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正>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是一种良性的儿童骨关节肌肉畸形常见病,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muscle,SCM)的增厚和缩短导致的,在出生后或不久就出现头部偏斜在一侧、下巴转向对侧的自发性斜颈不良姿势,除了颈部活动度受限外,患侧胸锁乳突肌还可能触摸到肌性肿块或者肌紧张。根据CMT的临床类型,一般分为3型~([1]):(1)肿块型,最严重的类型,患侧胸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检验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在痉挛型偏瘫儿童中的信度,为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在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0例能理解简单指令的痉挛型偏瘫儿童参加本研究,由两位熟练掌握UEFT评分标准的作业治疗师同时进行UEFT评分,评分结果由不参与评价的作者最后进行汇总统计,患侧、健侧上肢均进行UEFT测试。把UEFT抓握、捏、放置、旋转、书写五个功能区分数以及试验总分共6部分分数单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分别检验UEFT患侧、健侧上肢的评价者间信度(组间信度)。结果:UEFT在患侧和健侧上肢水平都有较高的评价者间信度(患侧上肢的ICC值=0.921—0.976;健侧上肢的ICC值=0.926—0.973),且95%可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UEFT用于评定痉挛型偏瘫儿童的上肢功能测试时具有较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同时,UEFT具有使用简便、实用、准确的优点,为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功能的诊断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37 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56)。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则单纯采用功能训练。3 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功能训练在改善脑瘫患儿GMFM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4.
Berg平衡量表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功能评定的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Berg平衡量表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平衡功能评定的信度,为Berg平衡量表在脑瘫儿童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例脑瘫儿童,每例在1周内分别同时接受2位治疗师2次Berg平衡量表测试评分;并使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CC)检验Berg平衡量表的组间及组内信度。结果:Berg平衡量表的组间信度ICC=0.941-0.977,组内信度ICC=0.963-0.988,且95%可信区间集中(P0.001)。结论:Berg平衡量表用于评定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的平衡功能时具有较好的信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偏瘫型脑瘫患儿腕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肌肉募集和协调功能的肌电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痉挛型偏瘫患儿68例,年龄2~14岁,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其健手和患手腕屈伸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表面肌电信号,通过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其积分肌电值(iEMG)、均方根值(RMS)和协同收缩率的特征.结果 使用患手抓握时,患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健手(P<0.05),患手与健手腕伸肌RMS、腕屈伸肌iEMG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使用健手抓握时,健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患手(P<0.05),健手与患手腕屈伸肌iEMG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健手抓握时健手腕部的RMS、iEMG均明显高于患手抓握时患手腕部的RMS、iEMG,但健手腕部的协同收缩率(0.48±0.02)明显低于患手(0.54±0.04)(P<0.05).结论 偏瘫型脑瘫患儿使用患手时腕屈肌群存在过度协同激活,患手肌肉募集能力明显弱于健手,其双手的分离运动控制能力可能受限,提示增强腕伸肌收缩功能、抑制腕屈肌协同激活水平、合理引导患手开展功能锻炼应成为偏瘫患儿康复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6例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2组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还应用CIMT。在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上肢痉挛改善情况,应用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测试与日常生活活动有关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患儿MAS得分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EFT评分在治疗4周、8周与治疗前比较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周,治疗组UEF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可提高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7.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伴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最常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目前应用于改善CP患儿功能障碍的技术主要有任务导向性训练、强制性运动疗法、力量训练、引导式教育、电刺激、辅助器具、A型肉毒毒素注射、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矫形手术等,这些治疗技术大多是通过改善末端效应器进而促进大脑重塑,  相似文献   
28.
儿童脑性瘫痪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脑瘫)是终生性疾患,主要问题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可独走到不能抬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明确的策略预防,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运动障碍的关键,但尚无一致性的可操作的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相似文献   
29.
大量临床实践表明,早期康复干预能更有效的提高脑功能障碍患者的促醒率,促进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儿童大脑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与成人相比有更好的预后。儿童患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慢病毒感染、急性脑损伤(溺水、窒息、中毒、交通事故、脑部肿瘤、脑血管畸形、运动损伤)等疾病所致的重症脑功能障碍致残率高,且发病率有逐年递  相似文献   
30.
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且预后较好,但目前对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却较少,从而影响其康复治疗效果,进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站立与步行时,常由于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肌肉力量不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差而出现患侧髋关节后伸、内旋,膝关节过伸,踝、足趾跖屈;在步行周期摆动期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异常步态;支撑期,足不能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困难。我科近年来对利用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辅以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站立与步行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