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31.
目的 通过研究转录组学探讨外膜蛋白相关基因在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筛选我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高通量测序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在不同的生长状态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状态与快速生长期相比,确实存在基因表达差异.表达差异的基因中,106个基因表达上调,92个基因表达下调.其中,外膜蛋白的相关基因在生物被膜状态是显著表达的.结论 细菌的生物被膜状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形式.在生物被膜状态下,表达差异的基因集中于菌体外膜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内通路的因子调控.外膜蛋白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生成过程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菌体生物被膜形成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医院非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 staph鉴定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非铜绿假单胞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4-2008年共分离出357株非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33株(65.2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5株(15.41%),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88.52%,临床科室分布以ICU最多(38.10%),其次为呼吸内科(23.53%);药敏结果显示,非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6%、20.55%、20.8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美罗培南、哌拉两林/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29.17%、33.33%、39.62%.结论 非铜绿假单胞菌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主,感染主要以下呼吸道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呼吸内科,非铜绿假单胞菌表现为高度和多药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临床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存在状况.方法 收集RICU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株,采用PCR方法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PER、DHA、IMP、VIM、OXA-23、OXA-24)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共9种基因.采用多基因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重耐药菌株亲缘性分析.结果 1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blaOXA-23阳性5株(31.25%),blaTEM阳性2株(12.50%),blaDHA 2株(12.50%),blaOXA-24 1株(6.25%),blaPER 1株(6.25%).blaSHV、blaIMP、blaVIM均未检出,消毒剂耐药基因检测qacE△1-sull阳性16株(100.00%).多基因聚类分析发现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我院R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消毒剂耐药基因携带率高,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4.
张鲁涛  王成训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10):1050-1050
我院 1995年 12月至 2 0 0 1年 1月共收治肺心病病人35 3例 ,其中 35例并发“三重型”酸碱失衡 ,现结合文献作一简要分析和讨论。1 临床资料对本组肺心病病人 ,均同步做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查 ,并计算出AG值。发现有酸碱失衡者 182例 (5 1 5 % ) ,其中单纯型酸碱失衡 6 5例 ,二重型酸碱失衡 82例 ,三重型酸碱失衡 (TABD) 35例 (19 2 % )。 35例TABD中男 2 7例 ,女 8例 ;年龄 2 6~ 83岁 ,平均 6 3岁 ,>6 0岁者 32例。其中呼酸型TABD 9例 ,呼碱型TABD 2 6例。AG值均 >16mmol/L ,呼酸型TABD的AG平均值为 2 2 2 6mmol/L ;呼碱型TA…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调查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收治的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93例,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老年患者存活组和病死组临床资料的分析发现,在两组之间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基础疾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下呼吸道分泌物真菌培养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37±5.08)g·L^-1比(34.86±5.60)g·L^-1,88.7%比95.0%,5.7%比40.0%及24.5%比45.0%;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并发MODS是影响机械通气老年COPD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为0.316。结论: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病死率较非老年患者病死率高病死率增加,合并基础疾病和并发MODS多见;MODS是接受机械通气的老年COPD患者院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揭示ETS对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2月至2008年1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伽利略金型呼吸机。病情稳定后采用PSV模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机调整ETS%水平于5%、35%、65%,通气30~60分钟后测量呼吸力学参数及血液动力学参数。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不同ETS%水平下呼吸力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随着ETS%水平增加,潮气量、吸气时间、吸呼比、呼气流速减少或下降(P<0.01),不同ETS%水平的潮气量分别为(553.20±89.90)ml、(499.18±63.68)ml、(450.40±59.99)ml(P<0.01),吸气时间分别为(1.18±0.34)s(、0.88±0.21)s(、0.65±0.12)s(P<0.01),吸呼比分别为0.55±0.13、0.45±0.09、0.33±0.06(P<0.01),呼气流速分别为(52.49±7.95)L/min(、39.64±6.85)L/...  相似文献   
37.
患者,男性,60岁.因周身红斑3 d,加重伴口腔糜烂1 d于2003年7月22日以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收入皮肤科.体温 39.5℃,血WBC 10.0×109/L,中性 74.9%.起疹前10 d患者曾因"腰椎间盘突出"应用中药肌注及腰椎内注射,口服"通络活血胶囊"、"山海丹".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抗生素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antibiotictherapy,DEAT)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重症下呼吸道感染(severelowerairwayinfection,SLAI)的意义。方法将我院RICU内机械通气治疗的SLAI患者67例随机分为DEAT组29例,非DEAT组38例。盲取式双套管保护性标本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定量培养和涂片,根据病原学结果和临床情况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机械通气(MV)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抗生素费用、住院总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DEAT组MV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非DEAT组,分别为(13.5±8.0)天vs(19.1±11.9)天,(21.9±15.7)天vs(31.6±16.2)天,(52871±54457)元vs(82913±49564)元(P<0.05),两组抗生素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T组病死率及不适当抗生素治疗(IAT)发生率(13.8%,4/29)低于非DEAT组(36.8%,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明显降低RICU内SLAI的病死率,缩短MV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9.
以发热待查为表现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一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鲁涛  王悦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87-1988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7岁。既往体健。主因“发热伴头晕22d”于2009-03-04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22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病初期体温波动在37.5℃左右,在当地医院按“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及退热治疗无好转,体温逐渐上升至37.7—38.6℃,给予“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急诊ICU患者常见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现状,为临床经验性治疗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06-11-01-2008-05-31急诊ICU患者标本分离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药敏试验,判断按照2005年版CLSI标准,并按 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原菌总数为567株,革兰阴性杆菌466株,占82.19%,革兰阳性球菌59株,占10.41%,真菌42株,占7.40%.其中以痰标本中分离为主,占89.07% 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5.93%、鲍曼不动杆菌19.4%、肺炎克雷伯杆菌14.29%、大肠埃希菌10.93%、金黄色葡萄球菌4.23%、白色假丝酵母菌3.35%.铜绿假单胞菌对异帕米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较敏感,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5.56%、75.81%、50%.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91.67%和83.33%,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下呼吸道是急诊ICU患者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部分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加强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