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淋巴系统的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儿童[1]。淋巴管瘤好发于颈部,腹膜后淋巴管瘤罕见,约占所有淋巴管瘤的1%[2]。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般无症状,也可导致出血、肠梗阻等[3-4]。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成人腹膜后巨大淋巴管瘤病人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内镜下摘除肠息肉的实施。方法 2012年7月-12月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肠息肉病人符合临床路径72例为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方法;以2012年1月-6月在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消化科肠息肉病人60例为对照组 。观察组依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治疗和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药费、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住院药费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摘除肠息肉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护理流程,保证了护理宣教的有效性,提高了护理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药费,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3.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sIL-6R及IL-13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6R)及白细胞介素 13(IL 13)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2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 6、sIL 6R及IL 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 6 [ ( 20. 18±2. 59)pg/ml]及sIL 6R[ (33. 87±16. 5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5),而血浆IL 13 [ (16. 15±11. 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 (24. 41±18. 26)pg/ml] (P<0. 05);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IL 6[ (21. 04±1. 72)pg/ml]及sIL 6R[ (32. 83±15. 72)pg/ml]水平均高于阳性组,其中阴性组患者IL 6显著高于阳性组[ (18. 28±3. 22)pg/ml] (P<0. 05),阴性组患者血浆IL 13[ (12. 72±9. 01)pg/m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 (19. 82±7. 83)pg/ml] (P<0. 05);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 6、sIL 6R及IL 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 6、IL 13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浆IL 6水平升高、IL 13水平降低可能是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比较58例精神裂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末的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ALT明显升高(P〈0.01),A/G降低(P〈0.05)。治疗后男性患者A/G明显降低(P〈0.05),女性患者ALT明显升高(P〈0.01)。奎硫平剂量、体质量变化与ALT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奎硫平可引起元症状性ALT和AST异常,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经分离胶处理的标本,是否适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氯氮平(CZP)、去甲氯氮平(N-CZP)浓度。方法:选择临床服用CZP治疗达稳态的住院患者,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分别采集普通管和含有分离胶的血液标本,在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测定CZP、N-CZP浓度,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结果:(1)使用分离胶处理的标本较不使用分离胶处理的标本血清CZP、N-CZP浓度显著降低(P<0.05~0.01);两者结果呈线性正相关(r=0.750~0.814)。(2)不分离血凝块的分离胶管,室温和4℃放置24h后较放置前CZP、N.CZP浓度降低(P<0.05~0.01);两者结果呈线性正相关(r=0.972~0.976)。室温和4℃放置24h后的CZP、N-CZ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分离血清后,分离胶管4℃放置24h后较放置前CZP浓度降低(P<0.05=0.013),N-CZP浓度增加(P<0.01=0.009)。结论:经分离胶处理的标本,不能用于HPLC法监测CZP、N-CZP浓度,也不适合标本的存储和运输。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在细胞因子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病理机制的异同.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各30例,分别单一接受利培酮(6 mg/d)、帕罗西汀(20 mg/d)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症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组和30名正常对照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lL-2R)、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的浓度.结果 ①治疗前,2个患者组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IL-6、sIL-6R低于抑郁症组(P<0.05).②治疗后,精神分裂症组血浆IL-2、sIL-6R较治疗前下降(P<0.05),抑郁症组血浆IL-2、sIL-2R、IL-6、sIL-6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精神分裂症组血浆sIL-2R高于抑郁症组(P<0.05).而IL-2、sIL-6R低于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③精神分裂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变化率与PANSS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64,P<0.001);抑郁症组治疗前后血浆IL-2和IL-6的变化率均与HAMD总分减分率正相关(r=0.42,P:0.02;r=0.54,P=0.002).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细胞因子均存在异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机制,但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可能与二者存在不同的生物学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妊娠女性体内铁含量对孕妇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的影响。方法:检测门诊孕期28周以上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正常孕妇及健康女性体内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并对检测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在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分别为(16.7±2.6)μmol/L、(29.3±3.2)μg/L和(38.2±8.5)nmol/L,在正常孕妇分别为(17.1±3.0)μmol/L、(30.2±4.4)μg/L和(36.0±6.3)nmol/L,在健康女性分别为(18.5±4.0)μmol/L、(36.8±5.9)μg/L和(27.9±4.3)nmol/L。症状性不宁腿综合征孕妇与健康女性在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宁腿综合征孕妇与正常孕妇各检测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女性体内铁缺乏可能是诱发孕妇发生不宁腿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8.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VPA)作为一种传统的一线广谱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文献报道VPA可影响儿童癫痫患者糖脂代谢,而对脑卒中后癫痢患者糖脂代谢影响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观察VPA对脑卒中后继发癫痢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安全、合理地选择抗癫痴药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素-1(ET-1)、TNF-α的水平及其动态变化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测定31例DEACMP患者血清ET-1、TNF-α水平,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常识-记忆-注意测验(IMCT)、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动态检查DEACMP患者病情变化,并与30例急性CO中毒后未发生迟发性脑病患者(急性CO中毒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组、DEACMP组患者急性期血清ET-1、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患者急性期TNF-α水平明显低于急性CO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水平与急性CO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恢复期血清ET-1水平明显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ADL得分均高于常模(正常值≤20分),IMCT和HDS得分均低于常模(正常值分别为≥19分和>16分).DEACMP患者恢复期ADL得分明显低于急性期,IMCT和HDS得分明显高于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ADL、IMCT和HDS得分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ET-1、TNF-α水平可以作为判定DEACMP患者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0.
儿童急性阑尾炎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儿童急性阑尾炙患者腹腔病原菌变迁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1999年1月~2008年12月549例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培养阳性的683株需氧菌特性及药敏结果,比较1999年1月~2003年12月357株培养菌(组1)和2004年1月~2008年12月326株培养菌(组2)之间的差异.结果 分离菌中革兰阴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76.5%和66.0%,差异有显著性(X2=9.244,P=0.003);革兰阳性菌组1和组2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32.8%,差异有显著性(X2=9.229,P=0.003);所有分离菌中需氧菌混合感染达16.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分离率在组1分别为43.6%、56.1%和22.0%,在组2分别为56.3%、75.0%和27.5%,两组相比对应X2值与P值分别为(X2=7.749,P=0.006)、(X2=6.334,P=0.013)和(X2=3.198,P=0.102).在组2,革兰阴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达25.7%~66.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同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4%、17.4%和21.5%.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仍在94.9%以上,最敏感的药物仍为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率3.6%)和亚胺培南(耐药率7.1%).结论 儿童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病原菌种类随时间在变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在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