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总结≥80岁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3年1月接受心脏手术年龄≥80岁的29例患者,男23例,女6例;平均年龄(81.6±1.94)岁。单纯冠心病21例,主动脉瓣狭窄5例,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升主动脉瘤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果术后死亡1例,病死率为3.4%。术后出血行手术止血1例,急性呼吸功能不全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8例,监护时间(4.2±2.1)d。平均随访(37.3±19.1)个月,随访期死亡9例。结论≥80岁患者仍然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心脏手术。谨慎的患者选择、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密切的多学科协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总结对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的初步经验。方法对11例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患者平均年龄(42.9±13.1)岁,体重(68.2±10.1)kg,体表面积(1.71±0.13)m2。术前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平均(74.4±34.3)mmHg。替换19号St.JudeRegent主动脉瓣7例,21号4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输血量227.3ml,4例未输血。随访无远期死亡。术后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肥厚的左心室显著退缩,人工瓣跨瓣峰值压差为(20.8±5.0)mmHg。19号瓣平均有效瓣口面积为(1.68±0.17)cm2,21号瓣为(1.96±0.25)cm2。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St.JudeRegent主动脉瓣替换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3.
老年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32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男27例,女5例,年龄70~80岁,平均73.23±2.81岁,均为多支病变。合并恶性肿瘤、外周血管病变、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陈旧性脑梗塞的病例比例较高。手术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完成。动脉桥26例、静脉桥71支。室壁瘤切除或折叠6例,同时行瓣膜置换2例。结果术后早期(30天内)无死亡。围术期心梗1例(占3.1%)。随访1~15个月,全组无死亡。结论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以安全完成。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诊治过程与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4年11月至2013年9月间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临床表现及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共有13例孕产妇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肺栓塞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9.2%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与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82±0.87)g/L,D-dimer定量(659.00±142)ng/ml,均超出参考值范围,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纤溶亢进,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抗凝治疗,对肺栓塞患者采取了手术取栓治疗,无出血并发症,所有患者正常生存。2例为孕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孕周分别为25周双胎和38周单胎妊娠;双胎孕25周患者行米索前列醇引产术,孕38周单胎妊娠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1例为产褥期发生,行抗凝治疗后未观察到产后出血(500ml/d)。所有患者中7例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正常生存,6例阴道分娩,其中4例足月儿生存,2例行米索前列醇引产胎儿丢失。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诱发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抗凝治疗是有效的措施;对于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手术取栓结局良好。  相似文献   
55.
目的提高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临床特点的认识,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累及右心、肺动脉的IVL 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月余入院,当地医院曾误诊为癫痫发作,经治疗无好转。后在我院行妇科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及纯静脉期CT血管造影(CTV)检查确诊为IVL。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IVL(累及右心系统及肺动脉)、子宫平滑肌瘤及子宫静脉IVL,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IVL的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是胸骨正中切口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是深部胸骨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同种异体骨移植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胸骨内,观察对心脏手术后深部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行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105例;平均年龄61.0岁;平均体质量指数30.1 kg/m~2。按治疗时间分2组,前148例为对照组,后136例为研究组(同种异体骨移植)。对照组男性96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60.8岁。研究组男性83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1.3岁。对照组行常规钢丝胸骨固定。观察组行常规钢丝胸骨固定辅以胸骨同种异体移植,各组间进行标准化围手术期管理。结果共回顾性分析284例接受了胸骨正中切开心脏手术的骨质疏松患者。两组术前危险因素、术中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内引流量200~1 450 mL,平均引流量650 mL,对照组为250~1 500 mL,平均引流量77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5)。研究组深部胸骨伤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7%vs 4.7%,P=0.042),胸骨不稳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vs 7.4%,P=0.043)。随访3个月,对照组2例发生胸骨相关死亡(1例死于败血性休克,1例由于胸骨骨折断裂导致主动脉破裂而死亡);研究组死亡0例,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是关闭心脏手术胸骨正中切口的一种有用的辅助方法,它与骨质疏松患者关胸术后深部胸骨切口感染风险降低有关。它的优势还有待更大型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7.
手术治疗肺动脉栓塞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症(PTE)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外科治疗的12例肺动脉不同来源的栓子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PTE 9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急性PTE 1例;肺动脉瘤性栓塞2例,术中死亡1例.除2例术中死亡外,其他患者术后近期恢复良好,心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对于各种肺动脉栓塞患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时防治术中和术后的肺再灌注损伤和肺动脉高压,防止再栓塞,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8.
目的 观察cyclinD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 ,探讨cyclinD1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观察 35例NSCLC石蜡包埋切片组织中cyclinD1表达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cyclinD1蛋白在NSCLC中高表达率 48.6 % (17/ 35 ) ,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cyclinD1表达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3a生存率无关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在G1与G3、肿瘤直径大小间存在相关性 (P <0 .0 5 ) ;其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cyclinD1高表达与NSCLC的发生有关。临床上检测cyclinD1蛋白产物 ,可作为NSCLC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9.
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转分化为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肌源性细胞的可行性。由新西兰大白兔胸骨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化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诱导,用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动作电位、cTnI(肌钙蛋白)检测、Ach(乙酰胆碱)刺激后的反应等鉴定诱导后细胞。结果显示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透射电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内有明显的肌丝,免疫组化可见细胞被抗肌红蛋白抗体着染显色,电生理检查表明诱导后细胞是可兴奋细胞,可检测到cTnI,Ach刺激后细胞表现为舒张反应。我们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经5-氮杂胞苷诱导后转分化为肌源性细胞。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侧心腔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2001年1 月至2009年1 月我院收治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延伸至右侧心腔患者5 例,年龄41~49岁,心功能(NYHA)Ⅲ级3 例,Ⅱ级2 例。均为女性,5 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慌、胸闷、晕厥症状,病程4 天~5 个月。体检示双下肢水肿、腹水及肝大2 例,盆腔占位3 例。影像学检查提示,5 例患者下腔静脉、右心占位。3 例有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病史,1 例有左卵巢畸胎瘤剔除史;腹部手术与本次手术间隔15~36个月。肿瘤起源于左右生殖静脉各1 例,起源于左髂内静脉2 例,右髂内静脉1 例。术前行输尿管DJ管植入术2 例。结果:2 例患者接受分期手术。3 例患者一期行盆腔肿瘤及体外循环下行下腔静脉、右心肿瘤切除手术,2 例停循环时间分别为29,43min。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72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其中Ⅰ级4 例,Ⅱ级1 例,1 例术后3 个月B 超发现盆腔复发肿瘤,随访5 年无盆腔包块明显增大,患者无自觉症状。3 例经下腔静脉切开的患者,1 例行下腔静脉重建,其它2 例均直接修补,术后随诊无下腔静脉梗阻。结论:提高对有子宫肌瘤病史或右心房肿物患者的警惕性,外科直视下进行心脏内肿物子宫附件病变组织及盆腔残余瘤体切除术,可获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