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0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 动物实验研究评价新型颅内动脉瘤用纳米电纺覆膜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中共植入20枚纳米电纺覆膜支架,其中10枚0.10 mm丝径支架植入左侧锁骨下动脉(A组),10枚0.15 mm丝径支架植入右侧锁骨下动脉(B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和术后2、4、6周分别作血管造影随访.支架段血管作组织学病理检查,评价支架内皮化和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A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7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2枚支架内漏消失,5枚仍残留内漏;B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1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内漏消失,3枚支架发生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术后2周血管壁呈慢性炎性反应,术后4周支架内表面部分血管内皮化,术后6周支架内表面基本实现血管内皮化.结论 本实验研究初步证明纳米电纺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该支架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远期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2.
133.
鼻腔冲洗在鼻腔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在鼻内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因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以及鼻腔新生物行鼻内窥镜术治疗后3d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常规鼻内镜清理鼻腔。治疗组加用鼻可乐冲洗器及冲洗剂(美国泰克沃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冲洗鼻腔,冲洗疗程为术后1个月;对照组未冲洗。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鼻腔黏膜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5%)、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治愈率(70.0%)和总有效率(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术后患者应用鼻可乐冲洗器及冲洗剂冲洗鼻腔,可使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足踝小关节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足踝部外伤患者97例,男57例,女40例.全部行X线摄片、CT轴位及准冠状位扫描.结果 97例中检出132处骨折,10处脱位;X线片显示骨折111处,脱位8处;常规轴位CT扫描显示骨折122处,脱位7处;准冠状位CT扫描显示骨折131处,脱位10处.结论单层螺旋CT选择合理的扫描方案,尤其准冠状位检查对显示涉及关节面的骨折以及合并踝跗骨多发骨折有明显优势,对提高隐匿骨折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5.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介绍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PSG)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的初步体会。方法:本组4例,其中锁骨下动脉、颈内动脉及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各1例、髂外动静脉瘘1例。均采用经皮人工血管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3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分别置入1枚人工血管支架后假性动脉瘤(PA)被完全隔绝。1例动静脉瘘(AVF)置入2枚支架后漏口被完全封堵。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8-50个月,3例支架通畅,1例肾动脉闭塞。结论:PSG是治疗创伤性PA及AVF的简单、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7.
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综合性介入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综合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的疗效.方法:10例髂-股静脉血栓性闭塞患者均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9例为永久性滤器,1例为暂时性滤器;滤器置入后依次行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直至取得满足疗效.结果:静脉滤器置入成功率100%,并用血管内溶栓术,血栓清除术及内支架置入术9例闭塞血管再通,临床疗效满意.1例因导丝不能穿过阻塞静脉未进行继续治疗.总有效率达90%,无严重无发症发生,随访3-32(平均13.5)个月,9例入永久滤器者均无肺梗发生.结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保证了髂股静脉血栓性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多种介入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8.
胆道低位梗阻的MRCP影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胆道低位梗阻性疾病的MRCP影像特征,分析MRCP在胆道低位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60例胆道低位梗阻病人,以FSE序列行MRCP扫描,以MIP法行3D重建,对影像诊断与手术发现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7例手术治疗,MRCP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蛔虫均能明确诊断,对胆管炎性狭窄、胰腺炎可以进行诊断,但有一部分病例可误诊为胆总管占位,胰腺占位,对胰上段胆总管癌诊断较可靠,壶腹癌的MRCP表现为双管扩张征,MRCP对梗阻部位的诊断率可达100%。结论:MRCP不仅能判断胆道低位梗阻的具体部位,而且还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分析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3D-MSCTA)作为脑动脉瘤首选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疑诊脑动脉瘤病例(其中13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先后行3D-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治疗。Toshiba多层面螺旋CT-AQUILION采集原始数据,扫描速度0.5s/每转,层厚1.0mm,螺距3.0/5.0mm;对比剂安其格纳芬:1.0-2.0ml/kg体重,注射速度:2.5-3.0ml/s,延迟时间:15-23s;SGI 02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后处理软件为:ALATOVIEW版本1.21,采用遮盖容积重建(S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CT仿真内窥镜(Fly-through)3种后处理技术。所得图像分别由3位放射科医生和2位脑外科医生评价。结果 3D-MSCTA检出动脉瘤25个,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DSA检出动脉瘤22个,漏检1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左中动脉瘤。23例病人中16例接受手术治疗,3D-MSCTA诊断与术后诊断一致。瘤体最大直径14.0mm,最小直径1.7mm,与DSA 测量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t=1.46,P>0.05)。结论 3D-MSCTA检出脑动脉瘤敏感性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颅脑先天性肿瘤MRI短T1高信号与肿瘤成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正确率。材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在MR T1WI上表现为短T1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的9例颅脑先天性肿瘤,全部行常规MR检查及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将MRI信号特征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颅咽管瘤3例,在T1WI上均为混杂信号,其中2例短T1高信号经CTG及病理证实为钙化,1例短T1高信号为脂肪成分。表皮样囊肿4例,2例为均匀的短T1高信号,2例为混杂信号,肿瘤成分为液态的高浓度蛋白。皮样囊肿及畸胎瘤各1例,均为混杂信号,其中的短T1高信号经脂肪抑制序列及术中所见证实为脂肪成分。结论 先天性肿瘤中的短T1高信号是由高浓度蛋白、脂肪及钙化成分组成。MRI对先天性肿瘤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