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脊柱侧弯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先天发育异常,侧弯严重的患者需手术治疗,因此术前对畸形椎体的解剖学信息的详细了解对手术方案的确定尤为重要。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本病的价值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但多为对侧弯脊柱的整体显示,对涉及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侧弯椎体椎弓根的完整显示及测量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64层螺旋CT,针对与手术密切相关的椎弓根平面成像的技术及测量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2.
高位硬膜外麻醉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能否降低急性心肌梗塞后升高的游离脂肪酸。方法:对7例急性心肌梗塞入院明仍有心绞痛患者行高位硬膜外麻醉,用0.5%-0.75%利多卡因每2-4小时推注5-7ml,持续阻滞一周;对照组7例未行硬膜外麻醉,用止痛药消除疼痛,其他疗法两组相同。  相似文献   
173.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者心肌酶谱及CRP变化对临床的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50例HSP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心肌酶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CK-MB升高人数最多.结论 ①心肌酶谱异常者是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早给予保护心肌措施;② CRP变化对判断病变类型及病程长短有一定意义,是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较好客观指标之一,明显异常应注意合并感染的可能性;③CRP与心肌酶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4.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影响中国国民健康及社会经济的严重疾病之一;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仍较高,需对其病理生理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更加关注心力衰竭与心肌线粒体生物代谢的关系,其中包括线粒体的动态平衡、代谢、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代谢相关信号分子等,线粒体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现阐述心力衰竭时能量代谢与心肌线粒体的关系以及心力衰竭治疗中线粒体靶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5.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和预后(摘要)董京生许冬秀张瑞英何厚琦本文对125例年龄≤40岁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1~8年回顾性随访,以探讨其临床及预后。1对象和方法1987~1995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1~1995年在哈...  相似文献   
176.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胞外的HMGB1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后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可溶性RAGE(sRAGE)可竞争性抑制全长RAGE的生物学效应,竞争结合HMGB1,从而减轻甚至抑制炎症反应,延缓HF的发生和发展,现就近年来研究发现的HMGB1、sRAGE在心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利用高脂饮食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将纯种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8只,高胆固醇组8只和Irbesartan组9只。给予1%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检测如下指标:(1)测定血脂,血浆脂蛋白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2)测量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3)RT-PCR,Northern Blot检测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rbesartan组和高胆固醇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Irbesartan组主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较高胆固醇组明显降低(P<0.05),Irbesartan明显降低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P<0.05)。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而延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78.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4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水平。结果血清AnuA阳性率SLE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04%和0(P〈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非活动期(P〈0.01),有肾脏损害者明显高于无肾脏损害者(P〈0.05);经泼尼松治疗后SLE组血清AnuA阳性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血清AnuA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机制;其可作为反映SLE活动程度、肾脏损害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9.
心力衰竭新标记物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HF)的发生发展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炎症,组织重构,神经激素和内分泌,以及肾脏和交感神经等。随着对HF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人们对HF的生物标记物的认识也更趋全面。本文简要介绍一些在此过程中发现的新的生物标记物,如ST2,半乳糖凝集素-3,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等,并对其临床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 d,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