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检测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应变率(CSr)和硬度参数(β),探讨其评价颈总动脉弹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3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在颈总动脉二维短轴图像测量收缩期峰值CS和CSr.分别根据M型超声和二维应变成像计算动脉硬度参数(β1和β2),并将两者与脉压(P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组颈总动脉CS和CSr均小于对照组,β1和β2 则明显增大 (P<0.05) .β1和β2均与PP显著相关(r=0.49和r=0.64,P<0.001).结论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可作为评价高血压病患者颈总动脉弹性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2.
银杏叶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探讨王舜华,张立敏,邵青,任丽萍,裴利(浙江医科大学药厂,杭州310009)章可名(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杭州310003)银杏叶制剂常采用乙醇热回流法提取,本文比较了不同浓度乙醇热回流提取总黄酮工艺,并以芦丁为对照品,用分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短期通过用诺和笔三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睡前22∶00皮下注射诺和灵N强化治疗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11.1mmol/L的5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诺和笔+诺和锐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空腹及OGTT2h血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由稳态模型(Homa)计算的Homaβ指数。结果治疗2周后,有40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平均随访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5.52±0.54)%,空腹血糖为(5.94±0.66)mmol/L,OGTT2h血糖为(8.02±1.27)mmol/L,空腹胰岛素为(21.83±10.12)μIu/ml,OGTT2h血胰岛素为(54.14±17.70)μIu/ml,Homaβ指数明显升高(P<0.001)。结论用诺和笔加诺和锐短期强化治疗可以快速稳定控制血糖并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4.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充血性心衰患者左室舒张同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充血性心衰(CHF)患者的左室舒张同步性。方法:74例CHF患者和62例正常人进行TDI检查,检测左室12节段心肌舒张早期达峰时间的最大差值和标准差(TE-Dif和TE-SD),代表舒张同步性;以舒张早期二尖瓣频谱峰值与二尖瓣环速度峰值之比(E/E’)代表舒张功能。结果:CHF患者TE-Dif和TE-SD显著延长,E/E’增大。增大的E/E’是TE-Dif和TE-SD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HF常合并左室舒张不同步,且与舒张功能减低关系密切。TDI能够准确评价舒张同步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 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检测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于左室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 57例因病窦综合症(SSS)行RVAP治疗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7±6)个月采用TDI检测左室12节段收缩期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作为同步化参数,并测量左室收缩功能.结果 根据术后TDI结果,分为同步组(36例)和不同步组(21例).同步组左室收缩末容积小于不同步组,射血分数则大于不同步组.且Ts-SD和射血分数显著负相关.结论 长期RVAP可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和收缩功能减低,且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原因.TDI技术可以准确评价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左室心肌肥厚(LVH)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76例LVH患者分为肥厚型心肌病组(HCM组,34例)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组(HHD组,42例),RT3DE测量心率校正的16节段达收缩末最小容积的差值和标准差(Tmsv 16-Dif和Tmsv 16-SD)作为收缩同步性参数,并与对照组(Con组,40例)比较。结果HCM组的Tmsv 16-Dif和Tmsv 16-SD均显著高于HHD组和Con组,但HHD组和Con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LVH并不总是合并左室收缩不同步,HCM左室收缩同步性下降,而HHD左室同步收缩。RT3DE可同时检测左室16个节段的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SR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兔左室心肌运动及功能的价值。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致病剂量链脲左菌素(STZ),诱发兔高血糖,制备2型糖尿病兔模型;应用SRI技术,分别观测正常兔(NC组,8只)、糖尿病兔(DM组,13只)左室心肌不同节段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PSV)、平均峰值应变率(PSSR)和平均峰值应变(PS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应用RT3DE检测左心射血分数(EF)。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Ea、Aa)并计算Ea/Aa值。结果DM组各节段收缩期V、SR、S、SRe与NC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减低(P〈0.05);同时,DM组左心收缩、舒张功能较NC组减低(P〈0.05);DM组SRe值与Ea/Aa值之间密切相关(r=0.93,P〈0.01)。结论2型糖尿病兔早期即出现心肌运动及功能异常;应变率及实时三维成像能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兔局部心肌功能及整体心功能。  相似文献   
98.
多普勒组织成像对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0例 ,按Ganau分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 4型 :正常左心室构型 (Ⅰ组 ,14例 )、向心性重构 (Ⅱ组 ,13例 )、向心性肥厚 (Ⅲ组 ,18例 )及离心性肥厚 (Ⅳ组 ,15例 ) ;正常对照组 2 0例。于心尖四腔观和右心室两腔观以DTI技术测量三尖瓣前叶、后叶及隔叶瓣环处的运动速率 ,检测指标包括舒张早期峰值速率 (Ea)、舒张晚期峰值速率 (Aa)和等容舒张时间 (IVRT)。结果 ①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三尖瓣环的平均Ea/Aa <1,平均Ea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 (P <0 .0 1) ;②原发性高血压各组三尖瓣前、后叶瓣环的Ea/Aa <1,Ⅰ、Ⅱ及Ⅲ组隔叶瓣环的Ea/Aa <1;③原发性高血压各组的平均IVRT较对照组增加 (分别为 0 .10 2s ,0 .119s ,0 .13 2s ,0 .13 7s) ,呈递增趋势 ,且Ⅱ、Ⅲ、Ⅳ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④原发性高血压各组的平均Aa均高于对照组 ,并表现为逐渐增高 (分别为 12 .44cm /s ,12 .74cm /s ,14 .18cm /s ,14 .2cm/s) ,但只有Ⅲ、Ⅳ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引起右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随着左心室构型的不同 ,右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程度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定量评价犬急性右室心肌缺血时室间隔功能的价值。方法:18只犬,暴露心脏,于右冠状动脉阻断前后分别应用RT-3DE测量右室舒张末容积(RVEDV)、收缩末容积(R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后间隔基底段、中间段的节段射血分数(rEF)。犬右冠状动脉阻断前为正常对照组,阻断后为实验组。结果:阻断右冠状动脉不影响室间隔血供,实验组RVEDV及RVESV均显著增加(P<0.05;P<0.01),LVEDV显著减小(P<0.05);实验组后间隔的rE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犬急性右室心肌缺血时室间隔的节段收缩功能减低。RT-3DE能无创定量评价犬急性右室心肌缺血时室间隔的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利用PDCA管理工具提升住院病案2日归档率,促进医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法 为提升病案归档率,某院于2022年1月1日起实施PDCA质量改进措施,通过头脑风暴评价法分析病案迟归的原因和病案归档率低的影响因素。调取2021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61 168份住院病案为对照组,2022年1月1日-5月31日期间80 834份住院病案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PDCA改进前后2日、3日归档率情况。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前2日归档率为81.72%,实施后归档率提高至91.03%,通过皮尔逊卡方检验得出χ2=2671.32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进后2日归档率定基增长速度上升至12.69%,3日归档率情况均在99%以上。2日归档率达100%的科室由10个科室增加至73个科室,3日归档率达100%的科室占全院总科室数的87%。结论 PDCA质量管理工具实施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住院病案归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