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结果:治疗8 w 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P <0.05);对照组患者 TC、TG、LDL - C、HDL - C 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 TC、TG、LDL - C、HDL - C 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治疗后的对照组(P <0.05),同时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脑梗死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早期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的小脑梗死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首发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伴视物旋转4例,伴头痛5例、行走不利5例、耳鸣4例,有高血压病史6例;均伴水平眼震,伴共济失调5例,听力减退4例,周围性面瘫1例,偏瘫3例,肌张力降低2例。10例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责任病灶;6例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双椎基底动脉弹性差,血流速度慢。初步考虑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例,梅尼埃病4例,予相应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或加重。后复查CT和MRI,确诊为小脑梗死。误诊时间2~3 d。确诊后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9例病情恢复良好,1例遗留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小脑梗死早期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临床医生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常规行CT检查,必要时可复查CT或行MRI检查,可有效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芍中各结构类型代表化合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与苦、酸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白芍潜在药性(味)物质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进一步以体外抗炎药效筛选模型,验证白芍及关键化合物的抗炎药效作用,明晰基于药效的白芍物质基础,进而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结果确定白芍Q-marker。结果 共解析出白芍中42个成分、炒白芍中41个成分、赤芍中34个成分。其中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苦味物质基础,带有没食子酰基的鞣质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酸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白芍中17个成分通过作用于191个潜在靶点干预了165条相关通路,可发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抗炎、镇痛、保肝、抗高血压和抑制汗腺分泌等作用;验证实验表明,白芍中8个主要成分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 初步确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为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Q-marker。  相似文献   
14.
周艺默  张立娜 《磁共振成像》2022,13(2):152-154,166
保留乳头乳房切除术(nipple-sparing mastectomy,NSM)因较高的肿瘤学安全性以及较好的美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或高患癌风险女性预防性切除的首选.而在术前评价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受累情况,选择适合NSM的患者则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本...  相似文献   
15.
乳腺X 线及超声影像诊断乳腺癌的优势及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X线及超声对乳腺癌诊断的优势及不足。方法乳腺癌女性84 例,术前均行乳腺X线检查,69 例同时
超声检查。结果84 例病例在X线上共表现为84 个病灶。13 例直径小于2 cm 的肿块,超声最低诊断为3 级(2 例)。11例钙
化超声诊断2级及3级各1例。6例结构扭曲超声检查只回报1 例5级,余为2、3 级。以上X线全部诊断为4级以上。结论X
线对于表现为结构纠集和单纯钙化的病例诊断有优势。但两者对于直径小于2 cm 的单纯肿块都存在诊断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临床真菌血症患者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其与真菌血流感染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计数动态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感染(50.00%)和恶性肿瘤(34.38%)是真菌血症患者最主要的基础疾病。32例真菌血症患者中17例(53.13%)发生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动态曲线形态呈现3种变化形态:平稳型(15例)、U型(10例)和L型(7例),其病死率分别为20.00%、20.00%和100.00%,3种血小板曲线形态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P0.05)。结论在真菌血症患者中,发生血小板下降的概率较大。血小板下降,尤其是经治疗无法回升的患者往往病情凶险,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正脑水肿是多种因素作用下(如脑缺血、脑出血、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脑内液体异常聚积的病理过程。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治疗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继发脑水肿的主要原因。脑水肿一般分成两大类:细胞毒性脑水肿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前者指脑细胞直接受致病因子影响而引起的水肿,脑血管的通透性一般不受影响;后者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被破坏,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子大量外渗,在血管周围和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周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第2周起单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疗程均为12个月.随访1年,治疗后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治疗前、后空腹抽血进行TC、TG、LDL-C、HDL-C等血脂指标检测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统计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个月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分别为(3.25±1.64)mmol/L、(2.63±1.12)mmol/L、(1.03±0.36)mmol/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DL-C为(2.50±0.62)mmol/L,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斑块超声分型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脑卒中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50),观察组为6%(3/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显著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大量文献报道,动脉壁酸性粘多糖的含量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系,我们通过三组中药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动脉壁酸性粘多糖以及动脉斑块所占动脉面积百分率的研究,发现中药在降低动脉斑块发生率的同时,也可降低酸性粘多搪的含量.从而为中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儿童鼻鼽的古代文献综述较少,文章对儿童鼻鼽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整理综述。研究发现儿童鼻鼽在文献中一般分为从肺论治(包括肺气虚寒,卫表不固、肺经郁热,火性炎上、外寒内束3类)、从脾论治(肺脾气虚,水湿犯鼻)和从肾论治(肾气亏虚,肺失温煦)为主。因此整理概括历代重要医籍中关于儿童鼻鼽的记载,梳理其发展源流,以冀有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