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0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7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80篇 |
内科学 | 49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188篇 |
综合类 | 234篇 |
预防医学 | 38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4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70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76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7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川穹嗪联合奥氮平治疗颅脑外伤后躁狂型精神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后躁狂型精神障碍患者41例,病情确诊后在给予正常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均静脉点滴川穹嗪150 mg,每日1次,1015 d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奥氮平起始每日给予5 mg,可依据患者具体病情和年龄适当提升给药量,最大剂量为每日10 mg,症状消失后继续给药1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4周、8周后患者的BPMS、CGI-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ESS评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中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QT间期、收缩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川穹嗪联合奥氮平治疗颅脑外伤后躁狂型精神障碍具有可靠的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何首乌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THSG)对去卵巢肾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及旁分泌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方法 切除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复制肾虚大鼠模型,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各组大鼠MSCs进行体外培养,观察THSG对大鼠第3代MSCs增殖及旁分泌细胞因子mRNA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第3代MSCs增殖的OD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P < 0.01),THSG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模型组MSCs表达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形成蛋白-2(BMP-2)mRNA明显低于正常组(P < 0.05);THSG组MSCs表达G-CSF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 < 0.05)。结论 与正常大鼠比较,去卵巢大鼠MSCs增殖能力减弱,可能与其MSCs旁分泌GM-CSF、LIF、G-CSF、BMP-2 mRNA减少有关。THSG改善去卵巢肾虚大鼠MSCs增殖能力,可能与其促进MSCs表达G-CSF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探讨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 tracheal stenosis, CTS)患儿滑片吻合术(slide tracheoplasty, STP)重建气管术后3年气管直径的增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滑片吻合术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有术前、后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像和报告及术后1、6、12、24、36个月随访CT图像和报告的患儿被纳入研究队列, 作为STP治疗组。测量术前气管狭窄段最小直径, 记录随访期间重建气管最小直径。并根据患儿年龄、身高、体重等条件选取有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检胸部CT检查的气管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 对比观察CTS术后患儿与正常儿童气管直径的差异。结果 STP治疗组纳入43例患儿, 其中男19例, 女24例;手术年龄为(1. 7±1. 3)岁。患儿术前狭窄段最小直径为(2. 6±0. 7)mm, 术后增至(4. 4±1. 2)mm, P <0. 001。术后3年为(5. 7±1. 2)mm, 重建气管直径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P<0. 001)。随访3年气管直径增长速度为(0. 4±0. 2)m...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大动脉调转术(ASO)患儿术后早期死亡和远期再手术分析, 探讨ASO的手术风险和远期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ASO手术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在该时间段内的随访资料, 分为室间隔完整型的大动脉转位(TGA/IVS)、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TGA/VSD)、Taussig-Bing畸形(TBA)及二期ASO(Ⅱ-ASO)4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ASO术后的早期死亡比例、远期再手术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61例ASO手术患儿, 术后早期死亡108例(12.5%)。753例术后随访, 失访102例(13.5%, 102/753)。651例完成随访, 男352例, 女299例, 中位随访7.23(4.74, 9.37)年。66例(10.1%, 66/651)远期再手术治疗, 4例(6%, 4/66)再手术死亡。TGA/IVS 241例, 再手术24例(10%);TGA/VSD 256例, 再手术23例(9%);TBA 126例, 再手术18例(14.3%);Ⅱ-ASO 28例, 再手术1例(3.6%)。再手术原因包括:肺动...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回顾总结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SVAS)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1990年至2006年10月25例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患儿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16例,女9例,手术平均年龄(5.4±2.4)岁,平均体重(12.6±3.5)kg.影像学检查发现22例为局限性狭窄,主动脉瓣上0.5~2.0 cm处有狭窄段,3例为弥漫性狭窄.平均压力阶差(81.7±21.5)mmHg,William's综合征12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补片扩大主动脉成形术,11例以"泪珠"状补片扩大成形修补,14例以"裤衩"状补片扩大加宽主动脉狭窄部.补片材料选择应用自体心包17例,Dacron涤纶补片2例,Gore-tex人工血管补片6例,其中内衬自体心包片1例.对伴发畸形同时加以纠治.结果 术后检查主动脉瓣上流速、压差均明显下降,平均(26.0±13.2)mmHg,住院死亡1例,存活24例.结论 应用"泪珠"状和"裤衩"状补片进行主动脉扩大成形术矫治儿童主动脉瓣上狭窄有效,尤以"裤衩"状补片为首选,婴幼儿补片材料以自体心包为宜.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海马部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OPA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海马氨基酸含量。 结果: 模型组海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γ-氨基丁酸(GABA)和牛磺氨酸(Tau)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加味四逆散组Glu、As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GABA和Tau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 加味四逆散能调节慢性束缚应激反应海马部分氨基酸水平,防止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数据库采用STS-EACTS数据库颁布的右室双出口(DORV)命名和分类方案后(以下简称为“新方案”),报道该中心外科治疗DORV的新进展。方法 2000年5月-2006年5月302例DORV患儿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新方案”将研究对象分4组,A组:79例,DORV为VSD型;B组:133例,DORV为四联症型;C组:34例,DORV为TGA型;D组:56例,DORV为VSD远离大动脉型。分析“新方案”与DORV手术方法和手术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总病死率7.9%(24/302)。A组和B组的病死率分别为1.3%(1/79)和4.5%(6/133),低于C组(23.5%,8/34)和D组(16.1%,9/56),DORV的新分类方案与住院病死率和手术方法选择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新方案”有利于数据库对临床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新方案”选择优化的手术方法,可以提高DORV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39.
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估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婴儿永存动脉干的疗效。方法 2 0 0 1年 11月至 2 0 0 2年 7月 ,5例病婴采用自体肺动脉连接右心室方法纠治永存动脉干。 5例病婴为 2~ 9月龄 ,体重 3 5~ 8 0kg ,平均 (5 5± 1 6 )kg。永存动脉干I型 3例 ,II型 2例。结果 手术无死亡。术后随访 10~18个月 ,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缺损修补后无残余分流 ,肺动脉至右室流出道无残余梗阻 ,除 1例共同瓣轻度反流 ,余 4例均无明显反流。结论 自体肺动脉直接连接至右心室切口 ,完全由自体组织连接 ,使其能生长 ,不引起远期梗阻或狭窄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和危险 ,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时间尚短 ,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ASO)中左心室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肺动脉环缩对左心室的影响。方法:15例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D-TGA患者,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快速二期ASO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的变化,计算左心室质量及射血分数。结果:15例均行肺动脉环缩及体肺分流术,13例在肺动脉环缩后10±3.5天行ASO。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平均每天上升4.06g/m2。肺动脉环缩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从75.3%±15.4%下降至51.9%±19.2%(P<0.05),大约3~4天后恢复正常(65.7%±5.1%)。结论:肺动脉环扎后,左室质量明显增加;左心功能明显下降,但可迅速恢复正常;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对大年龄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D-TGA患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