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评价经椎间孔硬膜外阻滞术(LTEB)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为LTEB组(n=33)和对照组(n=45)。LTEB组采用LTEB治疗方案,而对照组采用牵引、按摩、针灸、理疗等综合保守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症状、体格检查、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出院后2周、1个月、3个月预约门诊复查随访3~24月,治疗前、出院后2周、1个月及3个月采用数字评定法(NR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LTEB手术时间25.7±7.5 min。术后5例患者出现下肢无力感,均在24~72 h内自行恢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腰痛、下肢痛NR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01)。尽管术后2周LTEB组治疗后腰痛比对照组明显缓解(t=2.224,P=0.034),但是总体上两组治疗后腰痛对比和NRS评分随着时间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缓解和ODI评分明显下降(P<0.001),并随着时间变化LTEB治疗后下肢疼痛和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LTEB是一种有效治疗腰痛伴神经根性疼痛的微创方法,短期随访中,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晶须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及降解性。方法 采用溶液共混法聚合晶须碳酸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对其进行初始强度及降解后的力学测定、体外细胞共培养及降解速率的测定。结果 复合材料对细胞无毒性,聚L-乳酸加入晶须碳酸钙后,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降解失重率减小。结论晶须碳酸钙与聚L-乳酸复合后,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延缓了降解,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ultiloc髓内钉对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58例中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Phlios钢板内固定治疗,24例)和观察组(采用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34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相似文献   
14.
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甲状腺素T_3诱导转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条件及甲状腺素 T3 诱导其转化的可行性。方法 :借鉴软骨细胞培养法进行兔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利用 T3 使其在体外发生转化 ,采用组织学、电镜、MTT比色法、免疫组化等多种手段动态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兔骺软骨细胞生长良好 ,合成了大量的软骨基质 ,同时也证实了 T3 可以诱导骺软骨细胞体外转化。结论 :兔骺软骨细胞可以体外培养 ,甲状腺素具有体外诱导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优势。方法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采用可膨胀髓内钉(Fixion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17例。AO分形:A2型7例、A3型6例、B2型4例。手术时间:伤后2~7d,平均4.5d。均为闭合损伤,无血管、神经损伤。均采取闭合复位,顺行置入可膨胀髓内钉(Fixion系统)。本研究纳入病例均根据辩证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7~13个月(平均9.8个月)随访。依据Neer评估标准,优9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2.3%。结论可膨胀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微创、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我科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 采用PKP技术治疗1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病人,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估疼痛. 结果 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经过X线检查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一定恢复. 结论 PKP技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效果,并介绍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1月,治疗21例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其中11例患者﹙22足﹚行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为开放性损伤;受伤机制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碾压伤等.依据 Sander 分型:Ⅱ型8足,Ⅲ型14足.术中采用无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血运,恢复跟骨关节面及其高度宽度,同时植入人工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9个病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为13.8个月,2例失随访,定期复查 X 线及足功能检查.18足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平均的10.58°恢复至术后平均的30.47°.临床采用 Maryland 足评分标准.最终结果为:7足优,6足良,3足可,2足差,优良率达70%.结论对于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术中的无创技术、一定的骨折复位顺序、人工骨及跟骨钢板的正确使用及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2002年9月~2006年3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1个椎间盘应用Nd:YAG激光行PLDD治疗,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9~72岁,平均45.4岁;45岁以上者25例,小于45岁者23例。于术前和术后1、3、6、12、24及36个月应用JOA29分法评分,术后评分改善率在50%以上为优良。结果:48例患者随访24个月.22例患者随访36个月。术后1、3、6、12、24个月48例患者和术后36个月22例患者的JOA评分改善优良率分别为56.25%、81.25%、81.25%、79.17%、87.50%和86.36%,其中〉45岁组分别为56.00%、80.00%、76.00%、80.00%、84.00%和77.78%%,〈45岁组分别为56.52%、82.61%、86.96%、78.26%、91.30%和92.31%,术后各时间点两组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术后3个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P〈0.05),而术后3、6、12、24及36个月的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治疗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术后前3个月改善较为明显,此后逐渐稳定并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寰 -枢椎畸形及其不稳的特点及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 8例儿童先天性寰 -枢椎畸形并发不稳的患儿行手术治疗 ,其中行Fielding法C1~C2 融合 5例。枕颈钢丝法行枕颈融合术 1例 ,C1后弓及枕大孔后缘切除减压加枕颈融合术 2例。结果 :对全部 8例患儿随访 6个月~ 10年。所有患儿均在 3~ 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 ,2例局部神经症状及 5例不全瘫患儿均恢复正常 ,1例不全瘫患儿未完全恢复 ,遗有轻度肢体功能障碍 ,但生活可自理。结论 :后路手术治疗儿童C1~C2 畸形及不稳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复位、减压及重建C1~C2 稳定性是治疗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9年6月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骨科收治的行PELD的1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51例。根据腰椎间盘突出是否为单纯非游离型,分为对照组(n=85)和复杂组(n=37),对照组为单纯非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组包括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优良率。门诊复查随访3~36个月,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复杂组患者年龄[(63.0±15.9)岁]比对照组[(48.7±16.3)岁]偏大(t=2.289,P=0.030),复杂组患者住院时间[(13.0±6.9)d]比对照组[(8.2±4.3)d]也偏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4,P=0.024)。两组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0,P=0.517)。复杂组手术时间[(87.0±29.2)min]、出血量[(63.5±52.5)mL]与对照组相比[(59.0±25.0)min,16.3±10.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7,P=0.011),(t=3.925,P=0.001)]。两组手术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837)。复杂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3.5%,5/37)明显高于对照组(2.4%,2/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37,P=0.026)。术后3个月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398.000,P=0.106)。复杂组术前ODI评分[(86.6±8.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1±7.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59,P=0.002)。术后两组ODI评分均出现明显下降,对照组术后3 d[(36.6±7.5)分]与术前[(76.1±7.7)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683,P=0.001);术后1个月[(15.0±10.8)分]与术后3 d[(36.6±7.5)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5,P=0.001);术后3个月[(10.4±12.7)分]与术后1个月[(15.0±10.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01)。复杂组术后3 d[(40.1±11.0)分]与术前[(86.6±8.8)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923,P=0.001);术后1个月[(18.2±15.1)分]与术后3 d[(40.1±1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9,P=0.006);术后3个月[(12.7±14.5)分]与术后1个月[(18.2±15.1)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66,P=0.001)。结论PELD技术可治疗复杂类型LDH,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相比,尽管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术后ODI评分和优良率比较没有差别,与单纯非游离型LDH的临床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