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评估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溶骨性转移瘤的安全性及局部疗效。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的溶骨性骨转移瘤患者36例(共51处病灶),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且经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2个月后疼痛无缓解。患者均接受CT引导下适形冷冻消融治疗,并于治疗后即刻、2个月后分别行增强CT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及观察有无并发症。分析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结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后2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增强CT均未见强化;2例患者出现新发转移灶。患者术后1周[(4.18±0.82)分]及2个月[(2.36±1.01)分]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7.13±1.55)分]下降(P均0.05)。结论 CT引导下适形冷冻治疗溶骨性转移瘤局部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2.
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臭氧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87例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69例行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其中33例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臭氧消融术的同时实施纤维环切割开窗术。治疗6个月后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间盘源性疼痛患者,注入臭氧后立刻诱发腰部疼痛,CT扫描显示间盘形态较注射前膨隆明显但未见局限性突出。隐形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注射臭氧后CT扫描显示间盘局限性突出,并表现为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压改变。术后6个月随访,显效134例(134/156,85.89%),有效19例(19/156,12.18%),无效3例(3/156,1.92%)。结论臭氧消融术对腰椎间盘源性疼痛和隐形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胰腺癌特殊的肿瘤微环境不利于免疫治疗,而纳米刀消融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免疫抑制,使其成为目前唯一适用于胰腺癌的消融治疗方法。动物研究结果证实,纳米刀消融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治疗胰腺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本文对纳米刀消融联合PD-1/PD-L1治疗胰腺癌及其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纳米刀消融技术应用于活体猪肺组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巴马小型猪5只(实验动物A、B、C、D、E)用于实验,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纳米刀消融猪肺组织,分别于消融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随机抽取1只行肺部CT扫描后处死实验动物,整体切除右肺并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对所有实验动物均顺利完成消融。实验动物E、F出现少许气胸,余未见并发症。CT图像示消融区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清晰,内部支气管、血管管腔形态完整。消融后1天消融区呈磨玻璃密度;消融后2周消融区密度不均匀增高,范围减小;消融后1个月及2个月高密度范围增大且密度较前减低;消融后4个月消融区范围减小,密度较均匀。各时间点病理切片均可见不同程度肺水肿及炎性浸润。术后1天、2周炎细胞浸润及肺水肿明显,1个月、2个月及4个月可见大量纤维增生及明显再生修复。结论应用纳米刀技术对猪肺组织进行消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经皮肺穿刺后给予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所致病理学变化,探讨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头巴马小型猪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于肺内活检针切割区注入明胶海绵-血凝酶封堵剂泥浆,并封堵穿刺针道。分别于术后1、4、8和12天各对3头猪行胸部CT扫描,观察明胶海绵泥浆球变化;CT扫描后1天处死动物,获取包含明胶海绵的肺组织,行常规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明胶海绵和周围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经皮肺穿刺术后1、4、8天,活检针切割区明胶海绵泥浆球最大径分别为(14.45±1.43)mm、(9.79±1.80)mm和(3.09±1.04)mm(P<0.01),术后12天明胶海绵基本被吸收。术后1天肺组织中的明胶海绵泥浆球呈圆形或椭圆形,间隙内可见红细胞浸润和血栓形成,周围肺组织受明胶海绵泥浆压迫,针道完全被封堵剂泥浆条封堵;术后4天明胶海绵泥浆均以血液和明胶海绵混合物形式存在,明胶海绵颗粒大部分融合,其内部空间减小;术后8天明胶海绵结构松散,间隙增大;术后12天仅见残留明胶海绵泥浆区域,无混合物,泥浆周围肺组织少量纤维化。结论CT引导下经皮猪肺活检后给予明胶海绵封堵可通过吸收血液、压迫肺组织而达到止血和预防气胸的效果;且封堵剂在体内可完全吸收,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6.
随着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阴沟肠杆菌对该类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近年来发现了位于质粒上的qnr基因介导的喹诺酮耐药机制,qnr基因一般介导较低水平的喹诺酮耐药,但可协同其他耐药机制,导致较高水平的耐药[1].新型可移动遗传元件插入序列共同区1(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1)位于复合1类整合子的2个3'保守区(conserved sequence,CS)之间,除编码转座酶基因外,下游可连接多种耐药基因,其耐药基因无需被特异性识别即可随之转座至其他位点,因此ISCR1元件在耐药基因的水平播散中发挥重要作用[2].研究发现.qnr基因可位于复合1类整合子ISCR1元件下游[3].本研究拟分析临床分离的3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ISCR1元件的携带情况及其下游是否携带qnr基因,为了解临床阴沟肠杆菌耐药基因的播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吉非替尼是一种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成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一种重要药物。间质性肺炎是吉非替尼少见且可以致命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现将本院遇到的一例吉非替尼致间质性肺炎并空洞形成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女,70岁,退休公务员,无明显诱因下间断刺激性咳嗽,咳白色黏痰,痰中带血丝月余。于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接受氩氦刀冷冻治疗的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9例,其中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62.1±7.4)岁,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BAC)3例,腺癌17例,鳞癌9例,经术后6、12、24个月随访观察,统计原位肿瘤复发、生长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复查时可见2例患者肿瘤组织灭活不完全,病灶保持相对稳定,其后复查中发现病灶处于进展状态;其余27例患者6个月内原位未见肿瘤组织生长,其后随访过程中发现3例患者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21例患者经术后2年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征象.结论 氩氦刀冷冻治疗能有效灭活肿瘤,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自拟补气固肺汤对中度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型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补气固肺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复发率、中医证候(自汗、食欲、乏力、气短)积分、肺功能指标[最大呼气流量(PEF)、呼气1 s率(FEV1/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炎性因子[γ干扰素(γ-IFN)、白介素-8(IL-8)、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结果: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7.87%)高于对照组(82.98%)(P<0.05);随访6个月,中药组复发率为19.15%,低于对照组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中药组自汗、食欲、乏力、气短证候积分[(1.87±0.42)分、(1.24±0.29)分、(1.46±0.30)分、(0.96±0.25)分]低于对照组[(2.25±0....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经皮纳米刀消融实验用小型猪肾脏后肾血流灌注的变化。方法 实验用巴马小型猪6头,随机选取每头猪一侧肾脏作为实验组,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T导向经皮穿刺技术将纳米刀消融探针置入肾实质内预定治疗区域,正常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实验组行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后,分别于消融术后即刻、2、4、8、16周行双侧肾脏CT灌注成像,分析计算各个时间点肾血流灌注参数,包括肾实质血流量(BF)、血容量(BV)、最大增强值(PE)、达峰时间(TTP)。对不同时间点两侧肾脏实质灌注参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6头实验猪均穿刺并消融成功,且在各时间点均成功完成CT灌注成像。消融后即刻实验组BV、BF、PE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TTP值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消融后2、4、8、16周两组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皮纳米刀肾脏消融术后,急性期可降低消融区肾脏血流灌注,消融后2周消融区血流灌注即可恢复。纳米刀消融肾脏对肾血流灌注的影响暂时且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