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血栓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致残率也很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学异常,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对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给予糖尿病饮食和应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基础上仍未缓解的33例,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危险因素,探索治疗压疮的新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更好地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方法收集外科危重患者,按照是否新发压疮分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内科慢性病、APACHEⅡ评分、外科所属病种、生化指标,发现两组的差别,确立外科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将压疮Ⅱ期、Ⅲ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氧化锌与云南白药膏外涂,然后将安普贴贴于创面;对照组直接将安普贴贴于创面上。比较各方法的疗效。结果压疮组患者与非压疮组患者在神志、有无内科慢性病、APACHEⅡ评分、外科所属病种、生化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方式治疗压疮Ⅱ期、Ⅲ期患者,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外科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高危因素具有独特性。意识障碍、营养消耗、手术时间长、全身炎症反应剧烈等均是外科危重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氧化锌与云南白药联合外涂治疗压疮取材方便,无刺激性,操作简便,安全适用,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20世纪开始,美国医学教育逐渐成为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典范之一。由Flexner报告引导的美国医学教育改革,是美国医学教育成功发展的重要基石。Flexner革命的发生,与社会生活变化所导致的医学观念和医学教育理念的转变密切相关,可以说,Flexner革命是理念先导的革命。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姬松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ω-6APFA)抑制血栓形成及活血化瘀作用。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天然大豆磷脂胶囊(NSPC)0.70 g•kg-1•d-1剂量组(n=12)和ω-6APFA 0.07、0.14及0.28 g•kg-1•d-13个剂量(n=12)组,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后1h于动物腹腔注射300 mg•kg-1水合氯醛麻醉,分离右侧颈总动脉,应用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检测血栓形成时间。另取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NSPC 1.0 g•kg-1•d-1剂量组(n=12)和ω-6APFA 0.1、0.2、0.4 g•kg-1•d-13个剂量组(n=12),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 7 d,于末次给药后1 h小鼠眶静脉采血,采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结果:NSPC 0.70 g•kg-1•d-1剂量组及ω-6APFA 0.14及0.28 g•kg-1•d-1剂量组均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ω-6APFA 0.14及0.28 g•kg-1•d-1剂量组优于NSPC 0.70 g•kg-1•d-1剂量组。NSPC 1.0 g•kg-1•d-1剂量组及ω-6APFA 0.2、0.4 g•kg-1•d-1剂量组均能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ω-6APFA 0.2及0.4 g•kg-1•d-1剂量组优于NSPC 1.0 g•kg-1•d-1剂量组。结论:ω-6APFA有很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及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25.
呼吸衰竭是儿科常见的临床急症,其发病原因很多,如呼吸系统疾病、胸廓及胸腔疾病、心脏疾患和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患儿临床一旦出现呼衰其死亡率相当高,故对小儿呼吸衰竭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治疗,严密观察护理,方能使患儿转危为安。我科自1995年1月...  相似文献   
26.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伴有脑症状及异常脑电图,其发生机制尚未明了。我们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对血浆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明显增加,提示 LPO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则旨在同时检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血浆及脑脊液中 LPO 含量的变化,以探讨 LPO 与脑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凡具有脑症状病人脑脊液中 LPO 均明显增加(P<0.01)。说明 LPO 在脑症状的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为阐明脑症状出现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各120例)的产程进展、产时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程平均为(562±150)min,对照组为(730±160)min,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平均为(165±10)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5±15)ml(P〈0.05);产后2 h累计出血量观察组平均为(236±25)ml,对照组为(242±27)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观察组(87.5%)明显低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笑气吸入性分娩镇痛无创、易操作,且可以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颅脑挫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方法 观察并记录68例颅脑挫裂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合并并发症情况及应用亚低温治疗前后脑温、肛温、颅内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果 脑温、肛温、颅内压在亚低温治疗后明显降低,在亚低温治疗期间脑温和肛温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治疗后两组合并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治疗时间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颅脑挫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体温,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张艳荣  郗瑞倩  张佩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7-1838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危重新生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院NICU于2002年11月正式启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至2004年11月共转运危重新生儿187例,现将转运及救护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0.
颅脑挫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挫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特点。方法观察并记录68例颅脑挫裂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合并并发症情况及应用亚低温治疗前后脑温、肛温、颅内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结果脑温、肛温、颅内压在亚低温治疗后明显降低,在亚低温治疗期间脑温和肛温之间存在"分离"现象;治疗后两组合并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住院治疗时间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挫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体温,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