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32篇
  免费   2020篇
  国内免费   1062篇
耳鼻咽喉   300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169篇
基础医学   1585篇
口腔科学   379篇
临床医学   4509篇
内科学   2928篇
皮肤病学   309篇
神经病学   991篇
特种医学   122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2453篇
综合类   9329篇
预防医学   4107篇
眼科学   407篇
药学   3924篇
  58篇
中国医学   3784篇
肿瘤学   841篇
  2024年   456篇
  2023年   810篇
  2022年   864篇
  2021年   1048篇
  2020年   1001篇
  2019年   823篇
  2018年   782篇
  2017年   506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727篇
  2014年   1605篇
  2013年   1378篇
  2012年   1854篇
  2011年   1871篇
  2010年   1841篇
  2009年   1686篇
  2008年   1708篇
  2007年   1662篇
  2006年   1588篇
  2005年   1370篇
  2004年   1314篇
  2003年   1194篇
  2002年   1012篇
  2001年   1116篇
  2000年   903篇
  1999年   840篇
  1998年   658篇
  1997年   633篇
  1996年   661篇
  1995年   590篇
  1994年   504篇
  1993年   413篇
  1992年   436篇
  1991年   347篇
  1990年   352篇
  1989年   364篇
  1988年   313篇
  1987年   285篇
  1986年   245篇
  1985年   202篇
  1984年   183篇
  1983年   159篇
  1982年   137篇
  1981年   111篇
  1980年   96篇
  1979年   50篇
  1978年   30篇
  1959年   41篇
  1958年   36篇
  1957年   2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研究检测抗肿瘤多肽HM-3在SD大鼠和食蟹猴长期毒性实验血清中中和抗体的产生及抗体活性的强弱。将SD大鼠与食蟹猴分别分成4.5,13.5,40.5 mg/kg和3,9,27 mg/kg 3个剂量组,均每日静脉注射HM-3多肽1 次,均连续给药6个月。每月取血清用ELISA法测定滴度,并用细胞迁移法测定抗体中和活性。长期给药过程中,中高剂量组的SD大鼠能产生抗体,其中少数检测到中和抗体的活性(P<0.05),而食蟹猴中能产生抗体的数量较少,且其中只有个别食蟹猴的血清中能检测到中和抗体的产生(P<0.05)。且抗体滴度与中和抗体活性不呈正相关。由此,本研究认为HM-3的抗原性较低,长期高剂量给药后极个别会产生一些低亲和力的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不孕症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妇科门诊病例86例,选用中药内服与中药灌肠相结合的方法,以3月为1疗程,共4疗程。结果:治愈50例(58.1%),好转26例(30.2%),无效10例(11.6%),受孕率达到42%。结论: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三联复聪法对突聋的疗效。方法:临床分治疗组6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加味补阳还五汤,外用电针、丹参针剂穴位注射的三联复聪法治疗;对照组采用10%右旋糖酐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97%,对照组为66.67%,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4.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为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病变,年发病率为8.4/10万人^[1],好发年龄为20-40岁,小儿少见,急性脊髓炎后不连续空洞更加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儿童急性脊髓炎后脊髓不连续性空洞症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基于医院职工角色扮演,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并探讨其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构建就医服务体验体系指标。随机抽取20名医院2019年度新入职职工成立服务体验团队,基于角色扮演体验患者就医历程。采用《患者感知与期望服务质量调查问卷》收集体验人员对就医服务体验的期望值和感知值,总结在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和经济性6个维度的薄弱环节。整改后,通过再次体验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价整改效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服务体验期望值和实际感知值、问题整改前后感知值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9年8月,体验人员在入职3周内分别在急诊、门诊和住院部各体验1周时间。统计结果显示,其对医患沟通告知、患者及时获得帮助、就医流程、获取报告时间、服务态度、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就医环境和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期望值和感知值均值差值≥0.50分。对上述问题进行为期3个月的整改后,体验者在医院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保证性、移情性维度的感知值均有提高;2019年12月较1月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大提升(P<0.05)...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通肠醒神汤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术后痰热腑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肠肽(MTL、CCK-8)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给予相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通肠醒神汤。疗程均为2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风病症状积分量表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脑肠肽(MTL、CCK-8)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肠肽(MTL、CCK-8)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通肠醒神汤可以促进出血性中风术后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症状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ETV)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疗效,并观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前基因组RNA(pgRNA)水平、评估其疗效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东莞广济医院收治的确诊为HBeAg阳性的78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ETV治疗12个月后HBeAg是否获得完全应答分为获得组(35例)和未获得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ETV治疗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HBV pgRNA水平及谷丙转氨酶(ALT)各时间点动态变化,并探讨ETV治疗后患者获得应答情况与HBV pgRNA水平及AL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的血清HBV pgRNA水平显著低于入组时,且获得组低于未获得组(P<0.05);血清HBV pgRNA水平与获得完全应答呈负相关(P<0.05)。两组患者治疗3、6、12个月的ALT水平显著低于入组时,且获得组低于未获得组(P <0.05);ALT水平与获得完全应答呈负相关(P <0.05)。结论 血清HBV pgRNA、ALT水平与HBeAg阳...  相似文献   
108.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α1-抗胰蛋白酶(α1-AT)初期合成在肝脏和肺脏的单核细胞内。α1源于α1-AT电泳峰的位置,α1-AT能抑制一种蛋白酶。α1-AT初始抑制的靶物质是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而不是胰蛋白酶。α1-AT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清中α1-AT正常含量约1.0g/L。当急性时相反应时,血清α1-AT水平随感染或炎症反应增加2~3倍。血清α1-AT是一种防御性蛋白质,可通过对各种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保护组织免受蛋白酶破坏,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在中国真实世界中评估过敏性哮喘患儿使用奥马珠单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6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中国17家医院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6~11岁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数据包括患儿接受治疗前的人口学特征、过敏史、家族史、总免疫球蛋白E(IgE)与特异性IgE、皮肤点刺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合并症;描述性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模式, 包括首次剂量、注射间隔频率和疗程与说明书推荐模式的差异;分析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疗效整体评估(GETE), 比较治疗前后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率的差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剂量的变化、肺功能变化, 基线与奥马珠单抗治疗后第4、8、12、16、24、52周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AQLQ)的变化、合并症改善;安全性评估数据包括不良事件(AE)与严重不良事件(SAE)。对"中重度哮喘年化发作率"以及"ICS减量"指标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 显著水平为0.05。其他指标均为描述性分析。共纳入200例患儿, 其中男151例(75.5%), 女49例(24.5%);...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现状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使用左氧氟沙星的住院患儿, 收集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出院诊断、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疗程、病原微生物、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共纳入220例患儿, 年龄1个月14 d至16岁7个月27 d, 主要分布在学龄期(70例)、学龄前期(65例)、幼儿期(44例), 占所有患儿数的81.37%。共计13个科室使用, 主要集中在呼吸科(77例)、血液科(49例)、感染内科(47例)、儿童重症监护室(14例)、干细胞移植科(9例), 占总病例数的89.08%。主要用于肺炎(150例)、全身播散性结核病(25例)、脓毒症(20例)及血液病合并感染(16例)的患儿。常见的病原为肺炎支原体(102例)、肺炎克雷伯菌(14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例)、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群(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铜绿假单胞菌(9例)。左氧氟沙星的用法用量中, 单次给药剂量不足25例, 超剂量使用9例, 给药频次错误9例。与左氧氟沙星相关的药物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