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幽门螺杆菌CagA抗原性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幽门螺杆菌CagA抗原性的多态性,为临床血清学诊断CagA阳性菌株感染提供实验依据,以及是否存在特定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的CagA抗原性型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s方法,比较38株我国幽门螺杆菌分离株的CagA与3种不同胃肠疾病分离株兔免疫血清的反应强度。分析不同抗原性类型CagA与疾病的关系。结果 任何一种血清均不能识别所有CagSA,但任一CagA至少可被一种血清识别,多数菌株CagA的抗原性与CAPM N62接近;抗原性与NCTC11637接近的CagA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相关,但不显著。结论 我国不同幽门螺杆菌菌株CagA抗原性存在明显多态性,血清学方法诊断CagA阳性菌株感染时应至少使用3种抗原或抗体,不同抗原性类型CagA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2.
幽门螺杆菌中国菌株IS605插入靶基因的获得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幽门螺杆菌插入因子IS605的插入靶位点并分析其插入特征。方法采用酶切、Southem blot、LAPCR体外克隆、连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不同菌株IS605的靶基因及拷贝数,并对插入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中国菌株G40A、G61B各两个拷贝的IS605分别插入在幽门螺杆菌功能未明的基因中;IS605插入位点的左侧(ORFA侧)富含“AT”。结论IS605的插入位点具有区域特异性的倾向性;LAPCR体外克隆法是研究原核生物已知基因的周边基因及其拷贝数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深圳市不同来源样本弯曲菌的流行和抗生素敏感特征,与往年菌株的耐药特征进行比对,获得深圳地区弯曲菌的流行现状及耐药变化。方法 采用增强过滤法分离弯曲菌并应用琼脂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结果 408份不同来源样本中,鸡盲肠的弯曲菌阳性率最高,达72.0%(36/50),鸡肉的分离率次之,为49.3%(34/69)。腹泻病人弯曲菌分离率为10.7%(17/159)。牛肉、猪肉中弯曲菌分离率低,海鲜中分离到1株空肠弯曲菌,生菜未分离到弯曲菌。53株腹泻病人来源和鸡源空肠弯曲菌耐药率最高的是萘啶酸(94.3%)和环丙沙星(94.3%),其次是四环素(92.4%)、氟苯尼考(75.5%)。32株腹泻病人来源和鸡源结肠弯曲菌耐药率最高为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100%)。73.6%(39/53)的空肠弯曲菌和100%(32/32)的结肠弯曲菌存在多重耐药性。与往年相比,鸡源空肠弯曲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增强,腹泻病人来源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氟苯尼考多重耐药性增强。结论本地区首次在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简明弯曲菌,其病原特征有待于进一步分析。深圳地区腹泻病人来源及鸡源空肠弯曲菌有耐药增强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4.
目的 了解不同宿主来源弯曲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确定耐药菌株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的分布,并初步了解耐药菌株的菌型特征。方法 利用琼脂稀释法分析不同宿主来源菌株针对链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对耐药的221株菌通过聚合酶链反应筛查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簇aadE-sat4-aphA-3的分布情况。选取不同来源共100株耐药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并进行聚类分析,获得耐药菌株的菌型特征及遗传相关性。结果 607株弯曲菌中共筛查到221株(36.41%)链霉素耐药株(MIC4 g/ml),其中腹泻患者来源菌株耐药率33.33%(78/234)、鸡来源菌株耐药率35.14%(123/350)、猪来源菌株耐药率86.96%(20/23)。空肠弯曲菌耐药率14.37%(51/355),结肠弯曲菌耐药率67.46%(170/252)。24株(10.86%)链霉素耐药弯曲菌中筛查到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分别来自腹泻患者14株、鸡4株、猪6株。100株耐药菌株共分为58种ST序列型。结论 结肠弯曲菌链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空肠弯曲菌,猪源弯曲菌耐药率显著高于人源和鸡源,空肠弯曲菌与结肠弯曲菌中均筛查到aadE-sat4-aphA-3耐药基因簇。  相似文献   
45.
不同品系养殖鸡弯曲菌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规模化养殖鸡弯曲菌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采集北京市某规模化养殖场蛋鸡(养殖时间大于120d)和肉鸡(养殖时间小于42d)肛拭子标本,采用两种分离培养方案(80份蛋鸡和200份肉鸡标本直接经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培养,150份肉鸡标本经24h增菌后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划线培养)进行弯曲菌的微需氧(5%O2、10%CO2和85%N2)培养。从肉鸡标本中随机选取50份,提取病原菌DNA,进行弯曲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对相同培养条件下生长菌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80份蛋鸡标本中分离到24株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30%;350份肉鸡标本未检测到弯曲菌。通过质谱菌落鉴定,205份标本检测到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58.6%;145份标本检测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41.4%。50份肉鸡粪便标本弯曲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与分离培养结果一致。结论北京市规模化养殖蛋鸡弯曲菌感染率较高,饲养时间较短的肉鸡未发现弯曲菌感染。  相似文献   
46.
目的应用3种方法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样品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方法应用实时荧光PCR、数字PCR和平板计数培养法检测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可疑食品盐水猪肝,并对分离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型。 应用细菌生化试验、实时荧光PCR鉴定可疑食品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应用数字PCR对毒力基因进行绝对定量。结果可疑食品产气荚膜梭菌平板计数值为4 400 000 CFU/g,并分离到22个产气荚膜梭菌单菌落,实时荧光PCR检测可疑食品样本产气荚膜梭菌plc和cpe基因阳性,其中3个菌落plc+/cpe+,19个菌落plc+/cpe–;数字PCR检测可疑食品样本plc基因绝对定量值为1064 拷贝/μl;22个单菌落分为2种PFGE带型。结论通过3种方法检测可疑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说明该起食物中毒可能由产气荚膜梭菌导致。  相似文献   
47.
目的评估2019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病例将继续增多,Ⅰ类省份部分本地暴发疫情仍将持续,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输入病例多且媒介密度较高的Ⅱ、Ⅲ类省份存在输入病例引发本地传播甚至出现暴发疫情的可能。 手足口病将进入秋季流行期。 霍乱仍会出现散发病例。 炭疽处于高峰期,既往存在炭疽疫源地的西部和东北等地发生炭疽病例的可能性大。 空肠弯曲菌感染所致格林–巴利综合征暴发事件可能会发生。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登革热、手足口病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炭疽、空肠弯曲菌感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食物中毒、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  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的感染致病菌构成及病原特征,为该类疾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44例,进行志贺菌属、弯曲菌属、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霍乱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7种常见致病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分型、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  结果  志贺菌属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0,其他致病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弯曲菌属(30.00%,9/30)、沙门菌属(18.18%,8/44)、副溶血弧菌(15.91%,7/44)、致泻大肠埃希菌(4.55%,12/44)、霍乱弧菌(3.13%,1/32)。 9株空肠弯曲菌分成9种ST型;8株沙门菌分成4种血清型,7种脉冲电场凝胶电泳带型;8株副溶血弧菌分成4种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均为tdh+/trh-;1株霍乱弧菌为非O1/O139血清型,毒力基因特征为ctx-/t3ss+。  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错误率较高。 细菌性痢疾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以弯曲菌属、沙门菌属为优势构成。 志贺菌属与其他腹泻肠道致病菌的快速鉴别诊断应在临床尽快建立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依据《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国家标准株评价技术标准》(WS/T 812—2022),对空肠弯曲菌、结肠弯曲菌、乌普萨拉弯曲菌和红嘴鸭(海鸥)弯曲菌4个菌种标准菌株病原特征进行实验室验证,评价应用标准菌株作为参比菌株进行弯曲菌检验标准实验室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形态观察、生化试验及细菌动力学试验等方法获得标准菌株的菌落特点、形态特征、重要生化表型特征及运动特点;通过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基因组水平遗传特征;通过琼脂扩散法和E-test法检测标准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特征;通过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检验标准进行标准菌株作为参比菌种的应用评价。结果 标准菌株空肠弯曲菌NPRC(S) 01.13897、结肠弯曲菌NPRC(S) 01.13898、乌普萨拉弯曲菌NPRC(S) 01.13899和红嘴鸭弯曲菌NPRC(S)01.13900均符合弯曲菌对应菌种的病原特征,可以作为弯曲菌检验的参比菌株。结论 本研究中的标准菌株具有相应菌种的病原特征,可作为弯曲菌检测及菌种鉴定的参比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