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病例报告患者,27岁,G2P1,因停经38W+4,抽搐2h,于2013年3月13日16:00急诊入院。既往体健,患者平素月经不详,22岁结婚,顺产1次,丈夫体健。LMP2012.6.16,EDC2013.3.23。孕期产前检查无明显异常。于2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口吐白沫、昏迷,经刺激人中后,患者可应答,无头痛、眼花。入院体格检查:PE:T36.7℃,P94次/分,R20次/min,BP114/80mmHg。神志恍惚,颈软,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腹软,呈足月妊娠隆起,可扪及胎体及胎动,四肢活动自如,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等距特性及移植物的等距特性与移植物固定角度的相互影响。方法选用10具新鲜冷冻尸体膝关节标本(10膝),在股骨和胫骨上各取3个常用的定位点,分别命名为股骨前束点、股骨误差点、股骨后束点和胫骨中心点、胫骨5mm后点、胫骨10mm后点。模拟ACL重建步骤,通过测量钢丝和等距测量器检测膝关节屈曲过程中股骨隧道内口与胫骨隧道内口间的距离变化。结果相对于某一个固定的股骨隧道内口,胫骨隧道内口的前后移位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无影响(P>0.05);相对于某一个固定的胫骨隧道内口,股骨隧道内口位置的变化对移植物等距特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CL股骨前束隧道放置偏前、膝关节间的个体差异和移植物在不符合“距离变化—屈曲角度曲线”的角度上固定,是ACL重建术失败的主要因素。术中进行等距测量可以提高ACL重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3.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218,自引:6,他引:218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2月至2003年5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分别接受角钢板(A组)、动力髋螺钉(DHS,B组)、Gamma钉(C组)、股骨近端钉(PFN,D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组、共1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A、B组和C、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相比,C、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A、B、D组和C组相比在术中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高。A组和B、C、D组相比在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差。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A型无移位和ⅠB型部分移位的骨折,应用四种内固定皆可;对Ⅱ、Ⅲ型骨折,适用Gamma钉和PFN;对Ⅱ、Ⅲ型中骨折线未累及小转子水平的股骨外侧皮质者,亦可应用DHS结合大转子张力带或大转子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对大转子处呈冠状面骨折者,不可用角钢板和DHS  相似文献   
44.
人参皂苷Rg1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参皂苷Rg1为代表,综述了近几年来Rg1在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探讨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此外,还对Rg1的吸收和代谢等药代动力学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将药效学特征与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行了比较与联系,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人参皂苷类药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开发快速、简便、可大规模对病毒进行筛选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集液滴生成、循环扩增、信号读取为一体的液滴数字聚合酶链反应(droplet digit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ddPCR)系统,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ORF1ab和N基因为靶序列,以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为内参基因,进行核酸扩增并监测每个液滴的荧光信号。结果 一体式DDPCR仪实现了“样本进-结果出”的简易操作。其水油体系与SARS-CoV-2检测试剂盒中试剂兼容,至扩增结束液滴稳定未融合,实现了实时检测区分出大量液滴中不同的荧光信号。恒温扩增条件下,最早可在第9min观察到带有三重荧光信号(FAM、HEX、CY5)的液滴。扩增过程中的实时荧光信号通过拟合后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曲线类似,包括基线期、指数期和平台期。各基因几百个液滴的扩增曲线显示,各液滴中无特异性扩增,同时Ct值分析结果显示,最早可在第12min得到扩增信号,达到鉴别目的。结论 一体式ddPCR仪操作简便,液滴中反应迅速,可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恒温扩增对反应设备要求较低,可大规模批量反应,同时拍照式信号采集可记录大量液滴的荧光信号,达到大规模筛选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后路三柱重建技术在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骨折应用经后侧入路进行三柱重建技术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采用经后侧入路三柱重建技术治疗8例腰椎爆裂骨折,观察脊柱高度恢复、椎管内占位解除情况。结果骨折椎椎体高度术前平均压缩51%(23%~78%),术后恢复至正常高度的97.1%(95%~99%,P<0.05),椎管内径术前平均压缩30.2%(20%~63%),术后压迫完全解除(P<0.05)。结论经后侧入路进行脊柱三柱重建技术安全性较高,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矫正腰椎爆裂骨折的后凸畸形、解除椎管内压迫。  相似文献   
47.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和临床医师吻合血管技术的提高,常见的切割断面类断指再植已不成问题。但由于绞伤、牵扯等因素引起的套脱性断指,在彻底清创后,常会面临皮肤、血管、神经或肌腱缺损的情况,给断指再植带来很大难度。我院自1997年8月.1999年6月,采用组合皮瓣修复套脱性断指28例,全部存活,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尿激酶(Urokinase)系促纤溶药物。1975年日本开始用于治疗肾小球疾病,1985年郑德灏等报告用本药治疗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总有效率为76.2%。唯尚未见用于紫癜性肾病。1985年6月至1986年4月我院用尿激酶治疗3例难治性紫癜性肾病患儿,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兹报告于下,并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