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8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10篇 |
内科学 | 32篇 |
皮肤病学 | 6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5篇 |
外科学 | 15篇 |
综合类 | 189篇 |
预防医学 | 59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9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5篇 |
肿瘤学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皮肌炎临床特点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儿童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30例成人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除1例儿童患者,所有患者首发症状均为皮疹、面部红斑;儿童患者出现Gottron’s丘疹者90%,成人67%;儿童患者钙盐沉积7%;儿童患者累及心血管系统7%,成人为23%;儿童患者无肿瘤发生,成人发生肿瘤13%。儿童和成人患者肌酶阳性检测率高低均依次为LDH、羟丁酸酶、CK-MB、AST、CK;儿童和成人患者磁共振检测阳性率均超过80%。儿童和成人患者中各有2例死亡。结论儿童皮肌炎与成人皮肌炎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但儿童患者首发症状中皮疹、Gottron’s丘疹更多见,心血管病变及恶性肿瘤少见。磁共振检查有助于皮肌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82.
83.
84.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β-抑制蛋白质1(β-arrestin1)的影响。方法将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皮质激素用量、症状体征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24 h尿蛋白定量、白细胞介素-10(IL-10)、IL-12及β-arrestin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随访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发热及水肿积分,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及IL-10、β-arrestin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2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随访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蛋白定量,调节免疫指标和β-arrestin1水平,并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探讨橡胶带捆绑子宫下段在极高危产后出血剖宫产产妇子宫缝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湘潭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诊的具有产后出血极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子宫缝扎术止血,研究组采用T型橡胶引流管捆绑子宫下段并同时快速行子宫缝扎术止血。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分娩结局、术后恢复及住院情况、血红蛋白(Hb)、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输血量及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住院时间缩短,术后24 h累计出血量及住院费用较低(P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Hb值、术后修正Hb值下降(P <0.05);两组术前、术后的H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修正Hb值则研究组较高(P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水平升高(P <0.05),研究组WBC、Neu水平偏低(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中国育龄期女性孕前膳食模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江岸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期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随访。使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收集膳食摄入信息,主成分分析提取膳食模式(dietary patterns, DPs),利用修正的泊松回归或线性回归模型分析DPs和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的221对母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膳食模式中,遵循“坚果-禽肉”模式的女性分娩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 LGA)的风险较低(RR:0.25;95%CI:0.08~0.79),在男婴中更为明显(RR:0.14,95%CI:0.03~0.72)。结论 以坚果和禽肉为特征的孕前DP降低了分娩LGA的风险,分娩男婴时更为明显。育龄期女性应在怀孕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保障胎儿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不良出生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儿童特应性皮炎(AD)疾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52例AD患儿,以AD严重程度评分(SCORAD)评估AD严重度,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 (OH)D],分析AD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52例AD患儿中,男81例、女71例,中位年龄3.5岁。轻度、中度、重度AD患儿分别为51例(33.6%)、80例(52.6%)、19例(12.5%)。血清25(OH)D充足55例(36.2%),不足65例(42.8%),缺乏32例(21.1%)。AD患儿SCORAD评分与血清25(OH)D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047,P=0.567),与血清总IgE呈显著正相关(r=0.244,P=0.003),与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239,P=0.004)。结论 AD儿童中血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者较多,但AD的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