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9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200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探讨八桂止痛膏(BAO)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效果。方法选择昆明种雌性小鼠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扶他林组(予扶他林软膏干预)和BAO组(予BAO干预)。通过热板实验、醋酸扭体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评估干预处理对小鼠的镇痛、抗炎效果。结果在给药后15~45 min,扶他林组痛阈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而BAO组痛阈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两组给药后各时间点的痛阈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45 min时间点,BAO组痛阈值低于扶他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他林组和BAO组扭体次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扶他林组和BAO组扭体次数和扭体次数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扶他林组耳廓肿胀质量小于BAO组和空白对照组,BAO组耳廓肿胀质量亦小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O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其效果与扶他林软膏相当。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2(TYK2)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无功能性垂体腺瘤(NFPA)的表达与侵袭性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24例NFPA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根据术前核磁检查和术中所见情况分为侵袭性组和非侵袭性组,每组12例。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2组患者NFPA组织中的TYK2和STAT3表达量,分析其表达量与NFPA侵袭性的相关性。 结果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与非侵袭组相比,侵袭组NFPA中TYK2低表达、STAT3高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YK2在侵袭性NFPA中表达下调,其低表达可能与NFPA侵袭性相关;STAT3在侵袭性NFPA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能与NFPA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后自噬活性的变化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并计算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_(50))、药物抗性系数、3-甲基腺嘌呤逆转U266/Bor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倍数,并绘制增殖抑制率曲线;Western blot法测定LC3-Ⅰ、LC3-Ⅱ、磷酸化mTor、Beclin-4、ATG5、ATG7蛋白的表达。结果:硼替佐米对U266及U266/Bor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24 h的IC_(50)分别为35.7 nmol/L和526. 5 nmol/L,药物抗性系数为14. 7,3-甲基腺嘌呤逆转耐药倍数为2. 7倍。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量高于U266细胞;经硼替佐米作用24 h后U266的LC3-Ⅱ、Beclin-1、ATG5、ATG7的表达较前降低,U266/Bor细胞的LC3-Ⅱ、Beclin-1、ATG5、ATG7表达均高于作用前;各组磷酸化mTor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噬的增强与U266细胞对硼替佐米耐药密切相关,自噬增强与Beclin-1、ATG5,ATG7表达的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序贯疗法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对67例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白介素-2(IL-2)生物治疗序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结果67例患者中,41例完全缓解期患者(NHL-CR),经上述序贯治疗,36例持续CR(87.8%),5例复发(RE,12.2%),其中1例死亡(2.4%);26例部分缓解患者(NHL-PR),达CR15例(57.7%),RE11例(42.3%),其中死亡5例(19.2%)。结论该序贯疗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有效,治疗前达到CR患者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对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31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施行A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00例,霍奇金淋巴瘤(HD)31例,多发性骨髓瘤(MM)21例,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除1例ALL外,230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ALL首次完全缓解(CR1)28例患者中无病存活(DFS)13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11例;ALL二次缓解(CR2)17例患者中DFS3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10例。AMLCR120例患者中DFS11例,带病存活3例,死亡6例;AMLCR214例患者中DFS6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6例。NHLCR159例患者中DFS43例,带病存活7例,死亡9例;NHLCR230例患者中DFS18例,带病存活5例,死亡7例;NHL未缓解(NR)11例患者中DFS2例,带病存活4例,死亡5例。HDCR110例患者中DFS10例;HD部分缓解(PR)15例患者中DFS12例,带病存活3例;HD疾病复发(RE)6例患者中DFS3例,带病存活2例,死亡1例。MM21例患者中DFS7例,带病存活6例,死亡8例。结论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中颗粒型栓塞材料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7例,按颗粒型栓塞材料的类型分为粒径100~300 μm Embosphere微球组(EBM组)、150~350 μm PVA颗粒组(PVA组)、150~350 μm明胶海绵颗粒组(GSM组),EBM组35例,PVA组32例,GSM组30例,分别采用40%碘化油与盐酸表柔吡星注射液混悬液、3种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肿瘤靶血管,栓塞终点为3~5个心动周期对比剂未排空,随访术后1、3、6个月患者疾病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比较3组患者至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EBM组术后1、3、6个月缓解率分别为82.86%、77.14%、71.42%,PVA组为50.00%、43.75%、37.50%,GSM组为56.67%、50.00%、46.67%;EBM组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6(95% CI 10~21)个月、PVA组为8(95%CI 6~9)个月、GSM组为9(95%CI 5~12)个月;EBM组术后腹痛、发热发生率分别为45.7%、88.6%,PVA组为75.0%、56.2%,GSM组为80.0%、56.7%;EBM组术后近期疾病缓解率高于PVA组和GSM组,至疾病进展时间长于PVA组和GSM组,腹痛发生率低于PVA组和GSM组,发热发生率高于PVA组和GSM组,EBM组与PVA组、GS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PVA组与GS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患者间术后临床获益率、总生存时间、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术后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肝脓肿、消化道出血、胆管损伤、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100~300 μm Embosphere微球、150~350 μm PVA颗粒、150~350 μ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原发性肝癌靶血管安全有效,100~300 μm Embosphere微球栓塞术后患者近期疗效更优,更适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7.
回顾分析了近几年有关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文献,对其在通道大小,体位摆置,定位方法,碎石方式等方面不同选择的优劣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同时从导致PCNL并发症的原因出发,探讨其防治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Ca2 对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中PAI-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方法,检测高低Ca2 浓度作用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变化.结果 PAI-3 mRNA及蛋白质在高低Ca2 浓度下培养的人表皮KC中均有表达,并且高Ca2 浓度培养条件下较低Ca2 浓度下明显增强.PAI-3阳性染色在低Ca2 浓度培养下主要位于核膜周围,而在高Ca2 浓度培养条件下主要位于细胞质.结论 Ca2 调节人表皮KC中PAI-3的表达,PAI-3可能具有调节KC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重睑成形术后眼部因存在深层瘢痕粘连导致不适感的患者进行重睑修复术的临床诊疗思路和注意事项。方法 自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整形外科共接诊因重睑成形术后眼部不适就诊并进行重睑修复者86例,分析患者眼部不适感产生原因并进行重睑修复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眼部不适感改善情况。结果 本组共86例患者,其中28例在重睑修复术中采用直视下细小颗粒脂肪移植填充腱膜前脂肪。所有患者术后效果评价均为症状改善,其中64例眼部不适感消失。术后获随访6~12个月,均无不适感复发或加重。结论 非外显性深层瘢痕粘连是导致重睑成形术后不适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针对性地松解瘢痕粘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眼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BAD(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和BDD(硼替佐米+脂质多柔比星+地塞米松)方案,对新诊断活动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诱导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并采用BAD或BDD方案诱导化疗的80例新诊断活动性M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