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目的 分析颗粒蛋白前体(PGR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脑梗死病人溶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急性脑梗死并接受急诊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溶栓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将病人分为出血组(n=30)和未出血组(n=64),收集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溶栓治疗15 d后PGRN、MMP-9、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GRN、MMP-9及入院时NIHSS评分对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梗死面积、溶栓时间窗、病发前抗凝药物使用、随机血糖值、NIHSS评分、PGRN水平、MMP-9水平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时间窗>3.5 h、随机血糖值>8 mmol/L、NIHSS评分>12分、PGRN水平>65μg/L、MMP-9≥110 mg/L均是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出血组入院时及溶栓治疗后15 d时PGRN、MMP-9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P<0.05);ROC结果显示:入院时PGRN、MMP-9及NIHSS评分预测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AUC分别为0.819、0.851、0.791,95%CI分别为0.727~0.912、0.752~0.950、0.684~0.898,Cut off值分别为64.905μg/L、106.51 mg/L、11.85分.结论 PGRN、MMP-9及NIHSS评分均是脑梗死病人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早期检测PGRN、MMP-9及NIHSS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出血转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究穴位敷贴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腔镜腹股沟疝术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腹腔镜腹股沟疝合并便秘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对患者采用常规通便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灌肠联合穴位敷贴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临床便秘症状评估积分变化情况、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腹股沟疝及便秘复发情况。 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及胃肠激素水平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便秘症状评估积分中,试验组各维度积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便秘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3年,试验组与对照组腹股沟疝复发情况分别为0、2例(6.67%);便秘复发率分别为1例(3.33%)、7例(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0.03、5.19,P=0.01、0.02)。 结论穴位敷贴结合中药灌肠治疗TAPP术后便秘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临床便秘症状及胃肠激素水平,预后效果良好,对于预防腹股沟疝复发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用药规律,并基于网络药学方法探究核心药材组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药融云数据库中收录的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成药,对其所含药味、功能主治等信息进行摘录,经过数据筛选、标准化处理,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从中药频次、中药属性、聚类分析、药物关联分析等方面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用药特点,筛选核心药材组合。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核心药材进行靶点预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材-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核心药材作用机制。结果 药融云数据库共收载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成药114种,除去不同剂型,共计80种,涉及中药材279味,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有黄芪、丹参、虎杖、当归等15味中药。药性多见于寒、平、微寒、温;药味多属甘、苦、辛味;归于肝、脾、肺、心4经的较多;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占比最高。核心药材组合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参的17个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32个核心靶点,调控包括HIF-1、IL-17、PI3-Akt、TNF、乙型肝炎等信号通路。结论 临床中成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疏肝健脾、清热利湿为主,同时兼以活血化瘀、补虚止痛,达到虚实同治的良好效果。核心药材虎杖-白花蛇舌草-丹参通过多个成分干预多个靶点、进而调控多条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4.
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CT征象的早期表现及其随访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IPA)早期影像表现及随访中影像演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IPA患者经平均96d随访(20~692d)的141次(平均6.4次)CT图像,动态观察IPA的影像特征、数量和大小的变化。结果:IPA首次检查的早期多表现为大小不等的结节,平均为1.39cm(范围0.3~3.7cm)。病变多发为主要形式,平均5.3个(范围1~20个)。病变周围伴有晕征是早期较为特征性的改变,出现率为77.3%(17/22)。在7~14d的影像随访期间,结节病变无论是数量还是大小在此期间均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平均大小1.64cm(0.4~4.2cm),平均病变数量5.8个(1~23个)。平均23d(15~30d)时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IPA的诊断。结论:IPA好发于免疫缺陷患者,结节周围的晕征为CT的早期特征性表现,熟悉IPA的CT影像表现及演变过程对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数字化钼、铑双靶乳腺摄影中患者吸收剂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钼、铑靶面及钼、铑滤过板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对患者吸收剂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137例患者的548次曝光技术参数,比较不同靶/滤板摄影,乳腺组织的平均吸收剂量,并求出每一次乳腺检查的平均剂量值。结果 钼靶/钼滤板摄影,患者的吸收剂量较高,而铑靶/铑滤板患者剂量明显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根据乳腺厚度及腺体致密程度选择合适的靶/滤板组合进行乳腺摄影,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患者吸收剂量。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用疏风清肺方联合特定耳穴贴压技术治疗风邪伏肺型儿童感染后咳嗽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儿科门诊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接诊的87例风邪伏肺型感染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设计方法将其分为讨论组和常模组.讨论组45例患儿采用疏风清肺方联合特定耳穴贴压技术进行治疗,常模组...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颈动脉彩超在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S)与帕金森综合征(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VPS患者30例,VPS 1型15例作为VPS 1型组,VPS 2型15例作为VPS 2型组,另外同期选取老年PD患者30例作为PD组。对三组患者行头颈部CTA、颈动脉彩超、MRI检查,分析颈动脉病变、梗死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梗死灶部位上比较(P 0.05);VPS 1型组、VPS 2型组患者与PD组患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溃疡、内-中膜(IMT)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有无脑梗死、梗死面积、梗死数目上比较(P 0.05);VPS 1型组、VPS 2型组患者在有无颈动脉斑块溃疡、内-中膜(IMT)层厚度、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有无脑梗死、梗死面积、梗死数目上比较(P 0.05)。结论头颈部CTA、颈动脉彩超可作为老年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手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大理市中药材市场假劣品的基本情况.方法:抽样调查并进行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结果:鉴定发现多次出现混伪品约50种.结论:少数地方假劣药猖獗,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呼吁监管部门严加整治.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乳腺MRI特征及ADC值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类良恶性病变的预测能力,并尝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MRI诊断为BI-RADS 4类病变、并取得病理结果的79例乳腺病变患者(82个病变)。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MRI特征和ADC值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的统计学意义,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价回归模型预测BI-RADS 4类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肿块型病变中,将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纳入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中(P均<0.05,伪R2=0.62),其诊断良恶性乳腺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81,敏感度为87.80%,特异度为100%。非肿块型病变中,无预测变量纳入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P均>0.1)。结论 乳腺MRI特征(边缘、内部强化)及ADC值对预测肿块型BI-RADS 4类病变的良恶性具有一定意义;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可有效鉴别BI-RADS 4类肿块型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清肺饮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10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西医组、中西医联合组。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对症支持,在此基础上西医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中西医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肺饮治疗。评定2组治疗14 d后的疗效,统计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肺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中西医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西医组高(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8、IL-13水平和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后均明显较西医组低(P均<0.05);治疗后2组FVC、PEF和同组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高(P均<0.05),且中西医联合组治疗后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 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患儿实施清肺饮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IL-8、IL-13水平,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