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大鼠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动员的效率.方法:140只Wistar大鼠建立急性AMI模型后随机分成:西药动员组(皮下注射G-CSF50μ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50μg·kg~(-1)·d~(-1);中药动员组腹腔注射血塞通150 mg·kg~(-1)·d~(-1);中西药动员组皮下注射G-CSF50μg·kg/~(-1)·d~(-1)和腹腔注射血塞通150 mg·kg~(-1)·d~(-1),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又按1,7,14 d 3个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其中G-CSF每天1次,共用7 d,血塞通注射液每天1次,直到每亚组处死动物前停止,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kit+细胞量和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观察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和MNC(mononuclear cell,MNC)百分比.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1,7,14 d比较WBC、MNC%明显升高(P<0.05);在1,7,14 d中药组、西医药组与同期中西医药组相比明显低(P<0.05);西药组、中西医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kit受体表达明显升高(P<0.05),中西药组与各组相比变化明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协同G-CSF更好动员BMSC,提高BMSC出髓效率,增加外周血中BMSC数量.  相似文献   
252.
食管鳞癌血清WCX2蛋白芯片诊断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分析食管鳞癌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 ,筛选并建立食管鳞癌血清标志物诊断模型。方法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SELDI TOF MS)技术分析 199例食管鳞癌患者和 10 6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血清 ,获得WCX2蛋白芯片表达图谱。用BiomarkerPattern软件分析食管癌差异蛋白并初步建立诊断模型。扩大样本量 ,通过盲法分析进一步验证诊断模型。结果 在分子量 0~ 5 0 0 0 0范围内 ,共检测到 92个差异蛋白峰 ,其中 34个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建立了由 12个差异蛋白组成的食管鳞癌诊断模型 ,其敏感性为 91 5 % (5 4 / 5 9) ,特异性为86 9% (5 3/ 6 1)。扩大样本盲法验证结果其敏感性为 85 % (119/ 14 0 )、特异性为 84 4 % (38/ 4 5 )。结论 由 12个差异表达蛋白及其特定组合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区分食管鳞癌与健康人  相似文献   
253.
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是一种二肽羧肽酶,主要分布在肺泡毛细血管内皮表面,其主要作用是水解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转化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现对其结构、测定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54.
目的 采用隐结构结合关联规则网络挖掘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病机与治法,剖析“化旧生新”治法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内涵,以期提高脑梗死恢复期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以隐结构分析和量化脑梗死恢复期证候要素、证型、治法分布规律,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呈现核心药物及主要证型的症-药关系,推断“化旧生新”治法在脑梗死恢复期治疗中所占比重及用药配伍规律。结果 纳入文献356篇,频率≥5%的症状58个、中药72味;血瘀是脑梗死恢复期的首要证候要素,其次为痰湿、正虚、内风和火热;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型;中药功效类别以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化痰药为主;川芎、当归、黄芪、半夏、牛膝为核心中药,由其组成的配伍关联亦最强;扶正化瘀是脑梗死恢复期首要治法,其次为搜风化痰,平肝潜阳,通腑泄热。结论 “化旧生新”将活血化瘀与扶正固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活血化瘀与补益元气、补肾填精有机结合,是脑梗死恢复期的首要治法,与“风去瘀...  相似文献   
255.
目的运用量表等级化方法研究分析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治法,评估其临床分布及疗效价值。方法检索1978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于四大数据库内检索有关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研究文献。对各个文献证候、治法、方药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等级化采集处理后建立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与治法数据库。运用量表评价和等级化赋分方法分析证候要素和治法,描述其在缺血性中风中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文献具有同质性,可进行统计量的合并,故开展后续统计研究。本研究共纳入450条证候、治法,经统一规范化拆分后得到1287个单一证候要素、1562个单一治法。对其等级化赋分后进行频数统计,证候要素降序排列依次为:血瘀、气虚、痰湿、内风、火热等;治法降序排列依次为:活血化瘀、益气、祛痰湿、熄风、通络等。证候要素和治法的等级化赋分统计结果可互相印证,表明此方法具有可行性。结论活血化瘀治法在缺血性中风治法中频数最高,体现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具有较重要的疗效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