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44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51.
52.
妊娠及产后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及产后卒中的发病率比非妊娠时高,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与一般卒中各有异同。笔者综合有关文献进行如下综述,为临床妊娠及产后卒中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3.
患者女,34岁,内退在家,因急起呼之不应5h于2009年7月15日入院。患者7月14日晚8点左右出现胡言乱语,说话颠三倒四,家人未引起重视,自服思诺思2片后安静入睡。15日晨起床时行走不稳,跌跌撞撞,一直卧床休息。大约上午10点左右,家人呼其不应,无肢体抽搐,无口吐白沫,身旁无呕吐物。既往有糖尿病史一年,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并以3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两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前、治疗14 d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 (1)两组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hs-CRP含量与NDS呈正相关(r=0.34,P<0.01).(2)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和NDS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1).(3)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差值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5.
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帕金森病(PD)]是因中脑黑质致密部色素(多巴胺能)细胞丧失而发病,表现有运动迟缓、肌僵直、静止性震颤、姿势不稳等症状群,对L-多巴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6.
PAI—1及其在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晃组织行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抑制剂。t-PA与PAI-1间的动态平衡对维持血浆纤维是白溶解系统(简称纤溶系统)的稳态起决定性作用。PAI-1水平已成为血栓形成性疾病垢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PAI-1理化特性、PAI-1基因多态性同血浆中PAI-1水平相关性及PAI-1水平和血栓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与脑小血管病(SVD)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4例SVD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患者分为CKD组(17例)和非CKD组(37例)。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TI检查,观察感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分析FA、ADC值与GFR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CKD组比较,CK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丘脑和右侧额叶FA值明显降低(P<0.05);CKD组双侧半卵圆中心、右侧额叶ADC值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左侧丘脑FA值与GFR呈正相关(r=0.591,P=0.000;r=0.544,P=0.000;r=0.282,P=0.039);双侧半卵圆中心ADC值与GFR呈负相关(r=-0.490,P=0.000;r=-0.405, P=0.002)。结论 DTI能更敏感地发现SVD患者脑微观结构的变化,DTI与GFR有密切的关系,能为评价CKD并发SVD提供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及其相关代谢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5,N10-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MTHFR)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关系。方法对104例AD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运用高压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法测定血浆Hcy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第4外显子C677T、CBS基因第8外显子844ins68的多态性。结果AD患者血浆Hcy(16.18±3.35)μmol/L非常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Hcy(12.24±3.96)μmol/L。AD组和对照组受试者间MTHFRC677T和CBS基因844ins68的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仅MTHFR的T等位基因与受试者血浆Hcy水平升高有关。结论AD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能主要由环境因素所致,而非MTHFR和CBS基因变异引起。补充VitB12和叶酸有助于AD的治疗。  相似文献   
59.
背景: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断剂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然而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目的:探讨长期外周应用AT1受体阻断剂厄贝沙坦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设计、时间和地点: 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12在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室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病理科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SD大鼠由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厄贝沙坦由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厄贝沙坦预处理组(irbesartan,Irb),每组60只。Irb组大鼠给予厄贝沙坦30mg/(kg.d),每日上午灌胃1次,连续给药3周;Sham组和I/R组均于相同时间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d、3d、7d三个观测点断头取脑,进行相关指标检测。 主要测量指标:采用TUNEL原位标记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凋亡细胞,Western-Blot分析法测定大鼠缺血侧皮质Bcl-2 、Bax、BDNF、CREB、pCREB的水平并计算Bcl-2/Bax以及pCREB/CREB比值,RT-PCR方法测定大鼠缺血侧皮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mRNA表达。 结果:(1)缺血再灌注后1d和3d,Irb组梗死体积较I/R组显著性减少(均 p<0.01),厄贝沙坦预处理能显著性抑制各观察时间点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2)再灌注后1d,Irb组缺血侧皮层的BDNF水平、Bcl-2/Bax比值以及pCREB/CREB比值较I/R组显著增加(均 p<0.05),而相应的Caspase-3 活性显著性降低( p<0.05)。(3)脑缺血诱导缺血侧皮层AT1R mRNA和AT2R mRNA表达显著性增加,而厄贝沙坦可明显下调AT1R 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AT2R mRNA表达。 结论:厄贝沙坦预处理可上调再灌注早期抗凋亡分子BDNF、pCREB和Bcl-2水平,下调促凋亡分子caspase-3水平,这种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AT1R阻滞、AT2R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60.
来自动物和人类的研究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并非单纯的胆固醇堆积性疾病,而是对内皮损伤的反应性、动态性、慢性炎性疾病。炎性反应不仅在AS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导致其各个病理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一词源于拉丁语,初始意思为“充满粥样脓液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