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9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38篇 |
内科学 | 44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89篇 |
预防医学 | 24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4篇 |
中国医学 | 15篇 |
肿瘤学 | 1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患者心肌酶谱及CRP变化对临床的意义.方法 比较分析50例HSP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者心肌酶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CK-MB升高人数最多.结论 ①心肌酶谱异常者是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出现异常应及早给予保护心肌措施;② CRP变化对判断病变类型及病程长短有一定意义,是判断预后、观察疗效的较好客观指标之一,明显异常应注意合并感染的可能性;③CRP与心肌酶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其原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4.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影响中国国民健康及社会经济的严重疾病之一;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仍较高,需对其病理生理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更加关注心力衰竭与心肌线粒体生物代谢的关系,其中包括线粒体的动态平衡、代谢、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代谢相关信号分子等,线粒体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现阐述心力衰竭时能量代谢与心肌线粒体的关系以及心力衰竭治疗中线粒体靶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5.
176.
心力衰竭(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是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胞外的HMGB1通过与其高亲和力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后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而可溶性RAGE(sRAGE)可竞争性抑制全长RAGE的生物学效应,竞争结合HMGB1,从而减轻甚至抑制炎症反应,延缓HF的发生和发展,现就近年来研究发现的HMGB1、sRAGE在心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7.
Irbesartan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高脂饮食诱发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将纯种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5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8只,高胆固醇组8只和Irbesartan组9只。给予1%胆固醇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检测如下指标:(1)测定血脂,血浆脂蛋白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2)测量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3)RT-PCR,Northern Blot检测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Irbesartan组和高胆固醇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Irbesartan组主动脉内膜最大厚度及内膜/中膜厚度比较高胆固醇组明显降低(P<0.05),Irbesartan明显降低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在转录水平的表达(P<0.05)。结果提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Irbesartan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而延缓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78.
179.
180.
目的 观察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 6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传统消肿措施;B组30例在采用A组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连续治疗5~7 d,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后分别测四肢肿胀部位的周径,了解肿胀的消退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肿胀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四肢血液循环泵能有效地治疗肢体肿胀,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