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孙莹杰  曹惠鹃  张铁铮  周锦  姚婧 《沈阳部队医药》2007,20(5):295-297,F0004
为观察不同剂量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CPB)期间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和戊乙奎醚组(PH、PM、PL组),建立大鼠CPB模型,PH、PM、PL组和C组分别在预冲液中加入戊乙奎醚2mg/kg、0.6mg/kg、0.2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鲎试验偶氮显色法测定CPB后2h大鼠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LPS)含量,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小肠上皮病理改变。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C、PH、PM、PL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增高(P<0.05);而PH、PM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C组(P<0.05),且PH组的DAO活性和D-乳酸浓度也明显低于PM组(P<0.05),PL组与C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H、PM组小肠上皮病理改变较C组和PL组明显减轻。结论:中、高剂量的戊乙奎醚对CPB期间肠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高剂量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92.
为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L—PHC组)和盐酸戊乙奎醚高剂量组(H—PHC组),每组8只。术前6h禁食水,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术中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麻醉深度。L—PHC与H—PHC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分别按0.6mg/kg及2mg/kg加入盐酸戊乙奎醚。转流50~60min逐渐复温,直肠温达到约37.0℃时停止转流,总转流时间60min左右。转流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直肠温、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Sham组也进行相同监测)。各组在停转流时取动脉血测定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于H-7200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Mod组、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Sham组;3组相比升高程度依次为Mod组〉L—PHC组〉H—PHC组。3组电镜病理改变重于Sham组,Mod组的损伤更明显,而H—PHC组病理损伤比L—PHC组更轻。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体外循环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时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穿刺治疗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颅脑CT定位,钻颅置管血肿抽吸引流和血肿内注入尿激酶治疗3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结果Ⅰ级16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1例;Ⅵ级4例。结论早期行钻颅抽吸血肿引流术,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功能恢复,该方法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穿刺创伤小,不受年龄及重要脏器功能限制,便于在局麻下完成和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94.
周锦  张铁铮  金强  张毅男  王凤学 《沈阳部队医药》2006,19(4):221-223,F0004
为观察重组缺陷性腺病毒介导的人类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AdCMVceNOS)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单纯慢性低氧组(H组)、慢性低氧加AdCMVceNOS转染组(T组),每组10只。采用呼吸道转染途径,将3×109空斑形成单位(pfu)的AdCMVceNOS转入大鼠肺脏。3天后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重量及血浆NO含量,并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分析eNOS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H组及T组mPAP均较C组明显增加(P<0·05),T组与H组比较mPAP降低(P<0·05),H组及T组右心室/(左心室 室间隔)重量比[(RV/(LV S)]较C组增加(P<0·05)。H组及T组与C组相比,其NO含量明显降低(P<0·05),T组较H组显著增加(P<0·05)。H组及T组eNOS阳性表达强度(A值)较C组明显增加(P<0·05),而T组与H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H组及T组肺组织eNOS含量(分别为0·62±0·08和0·92±0·17)明显高于C组(0·30±0·05)。结论:外源性eNOS基因转染对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与其使eNOS活性增强及NO生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5.
我院于 1987年 4月~ 1999年 6月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为 7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病人实行纠治术 ,术后死亡 9例 ,无麻醉死亡。现将麻醉处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 4 1例 ,女 30例 ,年龄 3~ 37岁 ,体重14~ 74 5kg。属功能矫正型大动脉左转位 (SLL)型 5 3例 ,功能矫正型大动脉右转位 (IDD) 16例 ,解剖矫正大动脉右转位 (SLD)型、解剖矫正大动脉左转位 (IDL)型各 1例。合并房缺 (ASD) 2 1例 ,室缺 (VSD) 6 4例 ,肺动脉狭窄 (PAS) 6 7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 ,左房室瓣关闭不全 2例。术前发…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 观察失血性休克(HS)猪自然病程的氧代谢变化规律和特点.方法 健康巴马小型猪8头,体重18~22kg,室温下(18~22℃)麻醉行右颈内静脉剖开置肺动脉漂浮导管和右股动脉剖开置双腔深静脉导管,用于监测心排出量(CO) 及采血、放血和血气分析.待操作完毕使其清醒放入特制铁笼内稳定2h后,以15min内30ml/kg的量匀速放血,制成容量控制性HS模型,采用连续心排量监护仪监测猪放血前(T0)和放血后4h内不同时点(T1~T10)的CO;通过动脉血、肺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监测乳酸(LA)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mvO2),并计算氧摄取量(Ca-vO2) 、氧供(DO2)、氧耗(VO2)、氧摄取率(O2ER)和动静脉CO2分压差(ΔPCO2);记录HS猪各时点死亡率.结果 T1时点开始,LA、Ca-vO2和ΔPCO2开始上升,在T1~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vO2、DO2和VO2在T1~T10 时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2ER在T1~T10 时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猪4h内死亡率为0%.结论 HS代偿期内,DO2、VO2和SmvO2迅速下降,LA、Ca-vO2、O2ER和ΔPCO2明显上升,可迅速、准确地反映机体氧代谢失衡状态.HS失代偿期,SmvO2、VO2、DO2 和O2ER仍然与病情变化相一致,可全程反映机体氧供需平衡状态.但HS失代偿期LA、Ca-vO2和ΔPCO2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CPB)对大鼠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20只,4~6月龄,体重330 ~ 4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2组(n=10):假手术组(S组)和CPB组,CPB组行CPB 1 h,观察2h.于CPB结束后2h时,测定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浓度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occludin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上皮屏障超微结构.结果 与S组比较,CPB组肺组织含水量、BALF蛋白浓度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肺组织occludin表达下调(P<0.05),肺泡上皮屏障损伤加重.结论 CPB后大鼠肺组织occludin表达下调,肺泡上皮屏障损伤,可能是CPB诱发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
1997年6月至2004年11月,我们对188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伤脑室穿刺引流,注入尿激酶溶解血肿块及腰穿释放CSF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颅内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目标浓度2μg/kg靶控输注(TCI)组和对照组。拔管后用改良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同时进行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监测。结果 TCI组患者拔管前后镇静程度良好,而对照组镇孽程度下降,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拔管时TCI组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效果确切,能有效地抑制老年颅内肿瘤患者全麻拔管期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