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磁共振肛瘘成像技术在术前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检查,根据图像判断内、外口的位置及瘘管的走行,为临床治疗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学依据。结果磁共振肛瘘成像对于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37/43)。对于大部分的肛瘘病例,均能较好的显示瘘管的走行情况及开口位置(32/37)。MRI分级与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MRI是目前用于肛瘘术前评估的最佳影像学方法。MRI可以准确显示病变范围、评估预后,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22.
同步辐射光源具有良好的光强、准直性好、脉冲性高、波长可调性等诸多优点,其光的高亮度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而波长可调性的特点使得最佳能量的选择成为可能,脉冲性又保证可以进行血管的动态扫描。同步辐射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冠脉造影技术。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类同轴相位成像技术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的微血管.方法 取SD大鼠8只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硫酸钡对后肢动脉进行灌注,对不同厚度的标本进行普通X线和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另取1只大鼠,在不灌注对比剂的情况下检测肝脏、肺叶和肢体的血管.结果 未灌注对比剂的肝脏和灌注生理盐水或硫酸钡的后肢可见血管显影.和普通X线成像比较,灌注硫酸钡的后肢标本可显示更清晰的血管树,可显示的最小血管直径为9 μm.结论 同步辐射成像技术有助于检测肢体微血管或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小肠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小肠Crohn病的MSCT表现,分析病变肠管的数量、部位、肠壁厚度、增强后的强化特点及并发症。结果 MSCT均能显示小肠Crohn病的病变肠段,敏感性为100%。35例中共显示112段炎症肠壁,病变累及第6组小肠(回肠远段)35例,累及第5组、第4组、第3组、第2组分别为29例、16例、7例、4例,累及回盲部25例,广泛累及结肠4例。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肠壁有较明显强化,呈分层状或均一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21例,肠管周围蜂窝织炎13例,炎性肿块1例,瘘管2例,不全梗阻4例。结论 MSCT检查是小肠Crohn病的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小肠Crohn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判断病变的活动性及疾病的发展阶段,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目前的常规X线医学成像是通过吸收衬度成像,但分辨率不够高,由于DEI采用相位衬度机制而不是依赖于物体的吸收,故适合弱吸收组织尤其是软组织成像。本实验旨在评价DEI在生物医学样品成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大鼠脏器样品切片,在BSRF的4W1A束线上进行DEI方法成像。首先扫描获得摇摆曲线,再选择摇摆曲线上不同位置进行成像,成像结果与常规吸收像进行对照,分辨率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结果:图像能显示常规医学X成像方法无法显示的肝脏微细结构,分辨率达到微米。结论:DEI的优良分辨率和衬度将有望改进生物医学组织的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比较64层螺旋CT4种后处理方法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临床高度怀疑或内镜活检证实的结肠癌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对4种后处理图像进行分析比较,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64层螺旋CTVC能显示结肠癌的犬体分型,判断正确率为91.90%;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肠壁及肠周受侵状况,对癌肿肠周受侵判断正确率达100%;Raysum在显示癌肿的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达100%。结论64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癌,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利于对结肠癌的整体观察。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衍射增强成像(DEI)和单色光成像两种方法冠状动脉成像效果,评价同步辐射方法在冠状动脉成像上的意义。方法DEI装置及白光成像装置下,分别对大鼠心脏进行成像,在DEI成像时,采用离体心脏样品;在单色光成像时,采用活体大鼠,并静注60%碘造影剂1ml,迅速采集图像,以图像衬度和空间分辨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示大鼠的冠状动脉。虽然DEI不用造影剂,从成像效果上来说稍差于单色光技术效果,但两种成像方法获得的图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EI用于冠状动脉成像是可行的,但受成像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同步辐射的优良特性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成像方法研究特发性震颤(ET)患者双侧丘脑的代谢物变化情况.方法:对14名ET患者和8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的双侧丘脑进行1H-MRS检查,计算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的比值,并对患者采用Fahn-Tolosa-Marin震颤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ET患者症状较明显肢体的相关侧丘脑较非相关侧丘脑的NAA/Cr值升高(1.63±0.25 vs 1.56±0.26),ET患者双侧丘脑感兴趣区内NAA/Cr值较对照组双侧丘脑NAA/Cr均值升高(1.63±0.25 vs 1.49±0.3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患者双侧丘脑并未发现神经元损伤丢失现象,其在该病发生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对隐匿性骨折的发生部位、类型、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发生在一侧平台8例(34.8%),二侧平台14例(60.9%),同时累及两侧平台和髁间嵴1例(4.3%);同侧胫骨股骨关节面相邻两端同时发生骨折(对吻骨折)6例.Ⅰ型隐匿性骨内骨折5例(21.7%),MRI表现为片状长T1、长T2信号;Ⅱ型隐匿创伤性骨折18例(78.3%),MRI表现为T1WI有线样低信号18例(100%),T2WI有线样低信号14例(77.8%),不伴有线样低信号4例(22.2%),Ⅱ型在STIR上均为高信号.合并韧带损伤11例(47.8%),半月板损伤3例(13.0%),关节软骨损伤2例(8.7%),关节腔积液23例(100%).结论:MRI检查尤其是STIR序列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具有高度敏感性,同时MRI检查还能发现韧带和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损伤,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0.
目的采用螺旋CT的不同体位扫描技术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8例经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不同体位螺旋CT扫描的影像资料,全部病例首先选用常规仰卧位扫描,发现病变36例,对可疑病变的12例,辅助左前斜位(6例)、左侧卧位(4例)、俯卧位(2例)扫描,均能清晰显示病变,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结果仰卧位扫描检出胃窦部胃癌21例,漏诊6例;胃底贲门癌9例,漏诊4例,胃体部胃癌6例,漏诊2例,所有漏诊病例均发生在前壁,仅选用仰卧位CT扫描,阳性率为75%,漏诊率为25%,辅助左前斜位、左侧卧位、俯卧位扫描均能发现肿瘤,检出率为100%。结论不同体位CT检查很好地弥补了常规仰卧位检查的不足,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