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背景:目前在探讨骨缺损的物理和药物方法治疗的效果、检验手术方式的有效性、以及评价骨替代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所起的作用时,尚缺少一种客观的、标准的动物模型。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设计:制作兔骨不连模型的验证性实验。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材料:取普通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5&;#177;0.5)kg,6-8月龄,雌雄不限。方法:实验于1999-05/08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20只,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射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兔前臂桡骨骨缺损模型大体观察及病理组织学和放射学检查结果。结果:纳入白兔20只(40侧桡骨)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兔骨缺损区大体观察:10周后骨缺损区可见纤维瘢痕组织填充,无骨性连接,骨蜡未吸收,骨端硬化,髓腔闭塞,两侧断端有少量骨痂形成,骨缺损范围为0.8~1.2cm。②兔骨缺损区病理组织学检查:光镜下骨断端髓腔封闭,有软骨细胞及骨细胞,细胞呈无序排列,纤维膜覆盖,缺损区为纤维瘢痕组织。③兔骨缺损区放射学检查:于10周X射线拍片见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断端硬化,髓腔封闭,两侧断端有少量骨痂形成,骨痂形成不规则。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反映了骨不连的一般特征,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骨不连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骨不连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取纯种新西兰大白兔,在前臂桡骨中段截除1.5cm骨段(包括骨膜),骨断端用骨蜡封闭髓腔,10周后经大体标本、病理组织学及X线检查确定骨不连形成情况。结果:大体标本肉眼观察、放射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显示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为纤维瘢痕组织填充,骨端硬化。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具有骨不连的病理改变,符合骨不连的要求,故可以认为是一种可靠而实用的实验性骨不连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片段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6个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rhPTH1-34组、雌激素组、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三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暴露卵巢而不切除,术后3个月行右侧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皮下注射rhPTH1-34、苯甲酸雌二醇及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骨密度、X线片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rhPTH1-34组骨折局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PTH1-34组比同时期的对照组骨痂生成量多,愈合时间提前。结论rhPTH1-34能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  相似文献   
15.
SOX-9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OX(sry-type high-mobility-group box)-9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构建SOX-9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介导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OX-9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的成功性,以及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验组细胞内有稳定的SOX-9表达,在2周的表达量高于6d的表达量。RT-PCR结果表明只有实验组有SOX-9的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SOX-9的基因表达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其余2组(P<0.01),实验组表达量48h时达到最高。结论SOX-9基因可以转染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6.
bFGF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骨髓基质细胞转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方法 及可行性.方法 构建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用脂质体法介导转染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LISA法、及RT-PCR方法 检测bFGF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功性,以及转染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bFGF基因成功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持续稳定的分泌bFGF蛋白,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 bFGF基因可以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7.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细胞并进行鉴定,为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 抽取新西兰白兔红骨髓,在体外分离纯化获取骨髓基质细胞,分别用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分化,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细胞进行鉴定,用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并对传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冻存复苏.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在培养皿中贴壁生长、增殖,经鉴定为单核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在接种后前6 d细胞持续旺盛生长,第8天细胞活力最高;复苏冻存56d的细胞,培养,发现细胞依然生长良好,增长迅速.结论 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并传代培养、冻存复苏,获得足够数量有多向分化潜能骨髓基质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摘要 背景:Sox基因家族是一个新发现的基因家族,在胚胎发育、性别分化、神经系统及骨骼系统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SOX-9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培养生长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其复合材料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将SOX-9基因转染成功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培养生长,制备软骨缺损动物模型,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通过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检测对软骨缺损模型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SOX-9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后可以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上正常生长,并有Ⅱ型胶原的高表达,将复合物植入软骨缺损后,可以修复软骨缺损动物模型。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与转染后的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修复兔软骨缺损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背景:接骨板固定常用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张使用长钢板低密度螺钉固定,但目前对于胫骨中段骨折应用螺钉多少问题看法不一,且缺少生物力学依据。 目的:观察胫骨中段骨折用有限接触型动力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时螺钉数量对骨折生物力学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8-07/09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选取新鲜20~40岁成人尸体胫骨标本45根,长度30~38 cm,平均34 cm。 方法:45根尸体胫骨标本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每组15根,分别作以下3种状态下的实验。测定完整的新鲜人胫骨在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指标,确定垂直压缩应力为0~1 000 N,扭转角度为0°~3°,三点弯曲应力为0~400 N。然后制成中段斜行无缺损骨折模型,以14孔不锈钢AO有限接触型动力加压接骨板固定,分别使用6,10,14枚螺丝钉,测定扭转、三点弯曲、压缩等应力-应变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6枚,10枚和14枚螺丝钉固定不同压缩力垂直压缩时竖直方向应变及侧方应变值,不同扭转角度扭转时平均扭矩及不同加载应力三点弯曲压缩竖直方向应变。 结果:6,10,14枚螺丝钉固定垂直压缩时竖直方向应变值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10,14枚螺丝钉固定侧方应变值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10,14枚螺丝钉固定扭矩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6,10,14枚螺丝钉固定三点弯曲竖直方向应变值分别为0.149±0.098,0.139±0.003,0.258±0.001,6枚螺丝钉和10枚螺丝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14枚螺丝钉和其他两种情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 结论:材质相同、厚度相同、宽度相同、长度相同的钢板,使用不同数量螺钉(6,10,14枚),抗垂直压缩稳定性、抗扭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异,抗弯曲稳定性14枚螺丝钉反而较差。  相似文献   
20.
喙锁螺丝钉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锁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用喙锁螺丝钉固定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1年3月~2005年3月,在X线片透视监视下,采用切开复位1枚6.5 mm松质骨螺丝钉穿过锁骨固定于喙突基底并修复喙锁韧带的手术方法治疗15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术后肩肘吊带固定2周,2周后去除吊带逐渐恢复日常活动,6周内不做提物及推拉的动作,3个月内不要提重物、用力推拉或进行接触式的体育活动.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肩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9~26个月).术后平均7周(6~9周)骨折愈合,没有螺丝钉松脱、骨不连、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或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恢复受伤前的活动能力且没有局部疼痛或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肩关节评分平均97分(90~100分).有2例患者有肩锁关节的钙化,但没有临床症状.[结论]喙锁螺丝钉固定是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简单、可靠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