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10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最外侧模拟进钉点B和最内侧模拟进钉点A到峡部距离;测量最佳进钉点S(经过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连线的中垂线与峡部后侧皮质交点)到峡部内壁距离,分别测量A、B、S点横断面进钉角度最大置钉角度区间;冠状面上测量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测量S点进钉最佳内倾角及上倾角。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标志实施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横韧带损伤伴寰枢椎脱位7例,寰椎骨折3例。观察手术中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CT横断面测量进钉点A、B、S到峡部的距离为1.75mm、9.01±0.62mm、5.77±0.53mm,S点置钉角度区间与A、B点置钉角度区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面上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为4.30±0.49mm;S点进钉内倾角为30°、上倾角为26°时为最佳进钉角度。临床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6枚,术中显露良好,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枢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术中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横断面上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为5.44±0.72mm,冠状面上距离峡部内上壁为4.50±0.52mm,与术前S点测量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枢椎椎弓根与峡部存在恒定位置关系,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参照行枢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不同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2在中山大学生化实验室及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采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为报告基因,分别采用Lipofectin、Lipofectamine、Dosper3种不同的阳离子脂质体为载体,转染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在24孔板中,每孔加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悬液(1×106个细胞),各孔分别加入3种不同阳离子脂质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复合物,分别于培养24,48h后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转染效率。结果:3种不同阳离子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24h后明显,48h后达高峰。Dosper介导组绿色荧光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Lipofectin介导组及Lipofectamine介导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Dosper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转染效率较高,较适合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因转染载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成年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67例残疾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表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残疾类别、致残时间、生活自理程度及对医疗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教育培训、社会生活信息资讯等的需求。结果:67例残疾人中,截瘫偏瘫占调查类型的首位,致残时间1~3年及生活可部分自理的患者占大多数;67例患者以手术、药物治疗、运动功能训练、行动辅助器具、职业培训、家庭成员支持及残疾人相关优惠政策等的需求为主。结论:重视肢体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针对康复需求的多样性,提供有针对性康复服务,是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对扩张皮瓣的影响。方法将雌性SD大鼠制备成扩张器模型,皮肤下方与扩张器之间放置着附着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培养3周后获取扩张皮瓣,免疫组化分析组织形态变化,使用western blot分析作用部位皮瓣内ColⅠ、ColⅢ和fibronectin蛋白表达情况,使用QPCR检测作用部位皮瓣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量。结果三周后组织切片提示ADSCs促进扩张皮瓣真皮内TGF-β1表达升高;术后第一周及第二周,在ADSCs的作用下,扩张皮瓣中ColⅠ和fibronectin蛋白表达明显上升,第三周有一个明显衰减,而ColⅢ表达量平稳,无明显变化趋势;QPCR提示术后第一周TGF-β1高表达,之后其表达量随时间衰减。结论 ADSCs诱导皮肤组织中的TGF-β1增加,进而促进真皮层下层成纤维细胞分泌更多的胶原结构与蛋白,促进扩张皮瓣真皮层修复。  相似文献   
105.
1引言在医学等领域的测温实验中,经常需要在实验现场同时测定多站多点温度。如在寒冷暴露的生理实验中,需要同时测试多人身体各点的温度变化,用来评价人体的冷适应水平,和着装的保暖性能,这就要求有一种测温仪既要有多站多点的巡回测定功能,又能自动记录,并且测温时不能使受试者的活动受限。这里介绍一种多站多点的无线测温仪,它可以在实验现场测定和记录温度,并通过PC机实时监测受试者身体各点的温度变化,在测试完成后,还可以将实验数据作更进一步的数据存贮,分析。2测试原理本系统采用铂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输出范围…  相似文献   
106.
通过以8例男性尸体阴茎皮肤血供的灌注解剖,作者发现阴茎皮肤和包皮的血液供应来源于阴部外动脉的分支阴茎浅动脉,阴茎浅动脉在阴茎干根部又分为背外侧支与腹外侧支,位于肉膜层内,呈轴型走向冠状沟,其伴行静脉回流至大隐静脉,阴茎深空动脉在阴茎干没有分支到阴茎皮肤、上述发现为临床上应用阴茎皮肤岛状瓣治疗尿道下裂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活血散外敷辅助治疗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9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活血散治疗。比较两组肋骨骨折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治疗前两组胸痛评分、肿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14 d时观察组胸痛评分、肿胀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呼吸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时观察组呼吸运动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活血散外敷法可提高肋骨骨折治疗效果,对快速改善胸痛及局部肿胀症状具有积极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分离纯化及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2~3周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改进的Preplating技术分离MDSC,并应用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表型.添加神经生长因子、全反式维甲酸、β-巯基乙醇诱导MDSC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FCM检测特异性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结果 经过连续6d的差速贴壁分离得到小圆形及小菱形细胞,传代后进一步纯化,FCM结果显示这些细胞>90%为desmin+,>90%为bc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大多数细胞为desmin+及bcl-2+.诱导后的细胞>90%为Nestin+.结论 采用改进的Preplating技术能很好地分离出MDSC,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海绵体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究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如东县中医院接收的102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氯沙坦钾片)和联合组(氯沙坦钾片+加味参芪地黄汤),各51例。统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UN、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参芪地黄汤联合氯沙坦钾片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进一步调节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0.
背景:骨髓间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具有巨大的分化潜力和优势,但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源性肿瘤等疾病的应用受限。现已发现肌源性干细胞具备与其相似的优越性,已引起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注意。目的:观察兔肌源性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进行表型分析。设计、时间和地点:细胞体外观察,于2005-08/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研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1.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只,增殖培养基为DMEM—LG+体积分数0.1胎牛血清+100gm/L血清,融合培养基为DMEM-LC+2%胎牛血清。方法:兔麻醉后取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Preplate技术分离培养肌源性干细胞,以Ⅺ胶原酶、dispase蛋白酶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沉淀用增殖培养基重悬,接种在胶原包被的培养瓶中,该培养瓶为PP1。PP1于37℃、含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静置过夜,随后将悬液转移到另一个胶原包被的培养瓶,此为PP2。随后同法建立PP3,PP4,PP5,PP6。将PP6接种到6孔板进行融合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增殖培养基培养,在汇合度超过50%后继续培养,不传代;另一组使用融合培养基进行培养,汇合度达30%时传代培养。主要观察指标:收集PP1~PP6,采用流式细胞仪、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法鉴定细胞表型。通过不同汇合度及不同浓度血清培养,检测PP6融合情况。结果:PP6细胞〉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提示为高浓度肌源性干细胞,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α-SMA表达逐渐减弱,至高度纯化的PP6时己无α-SMA表达。PP6在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仅含2%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骨骼肌肌球蛋白呈阳性表达。结论:肌源性干细胞具有高水平表达desmin,Bcl-2,极低水平表达CD45,不表达α-SMA的生物学特性,在高汇合度或低血清培养条件下能够多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