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3 毫秒
31.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的组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自身抗原Jo-1蛋白,建立ELISA法,初步用于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中的抗Jo-1抗体。方法用表达蛋白建立间接ELISA,摸索反应时间、抗原包被浓度、样本稀释浓度及抗抗体工作浓度等工作条件,进一步检测方法的重复性及稳定性。用建立的方法,检测40例健康体检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20例干燥综合征(SS)、9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血清中抗Jo-1抗体。结果成功建立间接ELISA法,并确立了一系列反应条件。临床检测结果显示,PM/DM患者抗Jo-1抗体的阳性率为25.6%,而非PM/DM患者均为阴性。PM/DM组Jo-1抗体阳性率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应用基因工程表达的Jo-1蛋白建立了间接ELISA法,检测抗Jo-1抗体,与国外报道的结果基本相当,与常用免疫印迹法对比检测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96例PBC患者,10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和49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旱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抗体-1(LC-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结果 96例PBC患者中AMA-M2、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0%、84.4%、32.3%、28.1%、35.4%,而以上5种自身抗体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9.0%、3.0%、2.0%、1.0%;AMA-M2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76.0%,特异度达87.0%;抗3E(BPO)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84.4%,特异度达91.0%;抗Sp10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2.3%,特异度达97.0%;抗PML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28.1%,特异度达98.%;抗gp210抗体对PBC诊断的敏感度达35.4%,特异度达99.0%,未检测到抗LKM-1抗体、抗LC-1抗体及抗SLA/LP抗体;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抗体阴性患者(χ2 =11.17,P<0.01).结论 PBC患者中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用人类基因组编码蛋白高通量芯片(以下简称"高通量蛋白芯片")筛选出有诊断价值的PBC血清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通量蛋白芯片(包含17 718个人类基因编码蛋白,共有38 400个蛋白点)筛选21例PBC患者、20例疾病对照患者(AIH 7例,病毒性肝炎8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5例)和1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提取筛选信息后,经统计软件分析确定有价值的诊断PBC的血清标志物.结果 用抗GST抗体对高通量蛋白芯片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该芯片蛋白点的检出率为97.6%,蛋白复点间检测信号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8.用高通量蛋白芯片从PBC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筛选出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物(PDHA1、DBT、DLAT和HK1),他们在3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14/21)、5.00%(1/20)和0(0/10),57.14%(12/21)、5.00%(1/20)和0(0/10),52.38%(11/21)、0(0/20)和0(0/10),52.38%(11/21)、0(0/20)和0(0/10);3组4项指标分别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HA1:x2=16.79,P<0.01;Fisher精确检验,P=0.000;DBT:x2=12.86,P<0.01;Fisher精确检验,P=0.004;DLAT和HK1:Fisher精确检验,P均分别为0.01、0.05).其中,针对PDHA1、DBT和DLAT蛋白的抗体为现已使用的PBC标志物-AMA-M2组成部分;针对HK1蛋白的抗体为新发现的PBC标志物,其对PBC的诊断敏感度为52.38%,特异度为100.00%.AMA-M2阳性与AMA-M2阴性PBC患者中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标志物.经Fisher精确检验,ACA阳性与ACA阴性PBC患者间仅针对着丝粒B(CENPB)蛋白的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00).结论 高通量蛋白芯片是一种快速全面筛选诊断PBC标志物的技术.针对HK1蛋白的抗体对PBC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作为PBC新标志物.AMA-M2阳性与AMA-M2阴性PBC患者间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血清标志物,而针对CENPB蛋白的抗体可作为ACA阳性与ACA阴性PBC患者筛选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
炎症性肠病患者中四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联合测定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酿酒酵母菌抗体(ASCA)、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IG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对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20例UC组和20例CD组以及10例肠道疾病组患者和5名健康对照组血清ANCA、ASCA、IGA、PAB水平.在四个组中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10%和0%,UC组显著高于后三组(P<0.05);而ASCA的阳性率分别为15%、60%、10%和0%,CD组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IGA阳性率分别为30%、65%、10%和0%,CD组亦显著高于二个对照组(P<0.05),但与u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NCA /AS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5%、90%、84.6%和66.7%,而ASCA /ANCA-的诊断CD分别是35%、95%、87.5%和59.4%.IGA /ANCA-的诊断cD分别是45%、95%、90%和63.3%;AN-CA、ASCA和IGA阳性有利于炎症性肠病(IBD)的诊断却不能敏感地筛选;ANCA、ASCA和IGA联合检测可作为UC和CD鉴别诊断,是IBD非创伤性鉴别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丝集蛋白抗体(AFA)、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以及各项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探讨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8例RA,32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中的抗-CCP抗体和AFA,AKA和APF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在88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AFA、AKA和APF的敏感性分别为88.64%、70.45%、63.64%、61.36%,特异性分别为92.98%、91.23%、94.74%、91.23%,抗-CCP抗体的敏感性高于AFA、AKA和APF。抗-CCP抗体、AFA与AKA、APF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抗-CCP抗体对RA诊断具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临床用于RA的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三种方法检测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用以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以三联体(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以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MA-M2抗体.结果 以PDC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81.25%,特异性达97.15%;以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88.54%,特异性达98.37%;以M2-3E(BPO)为靶抗原的ELISA法测定AMA-M2抗体检出率(敏感性)达96.88%,特异性达97.15%.结论 包被有天然M2抗原和BPO融合蛋白这两种抗原联合制备的三联体检测AMA-M2抗体的阳性率最高,特异性达到97.15%,为原发性胆汁性脉硬化的诊断提供了简便、快速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中抗酿酒酵母细胞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159例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97例,克罗恩病(CD)62例],167例主诉为腹痛、腹泻并除外IBD的患者和25名健康人血清中IgG型与IgA型ASCA和ANCA.结果 ASCA-IgA/IgG在CD组、UC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3.5%、14.4%、29.3%和0;CD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UC组和疾病对照组(X2值分别为16.76、4.12,P分别<0.01、<0.05).ANCA在以上各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56.7%、4.8%和0;UC组中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和疾病对照组(X2值分别为38.08、90.47,P均<0.01);ASCA+/ANCA-组合诊断C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3%,93.8%和80.6%;而ANCA+/ASCA-组合诊断U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5%,98.4%和97.9%;ASCA在手术治疗与未手术治疗CD患者中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ASCA或ANCA单项检测不能有效的筛选IBD患者,但2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对UC和CD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检测IgA型和IgG型ASCA可提高CD诊断的敏感度.中国人群中ASCA阳性可能与手术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了解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的分布,观察其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02年9月至2007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行ASCA、pANCA检查的IBD患者175例,其中克罗恩病(CD)62例、溃疡性结肠炎(UC)97例、未定型16例.另取对照者16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SCA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pANCA水平.结果 在CD、UC、未定型者、对照者中,ASCA的阳性率分别为45.2%、14.4%、11/16、29.3%,pANCA的阳性率分别为4.8%、56.7 0A、1/16、4.8%.对照者中,ASCA在恶性肿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肝病、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肠结核中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42.1%、2/5、4/10、4/19、4/14).AS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2%、85.6%、66.7%.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7%、95.2%、94.8%.联合检测ASCA+/pANCA-诊断C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1.9%、93.8%,81.3%.联合检测ASCA-/pANCA+诊断U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8.5%、98.4%、97.9%.结论 ASCA和pANCA不适于作为IBD筛查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UC与CD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比较间接免疫荧光法(II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放射免疫检测法(Farr)检测抗dsDNA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开展临床联合检测寻找合适的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标本共200份,其中包括门诊和住院及后期追踪经临床诊断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20份标本、类风湿关节炎(RA)20份标本.进行性系统硬化症(PSS)20例.混合型结缔组织病(MCTD)20例,干燥综合征(SS)20例,另健康体检者50例(全部经排查不具有结缔组织病)同时用以上三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结果 用IIF、ELISA及Farr检测抗dsDNA抗体,SLE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32%和32%.RA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PSS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和5%.MCTD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和10%.SS患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健康体检者抗dsDNA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 用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抗dsDNA抗体,尤其是IIF和ELISA检测,能提高单一一种方法对SLE患者抗dsDNA抗体检出率,有助于SLE的诊断及病情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