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118篇
皮肤病学   6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24篇
预防医学   15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96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正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Brain-machine interfaces, BMI)是一种前沿、热门的中枢神经干预新方法,通过大脑神经活动来控制一些外部辅助设备(外骨骼、功能性电刺激、轮椅、服务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是使脑卒中、脊髓损伤、脑瘫等严重神经肌肉障碍患者(思维正常但有严重功能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交流和运动能力的有效途径[1],目前在促进脑卒中和脊髓损伤康复方面是研究热点,在康复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大家对其原理的认识及具体的应用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就脑-机接口的作用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进展、其促进康复的机制及其联合应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自1998~2005年3月对36例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采取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部分病例髓腔灌洗、一期植骨和修复创面及外固定架固定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陈霞  张立新 《全科护理》2023,(27):3869-3873
目的:调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介入治疗后再入院病人自我怜悯水平,并分析其中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便利抽取经介入治疗后再入院病人进行调查。使用自我怜悯量表(SCS)评估病人自我怜悯水平,设计一般资料问卷统计病人一般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病人SCS评分,使用线性回归分析STEMI病人介入治疗后再入院时自我怜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符合条件的STEMI病人136例,有效回收率89.71%(122/136),符合条件的122例STEMI病人SCS得分为56~98(73.35±9.12)分。丧偶,入院次数≥3次,手术治疗,独居病人SCS评分低于已婚,入院次数<3次,药物治疗,非独居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照护者为护工的病人SCS评分低于主要照护者为配偶、子女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数据显示,丧偶、入院次数≥3次、独居是导致STEMI病人介入治疗后再入院时SCC评分降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病人介入治疗后再入院时普遍缺乏自我怜悯,丧偶、入院次数≥3次、独居是导致STEMI病人...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2015年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ITP患者为观察对象(ITP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HLA—G、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分析sHLA—G与血小板计数(PLT)、骨髓增生程度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IPT组的血清siILA—G、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PT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PLT的患者sHLA—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LT越低,sHLA-G水平越高(P〈0.05);不同骨髓增生程度下的sHLA—G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骨髓增殖越活跃,sHLA—G水平越高(P〈0.05);sHLA—G水平与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HLA-G在慢性ITP中水平较高,且与PLT、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骨髓增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建立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acid ,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方法 在健康志愿者前臂屈侧做0 .0 3 %AA、0 .16%AA、0 .8%AA、4%AA、2 0 %AA、40 %AA浓度的点刺试验 ,分别记录其 3 0min红斑面积、风团面积。结果 点刺AA后 5min左右即可产生红斑、风团 ,大约 3 0min产生最大红斑与风团 (个别在 3 0~ 60min达最高峰 ) ,2~ 4h后消退(个别在 6h后消退 )。炎症模型中以 2 0 %AA产生的红斑、风团表现较为稳定。结论 通过点刺试验可建立稳定的AA人体皮肤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小剂量超短波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SCI)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n=6)、对照组(n=21)、小剂量超短波(ultrashort wave,USW)治疗组(n=21)、人脐带间充质细胞移植组(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n=21)、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n=21)。h UCMSCs移植组、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在损伤后立即使用微量注射器刺破硬脊膜垂直缓慢注入5μl含细胞密度为1×106/μl的细胞悬液;USW治疗组、USW治疗+h UCMSCs移植组大鼠在SCI后1d起采用对置法接受每天1次、每次7min的小剂量USW治疗。大鼠的运动功能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BBB评分)进行评定,SCI大鼠取材后分别对组织进行纵向切片行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后h UCMSCs细胞存活及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损伤区域附近内源性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及SCI后4周时纤维化形成的情况。结果:(1)SCI大鼠造模后1—2周内损伤周围组织附近,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的星型胶质细胞形成胶质屏障,发挥保护作用。(2)SCI14d,移入h UCMSCs细胞位于损伤区域内,部分移入的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去分化。损伤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多由内源性干细胞分化而来,人源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MAB1281在此区域不表达。(3)USW+h UCMSCs移植组,USW协同h UCMSCs通过旁分泌作用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从而促进更多内源性干细胞聚集损伤处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并阻碍坏死物质及炎症扩散(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 UCMSCs移植组)。(4)USW+h UCMSCs移植抑制SCI后巨噬细胞等细胞产生的不利于轴突生长的纤维瘢痕,h UCMSCs移植在过程中扮演重要的作用(P0.01 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5)USW+h UCMSCs移植更好促进SCI后大鼠运动恢复(P0.01vs对照组、小剂量USW组、h UCMSCs移植组)。结论:小剂量USW治疗协同急性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通过旁分泌作用治疗脊髓损伤大鼠,使损伤周围聚集更多内源性干细胞并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形成屏障抑制坏死物质与炎症扩散,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国产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FirebirdTM)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0例年龄≥70(74.4±5.2)岁AMI患者的罪犯血管病变行急诊PCI治疗,共置入FirebirdTM97枚。结果78例介入治疗成功,失败2例。术中发生边支闭塞2例,慢血流3例,术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1例,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1例术后1周死于心脏破裂。随访1~6个月,3例复发心绞痛再次住院治疗,无其余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结论FirebirdTM在老年AMI患者的急诊PCI中应用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院内死亡原因。方法连续入选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STEMI行直接PCI院内死亡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死亡原因。结果总计1314例STEMI患者进行直接PCI治疗,住院期间死亡44例,病死率3.3%;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5.3±4.6)h;43.8%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其中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33例患者植入支架44枚,平均每例患者植入支架(1.1±0.8)枚。主要死亡原因为心源性休克56.8%,其次为心脏破裂占20.5%,15.9%死于血管并发症(包括无复流、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穿孔、夹层)。结论 STEMI患者直接PCI院内死亡原因依次为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获得MUC1糖链抗原模拟表位。方法利用纯化获得的M a695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通过夹心ELISA分析噬菌体克隆,测定阳性克隆DNA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及氨基酸分析,竞争性抑制实验鉴定噬菌体克隆。结果经3轮筛选,获得了14个阳性克隆,DNA序列分析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KHYDPFHHRMPQ,QADTARSVALAG,VPSKPDLHVRSI,MTPIHYWNHNRV。鉴定结果表明4个噬菌体展示肽克隆抑制率均在50%以上。结论所得序列KHYDPFH-HRMPQ,QADTARSVALAG,VPSKPDLHVRSI,及MTPIHYWNHNRV模拟了MUC1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50.
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 2 0 0 1年 9月 1 3 1 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中华护理学会及各省、市学会代表在第十会场参加了“现代医药学和健康问题”的研讨。延边大学医学院护理系李春玉博士作了题为“中年妇女围绝经期体验的研究”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协学术年会每年召开一次 ,今年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杨振宁教授在《新世纪科技》的主题报告中提出了“新新中国”的概念 ,并预言中国将成为未来的科技强国。纳米技术、水资源管理、现代医药学、基因工程和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等问题成了会上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