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36篇 |
综合类 | 54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2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4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建立在临床路径基础上的健康教育在正常分娩产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135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干预组采用临床路径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尿潴留发生率,焦虑指数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P< 0.05;干预组产妇出院时的焦虑指数为42.56±12.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9.38±9.56(P <0.05).干预组产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P< 0.05).结论:建立在临床路径基础上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正常分娩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减轻产妇焦虑情绪,提高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2.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附1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4月~2005年12月共收治乳糜尿患者15例,其中男6例,女9例,年龄29~73岁(平均56岁),病史2~20年。乳糜尿来自左侧4例,右侧10例,双侧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双侧患者仅做严重一侧。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1~120min,平均92min,术中出血量约10~150ml,平均55ml,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6.8天。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随访1~8个月,无乳糜尿症状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3.
TVT术对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VT悬吊术治疗有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缺陷(ISD)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TVT悬吊术治疗女性SUI患者114例,将ISD和无ISD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114例中获得随访者110例(96.5%):无ISD者92例,治愈81例(88.0%),有效10例(10.9%),完全失败1例(1.1%);有ISD者18例,治愈12例(66.7%),有效3例(16.7%),完全失败3例(16.7%).术后有7例患者出现明显的排尿困难,其中2例为剩余尿阴性的IS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VT悬吊术是一种治疗女性SUI患者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手段,对有ISD的女性SUI患者同样有效,但疗效不如无ISD的患者;特别是当患者年龄大于65岁、最大尿道关闭压小于0.981 kPa或尿道活动度小时,其治疗效果较差.TVT悬吊术治疗ISD时仍应遵循该术式的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74.
膀胱血管瘤临床罕见,近年我科共收治2例.为探讨其临床特征,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例1,男,13岁.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年余"入院.2005年1月患儿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排尿终末期肉眼血尿,血尿为鲜红色,呈间歇性发作,可自行停止.B超示膀胱后壁实性占位,大小约为3.0 cm×2.0 cm×2.2 cm,彩超提示团块内血流极丰富,膀胱血管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75.
76.
目的:探讨苦柏液熏洗对低位单纯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低位单纯肛瘘行手术切除患者 1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96例。对照组给予 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研究组给予苦柏液熏洗治疗,分别于术后第 1、7、14、21天观察两组的创面面积,创面纵径,创面分泌物评分,创面肉芽评分,创面水肿评分,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检出结果,于术后 1个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 miR-495、miR-181c-5p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85.42%高于对照组 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着治疗周期延长,创面面积,创面纵径,各创面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后第 1、 7、14、21天创面面积,创面纵径,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双面水肿,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创面愈合率随着治疗周期延长而逐渐增高,且研究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第 7天细菌检出结果比较,研究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 miR-155,miR-195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索蓝光干预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代谢指标及骨微结构的改变,为蓝光对实际生活中的骨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月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只,观察组和模型对照组用维甲酸100mg/kg/d的剂量连续灌胃14d的造模,正常对照组灌胃同体积的蒸馏水14d,14d后各组均恢复正常采食饮水。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全程采用昼夜12h:12h的日光灯光照模式,观察组在14d造模完成后采用12h:12h的460nm的蓝色光照模式继续照射21d。分别于造模14d、蓝光干预14d、蓝光干预21d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钙、磷、ALP、β-CTX和P1NP水平,21d后CO2麻醉处死后取股骨用microCT测定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大鼠体重430.83±3.87g,血钙3.97±0.10 mmol/L、血磷3.80±0.17 mmol/L、血清ALP 85.88±2.13U/L、β-CTX 255.90±6.76 ng/mL、P1NP 222.02±8.65 ng/mL、骨密度0.433±0.013 g/cm3、骨小梁数量3.300±0.130 1/mm,骨小梁厚度0.157±0.004mm、骨小梁分离度0.215±0.041 mm,模型对照组的大鼠体重379.58g±7.80g,血钙3.42±0.12 mmol/L、血磷4.14±0.14mmol/L、ALP 150.27±24.90 U/L、β-CTX 382.69±17.76 ng/mL,P1NP 374.63±25.91 ng/mL、骨密度0.331±0.006 g/cm3、骨小梁数量2.580±0.1001/mm,骨小梁厚度0.137±0.005mm、骨小梁分离度0.327±0.002 mm,观察组的大鼠体重361.55±11.17g,血钙2.96±0.15 mmol/L、血磷4.44±0.11 mmol/L, ALP 116.39±1.91 U/L、β-CTX 332.89±22.60 ng/mL,P1NP 325.74±7.09 ng/mL、骨密度0.315±0.001 g/cm3、骨小梁数量2.080±0.009 1/mm,骨小梁厚度0.129±0.002 mm、骨小梁分离度0.430±0.028 mm。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差异极显著(p<0.01),显示造模成功。和模型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鼠的体重、骨密度、骨微结构及骨代谢等各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蓝光能降低骨质疏松大鼠的体重、血钙、ALP、β-CTX和P1NP、骨密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增加血清磷和骨小梁分离度。结论:460nm蓝光光照可能通过早期抑制成骨和影响钙磷代谢促进维甲酸诱导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发展进程,提示骨质疏松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需要减少蓝光环境的接触。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情况、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01-20至2009-10期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中报道的药源性ARF个案文献进行检索分析。结果检索到药物引起的ARF合计381例,其中男233例,女148例。引起ARF的药物有55种,包括甘露醇、多巴胺、阿昔洛韦、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制剂、含马兜铃酸制剂、706代血浆及羟乙基淀粉20/40氯化钠等。静脉点滴引发ARF最多,有287例,占总数的75.33%。发病时间以用药后1~5d发生例数最多,有92例。381例中,治愈304例,占79.79%;好转19例,占4.99%;自动出院15例,占3.94%;5例转为慢性肾衰,占1.31%;死亡例38例,占9.97%。结论很多药物可以引起ARF,大部分ARF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和疗程有关,有的ARF预后很差。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血容量不足及原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对肾毒性药物较为敏感,即使小剂量也可能引起肾损害。对于药物性ARF的高危人群,应合理用药,必要时可适当减量,并进行用药安全监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对19例血液透析治疗10年以上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横断面临床研究。结果19例患者中,10--11年的患者4例、11--12年的患者5例、12--13年的患者4例、13--14年的患者1例、14--15年的患者2例、16--17年的患者2例、〉20年的患者1例。患者的Kt/V值是0.8--2.1,平均1.6±0.3;其中〈1.0的患者1例、1.0--1.3的患者4例、≥1.4的患者14例。在19例患者中,收缩压≤10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患者1例、100--120 mm Hg的患者5例、121--139 mm Hg的患者3例、140--159 mm Hg的患者9例、160--179 mm Hg的患者1例;舒张压≤60 mm Hg的患者2例、61--79 mm Hg的患者3例、80--89 mm Hg的患者12例、90--99 mm Hg的患者2例。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血液透析治疗,完全能够长期、高质量地存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