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321.
甘露醇治疗脑卒中肾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患者28例,年龄68.79±6岁。在使用甘露醇前后,观察有关肾功能参数的变化,了解甘露醇的肾毒性作用以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反映肾损害的敏感性。用甘露醇7~10d后,在血清肌酐未能显示出肾损害,RBP已能反映早期的肾损害(P<0.05)。在观察肾功能动态变化时BBP更加敏感(P<0.05)。RBP提供了一种简便、能早期反映肾损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22.
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感冒后咳嗽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冒后咳嗽是指当感冒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患者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一般持续3~8周,有的患者可持续时间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我们自2006年10月开始采用热敏灸配合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感冒后咳嗽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23.
CR在床旁摄影中的质量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贝  王敏杰  汪军  徐振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39-1540
目的:探讨CR在床旁摄影中的质量保证。方法:为了确保床旁X线摄影质量,笔者就我科500例床旁X线摄影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结果:CR应用于床旁摄影,减少了重拍率和废片率,拓宽了影像信息并降低了辐射剂量,在床旁摄影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结论:CR系统的应用较传统X线摄影,相对降低了对摄影技术的要求,曝光宽度较大,可提供更加优良的影像信息,并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及数字图像存贮功能,显著优于传统X线摄影,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324.
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电针组,分别用热敏灸和电针治疗,每日1次,周六、日除外,总共治疗10次,对比观察二组腰痛改善情况。结果:热敏灸组45例共治愈23例,治愈率51.1%,好转22例,无效0例,且有15例不到10次即提前结束治疗;电针组42例,治愈11例,治愈率26.2%,好转31例。两组的治愈率比较,χ2=4.72,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对慢性腰肌劳损有较好疗效,且疗程短,无痛苦,病人接受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25.
目的通过对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的比较,评价经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在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2-02诊治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52例,分为2组,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4例,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组28例。结果 52例获得18~36(26±4.5)个月的随访,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1周VAS评分评定疼痛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入路联合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具有与后正中入路手术具有相同的疗效,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26.
患者,女,35岁,农民。自服地高辛70片出现呕吐、头晕10小时于1990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发现“风湿性心脏病”,两年前因心力衰竭住本院,出院后一直服用地高辛,日1片(0.25毫克),可做家务劳动,10小时前因生气自服地高辛70片(17.5毫克),20分钟后觉胃内不适,恶心、呕吐、乏力、心悸,1小时后病情加重,频繁呕吐20余次,为白色泡沫及水样物,约1000毫升,伴头晕,头眼发胀,视物不清,眼前黑影晃动,坐卧不安,站立不稳,未行处理即来院。查体:呼吸18次/分,血压16/11 kPa(120/82毫米汞柱),神志清楚,心界向  相似文献   
327.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其总结了晋及晋以前的针灸成就。以《针灸甲乙经》的刺法特点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分析总结《针灸甲乙经》中腧穴针刺深度规律、针刺禁忌和影响针刺深度的因素,着重归纳针刺深度与腧穴所处部位的关系及患者体质、经络气血的变化、病位、病情等对针刺深度的影响,以期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328.
目的:实施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讨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rTMS治疗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72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23 例)和对照组 1(25 例)、对照组 2(24 例)。 治疗组采用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 rTMS,对照组 1采用调神利咽针刺法,对照组2采用rTMS治疗;三组患者均在基础治疗方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吞咽康复治 疗)的基础上进行。每天 1次,每周 5天,共治疗2周,治疗9次及以上者纳入统计分析。评价指标:吞咽功能采用标准吞咽功能 评价法(SSA)、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进行评价,均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评价。结果:①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治疗 后 SSA、FOI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 ②治疗后组间比较:三组治疗后,SSA评分、FOI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治疗组 SSA评分低于对照组 1(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2(P<0.01),对照组 1 亦低于对 照组 2(P<0.05);FOIS 分级治疗组与对照组 1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及对照组 1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均P< 0.01)。 结论:调神利咽针刺法结合rTMS能改善脑干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经口摄食能力。  相似文献   
329.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之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且经治疗,幽门螺杆菌被根治并伴慢性胃炎病理组织学改善之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并未能得到改善[1]。  相似文献   
330.
从经络学角度探讨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腹针的基础为腹部脏腑、水谷之海、血海、与腹部联系密切的十二经脉、任、督、冲、带脉及相关经别、络脉、经筋等,并根据其组织分布的深浅探讨腹针针刺深浅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