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控制出血在巨大或易出血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巨大或易出血骨肿瘤采用无水酒精和(或)明胶海绵行瘤血管超选择栓塞、瘤血管剥离或主干血管结扎、肢体大血管阻断,术中降压。结果:肿瘤均被成功切除,平均出血415ml。结论:控制出血对切除巨大或易出血骨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二种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二种非手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27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A组)128例,男60例,女68例;观察组(B组)142例,男74例,女68例。对照组颈椎牵引,观察组使用干扰电治疗+颈椎牵引。对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以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上肢的感觉评分+躯干感觉评分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二组的疗效,对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疗效评分与B组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干扰电+牵引治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优于牵引+药物疗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宜先行干扰电治疗,然后再行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53.
干扰电促进脊柱手术疼痛缓解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杰民  许杰  彭焰 《实用骨科杂志》2010,16(5):352-353,358
目的评价干扰电促进脊柱手术术后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比观察166例脊椎手术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电治疗组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其中干扰电治疗组120例,药物治疗组46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止痛消炎药,干扰电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予以干扰电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0)疼痛程度划分标准进行评定,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扰电治疗组中17例度疼痛者,16例干扰电治疗3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3.06±0.24)d,治疗12 d转为度疼痛;1例干扰电治疗4 d转为度疼痛,治疗14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12.12±0.49)d。度疼痛103例,23例干扰电治疗3 d转为度疼痛,44例干扰电治疗5 d转为度疼痛,36例干扰电治疗7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5.25±1.50)d。对照组度疼痛者4例,2例7 d转为度疼痛,2例9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8.00±1.15)d;2例20 d转为度疼痛,另2例23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21.50±1.73)d。度疼痛42例,5例8 d转为度疼痛,30例10 d转为度疼痛,7例13 d转为度疼痛,疼痛降级时间为(10.26±1.40)d。结论干扰电治疗可加快改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4.
【目的】比较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与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剃刀背畸形的矫正效果?【方法】对36例行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及29例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随访,通过脊柱侧凸测量尺测量术前及术后3?6?12和24月躯干旋转度(ATR),比较两组对剃刀背畸形矫形的效果?通过Nash & Moe方法测量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术前及术后矫正效果?【结果】 术前胸腔镜组胸段平均ATR为(12.8 ± 3.3)°,腰段平均ATR为(4.9 ± 4.6)°?后路手术组胸段平均ATR为(13.4 ± 3.8)°,腰段平均ATR为(5.0 ± 4.4)°?术后3?6?12和 24月随访时胸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4%?58%?61%?59%,后路手术组为60%?56%?43%?53%?腰段平均ATR矫正率胸腔镜组为66%?42%?43%?50%,后路手术组为40.8%?51.9%?43.9%?53%?两组结果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胸腔镜组胸段顶椎旋转度术前平均(2.0 ± 0.5)°,末次随访为(0.4 ± 0.6)°?【结论】 前路胸腔镜矫形内固定术可以达到与传统后路矫形内固定加胸廓成形术对躯干旋转相若的矫形效果?其剃刀背畸形的矫形原理与胸腰段前路内固定术相似,均通过对椎体的去旋转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一期手术治疗所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其相应对策.方法 1997年5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16例.其中颈椎结核6例,颈胸椎结核3例,胸椎结核29例,胸腰椎结核37例,腰椎结核29例,腰骶椎结核12例.分别采用前路和,或后路,单纯病灶清除植骨或加行内固定手术.记录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并分析其原因及处理对策.结果 随访6个月至12年,平均(3.86±2.16)年,5例失访.共1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111),其中5例复发,1例内固定物松动,2例髂外静脉撕裂,1例腹壁疝,1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反应性精神病,2例气胸,1例股神经激惹症状.复发病例中3例为前路手术者,其中2例再次行前路病灶清除,2年无复发,1例放弃治疗;2例后路手术复发者行前路病灶清除内固定,2年无复发.其余并发症均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规范、长疗程敏感药物化疗、正确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结核病灶复发的关键,注意辨认手术中复杂的解剖结构及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其他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摘要] 目的 探索金属网的散射线对松质骨组织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5例成人股骨颈段上分别放置网格大小不同的“井”形金属网,透视并保存图像, 并在相同条件下移开“井”形金属网透视并保存图像。结果 X线透视穿透金属网时产生的散射现象使骨小梁成像质量下降。结论 散射线可影响松质骨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83例单结构弯的AIS患者,年龄13.5,17岁.平均15.5岁。根据顶椎凹侧置钉种类不同分为:顶椎单轴向螺钉固定组(A组,38例)和多轴向螺钉固定组(B组,45例)。两组术前Cobb角、柔韧性、顶椎旋转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RAsag角矫正率),并根据CT上螺钉长轴与钉帽轴线的夹角大小和方向来判断B组顶椎钉口成角程度和方向。结果:两组Cobb角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9%、68%,P〉0.05),A组顶椎去旋转率高于B组(42%、34%,P〈0.05)。术后CT证实B组的顶椎凹侧有37枚螺钉(82%)出现钉口成角(平均-13.5^o)。结论:单轴向螺钉的顶椎去旋转率明显高于多轴向螺钉。对于单结构弯。在提高置钉准确性、后方结构充分松解的同时,顶椎凹侧应尽量选择单轴向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5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损伤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2001年12月所进行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13例,发生神经损伤3例,发生率0.73%。其中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神经损伤1例。结果 3例神经损伤的原因分别为:过量使用抗凝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1例,血肿形成压迫1例,病因未明1例。经纠正休克、清除血肿和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神经损伤的原因为直接损伤或间接的牵拉,压迫和缺血。了解神经损伤的原因并避免损伤的发生,及时而正确的应对措施对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在增龄过程中SD大鼠髓核组织中LAMP2A和MEF2D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12、24月龄SD大鼠各8只,建立青年大鼠组、中年大鼠组和老龄大鼠组模型,透射电镜检测髓核细胞中自噬体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髓核组织中LAMP2A和MEF2D的表达.结果 不同年龄组大鼠髓核细胞中均有自噬体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法显示LAMP2A在3、12、24月龄组中均有表达(0.91±0.07、1.12±0.11、1.32±0.28和0.45±0.06、0.55±0.08、0.63±0.11),且在老龄组表达较青年组表达明显增高(P<0.01和P<0.05),在3、12、24月龄组中,RT-PCR和Western blot法亦显示MEF2D均有表达(0.66±0.10、0.55±0.08、0.52±0.08和0.46±0.03、0.43±0.02、0.41±0.04),且24月龄组表达明显较青年组低(P均<0.01).结论 自噬存在于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活性的增加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的发展进程有关.LAMP2A介导的分子伴侣自噬性细胞死亡可能通过MEF2D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寰枢椎不稳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6~62岁,平均49.4岁,其中枢椎齿状凸骨折5例,均为陈旧性AdersonⅡ型骨折;寰枢椎陈旧性脱位7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枕颈区疼痛、颈部活动障碍.4例患者合并脊髓受压,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2例.术前JOA评分5~12分,平均8.5分.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寰椎进钉点在后结节中点旁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 mm交点处,钉道方向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头偏约5°,枢椎进钉点为下关节突内上象限,钉道方向内斜32°,上倾28°.结果 12例患者共植入寰、枢椎左右椎弓根螺钉各24枚,无一例发生脊髓或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成功随访,时间为6~48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6月JOA评分为13.5~16.7分,平均14.9分,改善率为87.4%.结论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中具有稳定固定的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