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3例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应用颗粒增强型免疫浊度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与100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比较。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最佳临界值,并计算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卒中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1.97±0.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34±0.0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佳临界值为1.53mg/L,此时的敏感度为83.26%,特异度为66.32%。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肝表面大蛋白(large HBV surface protein,LHBs)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6月~9月期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20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液标本,同时检测血清LHBs,Pre-S1.HBsAg以及血浆HBV-DNA,并对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20例慢性乙肝患者中,HBsAg检测结果阳性率为100%,HBV-DNA阳性率为64.5%,LHBs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82.7%和76.4%,其一致性为90.0%;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x2=7.68,P<0.05);HBV-DNA阳性患者中LHBs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97.4%和89.7%,一致性为92.3%,LHBs阳性率明显高于Pre-S1(x2=4.17,P<0.05);HBV-DNA阴性患者中LHBs和PreS1阳性率分别为74.6%和69.0%,一致性为88.7%,其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6,P>0.05).结论 LHBs与Pre-S1均是较好的HBV感染治疗监测指标,LHBs性能优于Pre-S1,可能替代HBV-DNA和Pre-S1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女性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01—2019-04期间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女性927例(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70例作为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凝血、抗凝和纤溶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原-Ⅲ(AT-Ⅲ)和D二聚体(D-D)]进行检测分析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浆PT、APTT、TT、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APTT、FIB、AT-Ⅲ和D-D四项指标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PT和TT两项指标异常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血液呈高凝状态,加强孕妇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的监测,对及时了解孕妇凝血状态,提升孕妇安全,防治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出的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组合试验,同时采用 PCR方法检测 ermA,ermB,ermC和msrA等耐药相关基因。结果7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相关基因 ermA, ermB和 ermC阳性的有29株,msrA 阳性的有2株。ermA,ermB,ermC 和 msrA 检测与红霉素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2.9%;与克林霉素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89.5%。结论该院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与其耐药相关基因 ermA,ermB,ermC和msrA的编码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转铁蛋白(TD/血红蛋白(Hb)联合免疫法(联合免疫法)、血红蛋白单克隆抗体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进行方法学比较并探讨三种大便隐血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灵敏度与干扰性试验对三种大便常规检测实验方法学进行比较,并用三种试验方法同时对186例大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和匹拉米洞法血红蛋白(Hb)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2,0.2和2 μg/ml,联合免疫法转铁蛋白最低检测浓度为0.04 μg/ml.匹拉米洞法能与人以及其他动物Hb反应,而单克隆抗体法和联合免疫法只能与人的Hb反应.一定浓度的VitC可造成匹拉米洞法假阴性结果,而对另外两种试验方法的检测结果无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0.2%,74.5%和94.1%;下消化道出血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0.0%,96.3%和74.1%;正常对照组三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6.5%,2.8%和10.2%.匹拉米洞法检测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1%和74.1%.结论 联合免疫法、单克隆抗体法与匹拉米洞法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检测有更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us 5400检测2009年5月~2011年7月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325例慢性肝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和278例健康对照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组间的差异及其意义.具体检查指标包括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ApoA1,ApoB,Lp(a),HDL,LDL,TC和TG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偏低(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655,P=0.008;t=2.728,P=0.007;t=3.305,P=0.001;t=2.491,P=0.013;t=2.848,P=0.005;t=3.433,P=0.001;t=3.764,P<0.001);肝硬化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7.04,P<0.001;t=8.90,P<0.001;t=6.34,P<0.001;t=3.42,P=0.001;t=8.03,P<0.001;t=7.31,P<0.001;t=6.46,P<0.001);肝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P<0.001;t=4.76,P<0.001;t=5.66,P<0.001;t=4.90,P<0.001;t=3.10,P=0.002;t=6.01,P<0.001;t=4.88,P<0.o01).肝硬化组(除HDL)和肝癌组(除LDL)各项血脂水平低于慢性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t=3.96,P<0.001;t=7.86,P<0.001;t=5.65,P<0.001;t=1.24,P=0.22;t=6.10,P<0.001;t=4.81,P<0.001;t=4.55,P<0.001);肝癌组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t=5.53,P<0.001;t=2.76,P=0.006;t=4.59,P<0.001;t=2.70,P<0.001;t=0.71,P=0.481;t=3.99,P<0.001;t=2.29,P=0.019).结论 HBV慢性感染能够逐步的影响载脂蛋白的代谢,损伤肝脏的功能,从而影响血脂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湖北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检验科进行抗HCV检测的非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科住院患者抗HCV的检测结果,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HCV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04 487例进行抗HCV检验,其中1 619例抗HCV阳性,HCV感染率为1.55%;男性HCV感染率为1.56%,女性HCV感染率为1.54%,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HCV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中抗HCV阳性率低于全国水平,应进一步做好HCV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徐万洲  李迪  吴青  李艳 《安徽医药》2020,24(12):2527-2531
目的研究华裔中年女性每日维生素 B12(vitamin B12,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SWAN)。焦虑症通过参与者自评量表的方式评估,维生素 B(B1,B2, B3,B6,B9,B12)的每日摄入量由 1986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推算, 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率的差异, Mann?Whitney U比较两组变量通体均值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 VB12与焦虑症之间的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结果在纳入研究的 241例女性中, 10例(4.1%)患有焦虑症。焦虑组倾向有更高的脉搏和总胆固醇(P分别为 0.034,0.009)。焦虑组女性的每日总 VB12摄入量的中位数(下、上四分位数)为 1.78(1.01,2.03)μg/d,低于对照组的 2.34(1.47,3.27)μg/d(P=0.027)。在焦虑组中,符合 VB12每日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RDA)标准的女性少于对照组(P=0.023)。总 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呈负相关关系,且低水平 VB12摄入量人群发生焦虑症的风险更高(OR=10.25,95%CI:1.28~82.22)。在调节了年龄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在充分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年龄、脉搏和总胆固醇后,总 VB12摄入量仍然与焦虑症负相关(OR=0.36,95%CI:0.15~0.84)。此外,低水平 VB12摄入量的焦虑症风险更高(OR=19.42,95%CI:2.08~180.98)。符合 VB12摄入量 RDA标准的人群发生焦虑症的风险低于 VB12摄入量不足人群(OR=0.12,95%CI:0.02~0.98)。在调整协变量后,这种关系依然存在(OR=0.08,95%CI:0.01~0.66)。限制性三次样条表明,随着 VB12摄入量的增高,焦虑症发生风险先处于平台期,随后逐渐下降。结论总 VB12摄入量与焦虑症呈负相关关系。由于是横断面研究,因此 VB12可能是焦虑症的保护因素;而低水平 VB12也可能是焦虑症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年女性每日铁摄入量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64份美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资料,该资料通过参与者或其家属自评问卷的方式评估痴呆,根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痴呆组(n=974)和非痴呆对照组(n=1790)。通过1995年版饮食频率调查问卷估算膳食摄入量,比较两组年龄、运动量、家庭收入、种族/国家、血压、血脂、能量摄入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中铁摄入量与痴呆的关系,限制性三次样条分析铁摄入量与痴呆的非线性关系。结果:痴呆组与对照组在种族、TG上有差异。此外,痴呆组每日铁摄入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痴呆组高于推荐铁摄入量(RDA,20mg/天)的人群多于对照组(P<0.01),但总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量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铁摄入量与痴呆呈正相关,这种正相关关系在调整了年龄和充分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的模型中仍然存在。每日铁摄入量>20mg/天者患痴呆风险增加,这种关系在调整了年龄以及整协变量年龄、种族和TG后仍然存在。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表明随着铁摄入量的增高,痴呆风险先趋于平稳,而后逐渐升高,当每日铁最大摄入量超过50mg后,风险增加速度明显加快。结论:中年女性每日铁摄入量与痴呆呈正相关关系,但不能断定铁摄入量与痴呆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