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尿酸测定中,酶法特异、准确,是检测的理想方法,然而尿酸酶制剂尚未普及,有些酶法需要能作速率测定的光度计,难以全面推广。李运熙和晏先开改进了磷钨酸(PTA)法为直接显色法,但前者试剂中含剧毒品氰化钠,后者试剂用量大且呈色不够稳定。鉴于PTA法现在仍为应用最广的方法,我们按其原理设计了正交试验,优选实验条件,建立了一种简易,灵敏的不除蛋白的PTA法。经与上海医化所介绍的尿酸测定法(下称“上医”法)和原福州部队总医院介绍的  相似文献   
2.
徐忠玉  郭品娥  沈茜  张阳根  唐平 《现代免疫学》2003,23(5):349-350,338
为探讨天然胶原Ⅱ型在RA、SLE等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中的临床意义。用ELISA法检测抗Nat Ⅱ IgG、抗dsDNA;采用乳胶增强的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结果显示71例RA患者中,RF阳性的RA患者的抗Nat Ⅱ IgG结合指数显著高于RF阴性的RA患者。60例SLE患者中,抗dsDNA阳性患者的抗Nat Ⅱ IgG结合指数显著高于抗dsDNA阴性者及R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但抗Nat Ⅱ IgG结合指数的高低与RF及抗dsDNA的含量无显著相关。提示在RA患者中抗Nat Ⅱ IgG阳性的RA患者临床症状明显,X线分期较严重,常有关节骨破坏,表明抗Nat ⅡIgG阳性可预示RA病情的进展程度和严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血浆内毒素脂多糖 (LPS)与肝组织Kuppfer细胞自杀因子配体 (FasL)表达和血清可溶性FasL(sFasL)的关系。 方法 检测 1 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LPS的水平 ,同步观察肝组织FasL表达与血清sFasL的水平 ,并与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对照。 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组LPS水平、sFasL、FasL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 ,P <0 .0 1。 结论 肝细胞功能严重受损时 ,血中肠源性LPS增高 ,并促使肝组织FasL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所致的肝细胞损伤与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TNF R)的激活有关[1] ,而TNF α/TNF R的激活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否有关仍未阐明。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 α与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1997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本院收治 40例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 ,其中男 36例 ,女 4例 ;年龄 2 8~ 5 6岁 ,临床诊断按照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 ] 。部分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患者血浆内毒素(lipopolyasccharide,LPS)与内毒素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可溶性CD_(14)(soluble CD_(14),sCD_(14))的关系。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24例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并以10例献血员和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慢重肝患者在早期、中期、晚期,其血浆中LPS和LBP、sCD_(14)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慢重肝死亡者其LPS和LBP、sCD_(14)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存活者。结论:慢重肝患者血浆中LBP、sCD_(14)的水平及病情与临床转归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患者前S_2抗原/抗前S_2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乙肝患者前S2 抗原 /抗前S2 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及与HBVM、PHSAR、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 前S2 抗原在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和急性乙肝早期检出率分别为 85 .7%、63 .6%和 89.5 % ,急性乙肝恢复期则以抗前S2 抗体为主。前S2 抗原与HBsAg滴度呈正相关 ,与HBeAg、PHSAR和HB VDNA有良好的伴随关系 ,四项同时阳性者高达 77.3 %。抗前S2 抗体与抗HBs密切相关 ,在抗HBs、抗HBe同时存在的血清中检出率为 82 .6%。前S2 抗原与抗前S2 抗体消长并无规律性。结论 前S2 抗原是判断HBV感染的慢性化和严重程度及病毒复制的指标 ,抗前S2 抗体出现早则预后好 ,表示病毒清除和疾病恢复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慢性HCV患者血清TNF和sTNF-R水平;同时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 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和sTNF-R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血清sTNF-R2与AST、ALT显著相关(r=0.75、P<0.01;r=0.69、P<0.01);而sTNF-R1仅与AST相关(r=0.66、P<0.01);慢性HCV患者sTNF-R1/TNF、sTNF-R2/TNF摩尔比分别为33.5±18.4、85.1±37,与sTNF-R1和sTNF-R2显著相关(r=0.71、P<0.01;r=0.62、P<0.01);而sTNF-R和TNF无显著相关(P>0.05)。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sTNF-R水平升高反映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与肝细胞损伤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
  患者为男性,72岁,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热与反复感染、肝脾肿大、贫血而就诊,主诉头疼,眩晕,视力下降。主要病史:缘于入院前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乏力不适,活动后加重,休息可好转,家属发现其面色稍苍白,尚可忍受,无心悸、气促,无胸闷、胸痛,无畏寒、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无皮肤、黏膜淤点或淤斑,起初未重视及诊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为诊治,求诊当地诊所,予口服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之后未再就诊。3个月前,头晕、乏力仍持续,伴双下肢浮肿,按压可凹陷,仍无心悸、气促,无腹痛、腹胀,无排泡沫尿,于2012年10月1日就诊当地镇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3.1×109/L ,HGB 80 g/L ,HCT 0.243,MCV 73.3 fL ,MCH 26.5 pg ;尿常规大致正常;肝肾功示:ALT 45 U/L ,GGT 65 U/L , UREA 9.8 mmol/L ,CREA 180μmol/L ,UA 529 mmol/L ,TG 4.71 mmol/L。给予利尿处理,浮肿渐渐好转,但头晕、乏力不适仍较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求诊本院门诊,腹部彩超示:双肾体积大,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并囊肿。发病以来精神尚可、体力下降、食欲一般及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体质量减轻,具体不详。实验室检查:HGB 68 g/L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116 mm/h),WBC正常,PLT 195×109/L ;全血、血浆黏滞度增高,球蛋白增高,IgM75.3g/L,IgG17.4g/L,IgA0.96g/L,TP104.7,ALB 26.7,GLB 78.0。蛋白电泳:显示出一个窄而尖的峰,为M带。尿本周蛋白阴性,全身骨扫描均未见异常,免疫分型:B淋巴细胞标志(CD20、CD19、HLA‐DR)阳性。骨髓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活跃,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粒系增生活跃占40.0%,红系增生减低占6.0%,淋巴样浆细胞浸润,占12%,成熟红细胞出现缗钱样排列,血小板常见,骨髓象见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强直性脊柱炎(AS)疾病活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6例AS患者和其中20例经治疗病情好转者、30例正常对照,应用乳胶增强的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SAA和CRP含量.结果 AS患者血清SAA为48.2±34.1 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AA水平与CRP含量呈明显正相关;经治疗症状缓解后SAA水平下降,与活动期呈显著差异.结论 血清SAA与AS患者病情的活动和进展有关,可作为评估AS患者炎症活动性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多系统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常存在特异性自身抗体,是SLE诊断的实验指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as系统(包括Fas和Fas配体-FasL)参与淋巴细胞凋亡和自身免疫耐受维持,其异常表达在SLE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SLE患者血清中,常含有高水平的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