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收治的13例原发性膀胱腺癌患者诊治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接受了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3例行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行TURBT术。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1年复发,其中2例再行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另外2例因肿瘤转移至肺脏死亡;9例接受膀胱全切加尿流改道的患者,2例死于全身转移,失访1例,余6例随访至今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腺癌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因此,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态度,早期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2.
错配修复缺陷(dMMR)/微卫星高频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因其致癌机制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上调,对5-氟尿嘧啶(5-FU)等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产生肿瘤免疫性抵抗,出现耐药性.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dMMR/MSI-H结直肠癌耐药的特点和PD-1/PD-L1抑制...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膜性肾病(PMN)肾小球C1q或IgA沉积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2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断的33例PMN患儿临床及病理表现[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IgG亚型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及治疗反应等资料。分别根据PLA2R检测结果、肾脏病理表现、是否有C1q沉积、是否有IgA沉积分别分为PLA2R相关组和非PLA2R相关组、典型PMN组和不典型PMN组、C1q沉积组和无C1q沉积组、IgA沉积组和无IgA沉积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3例PMN患儿中男20例、女13例, 起病年龄11(8, 13)岁, 临床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者32例。病程4.6(2.1, 11.6)个月时行肾活检, 28例(85%)在肾活检前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PLA2R相关组20例(61%), 非PLA2R相关组13例(39%)。与非PLA2R相关组相比, PLA2R相关组发病年龄偏大[12(10, 13)比7(3, 12)岁, Z=-2.52, P=...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不同公式估算尿蛋白反映儿童肾小球疾病24 h尿蛋白定量的可靠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收集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的44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实测24 h尿肌酐和通过6个相关公式计算得出的估算24 h尿肌酐、实测24 h尿蛋白定量、实测尿蛋白肌酐比(UPCR)、尿沉渣镜检结果, 用实测24 h尿肌酐或估算24 h尿肌酐乘实测UPCR计算得到估算尿蛋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Bland-Altman分析法及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估算尿蛋白和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间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并分析尿蛋白水平和尿红细胞数目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 443例患儿中男221例、女222例, 年龄(11±4)岁, 其中肾病综合征216例、IgA肾病78例、Alport综合征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2例、紫癜性肾炎58例以及孤立性蛋白尿2例。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实测UPCR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r=0.90, P<0.05), 应用实测24 h 尿肌酐得到的估算尿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相关性得到改善(r=0.94, P<...  相似文献   
35.
正患者女,58岁。因"反复胸闷伴心悸1周"入院。查体:心率105次/分,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正常,未触及震颤,心界向两边扩大,心律齐,心音低顿。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各房室内径正常,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运动幅度正常,各瓣膜形态、回声、开闭正常,房室间隔回声连续,各瓣膜区未探及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正常,心肌正常回声反射,靠左室侧壁及心尖部心包内可见范围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术后创口愈合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分两组研究,研究组采用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对肛周创口进行换药,对照组采用紫草膏换药。分别观察创口缩小效率、最大瘢痕厚度、瘢痕指数、创口愈合时间,并通过创口组织学、蛋白免疫印迹法半定量及m RNA定量等方法,分析创口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信号蛋白、胶原蛋白Ⅰ和Ⅲ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在术后5 d后开始出现肉芽,7~14 d间可见中心上皮化,最快愈合期发生在11~16 d,愈合后最大瘢痕厚度平均为2.7 mm,肛门括约功能正常;4~7 d时,创口组织明显出现胶原蛋白Ⅰ、Ⅲ,14 d时其比例接近3∶1,28 d时,胶原蛋白Ⅰ、Ⅲ含量接近正常皮肤组织,其比例为4∶1。对照组最快愈合期发生在18~23 d,愈合后最大瘢痕厚度平均为4.3 mm,影响肛门括约功能;7 d时,创口内胶原蛋白Ⅰ、Ⅲ表达量仍较少,14 d时其比例接近8∶1,28 d时胶原蛋白Ⅰ表达量超过正常皮肤,胶原蛋白Ⅲ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皮肤,其比例仍高达6∶1。创口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3信号蛋白m RNA在研究组及对照组早期表达逐渐增高,中、后期下降,但研究组在创口愈合早期,表达量更多,后期表达量更少,P均<0.05。结论重组人源胶原蛋白Ⅲ可促进肛周术后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控创口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Smad3信号蛋白相关。  相似文献   
37.
38.
焦虑症作为情志类疾病,符合脑不调神,肝失疏泄的病机特点。总体治疗思路当以调神为主,兼调脏腑。本文从焦虑症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征,探讨“心”“脑”与焦虑症的相关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临床推拿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推拿治疗焦虑症的取穴思路,以期为临床推拿治疗焦虑症选穴的合理化、标准化提供参考。推拿治疗时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角度出发,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治“脑”取百会、风池、太阳、印堂、四神聪,调“心”取心俞、神门、内关;再者治“腹”取中脘、气海、关元,调“背”取肝俞、脾俞、胃俞、胆俞。这种推拿取穴思路相辅相成,发挥协同作用,达到心脑同治,腹背双调的效果,有助于较好地缓解焦虑症的各种症状。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自体肌肉干细胞注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反复阴道扩张的方法,构建雌性SD大鼠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45只大鼠分3组,正常对照组15只,尿失禁模型30只,其中模型对照组15只,细胞注射治疗组15只.细胞注射治疗组建立模型后第2个月末接受自体肌肉干细胞尿道周围注射治疗.注射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测定3组大鼠腹压漏尿点压,同时取近段尿道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尿失禁模型组腹压漏尿点压(n=12)(26.4±2.7)cm H2O、正常对照组(n=14)(78.4±3.1)cm H2O、细胞注射治疗组(n=11)(58.8±2.4)cm H2O.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注射后局部尿道壁肌层增厚、肌纤维增强.结论 自体肌肉干细胞注射治疗能明显提高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的腹压漏尿点压,并使注射位点尿道壁肌层得到增强.注射细胞数量和注射后对膀胱功能的远期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