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3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523篇
内科学   33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681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46篇
预防医学   20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6篇
  4篇
中国医学   388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就诊的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数据,进行病因学分类。结果连续收集134例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4例,中位数年龄57岁(四分位数间距50~70),从发病到完成DWI检查的中位数时间266.5 min(四分位数间距205.3~362.5)。中位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四分位数间距1~3)。33例患者住院进一步诊治。有27例(81.8%)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另有6例(18.2%)诊断为其他疾病。27例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患者中,9例(33.3%)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5例(18.5%)症状加重后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未加重但复查出现缺血灶,1例(3.7%)症状加重后复查DWI仍无缺血灶但有可以解释症状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大血管闭塞/狭窄或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低灌注区,6例(22.2%)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有低灌注区,5例(18.5%)DWI阴性且未见大血管异常。诊断为缺血性卒中的27例患者,根据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病因分型法(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的分型标准,15例(55.6%)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40.7%)为小动脉闭塞,1例(3.7%)病因不明。住院患者中,除1例(3.0%)患者出院时明显残疾外,其余32例(97.0%)患者出院时结局良好。101例患者在急诊治疗后出院。其中80例(79.2%)DWI阴性且未见其他异常,5例(5.0%)经重新读片后发现缺血灶,14例(13.9%)虽DWI阴性但MRA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大血管闭塞/狭窄或PWI低灌注区修正诊断为缺血性卒中,2例(2.0%)诊断为其他疾病。结论 DWI阴性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多数为小卒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狭窄和小动脉闭塞是主要病因。在急诊溶栓绿色通道中,溶栓医生初步判断为DWI阴性的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读片遗漏、显影延迟的可能和病情加重的风险。  相似文献   
82.
战略致胜     
<正>最近Google(图1)将要重返大陆市场的消息不断传来,尽管还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确认,但是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细想起来,Google离开中国市场也5年了。这5年中国互联网市场有了飞跃式发展,可惜Google错过了。看到一篇文章,说市场调研公司e Marketer曾帮着Google算了一笔账,2015年全球(包括中国)花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皮质下结构损害所致的失语症越来越常见。本文综述近年有关皮质下失语的文献,重点讨论皮质下结构的解剖特点、皮质下失语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5.
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入门课程,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依据 C 语言课程特点以及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 C 语言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以“指针变量作函数参数”为例进行了具体的课程设计,与传统课堂相比,该文提出的模式旨在提高 C 语言课程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6.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LGIB)的定义为屈氏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LGIB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但由于各种原因,对LGIB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因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进行了规范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LGIB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结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病变的内镜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了323例患者341处病变。假凹陷型LST的癌变率最高[85.48%(53/62)],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6.97%(117/152)],均显著高于颗粒均一型[29.51%(18/61),P均<0.001]和扁平隆起型[24.24%(16/66),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假凹陷型(P<0.001,OR=18.40,95%CI:7.46~45.42)、结节混合型(P<0.001,OR=10.45,95%CI:5.30~20.58)、位于直乙部位(P<0.001,OR=2.33,95%CI:1.47~3.69)、直径≥2 cm(P<0.001,OR=2.60,95%CI:1.60~4.00)是病变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凹陷型(P<0.001,OR=17.51,95%CI:7.06~43.43)、结节混合型(P<0.001,OR=8.25,95%CI:4.07~16.73)、直径≥2 cm(P=0.032,OR=1.80,95%CI:1.05~3.08)是结直肠LST发生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当LST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直径≥2 cm时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高,需要采取整块切除的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88.
中医“肾主骨”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治骨与关节退变性和衰老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会导致多种骨病的发生,因而从“肾”论治骨病成为历代医家沿用的治病法则。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是指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转化、矿化以及骨量改变的疾病。由于肾精亏虚是肾性骨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补肾方药对于改善骨代谢异常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骨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骨病症状,但如何鉴别补肾中药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和精简补肾复方,并在肾性骨病的早期积极干预,仍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索家猪离体胃模型在对国际学员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名国际学员进行为期20 d的ESD培训,第一阶段为理论知识学习,完成消化内镜基础及动物模拟培训调查问卷。第二阶段将其随机分为离体动物模型组(A组,8人)和临床观察学习组(B组,7人)。A组在临床观察学习期间,同时按照规范操作步骤进行离体动物模型培训课程。培训结束时考核两组学员ESD操作情况,并再次完成问卷。应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A组与B组ESD总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标记时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时间及黏膜剥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 组与B组的ESD操作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切除标本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1例为分块切除病灶,其余为整块切除。在操作过程中各发生1例穿孔。同时,对比离体动物模型组学员培训前后操作情况,发现培训后ESD总操作时间、切开时间明显提高。结论 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家猪离体胃动物模型培训的内镜培训具有较高的教学参考价值,能够使各国学员熟悉并初步掌握ESD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帮助各国学员日后在临床开展ESD操作。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分析、评价补肾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在EMBASE、MEDLINE、CENTRAL、CNKI、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主题词"标准检索,获得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各自独立地评价入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资料,并分别对各个研究的随机方法、随机隐匿、盲法、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以及随访情况逐个记录,并用Rev 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中心推荐的6项标准对纳入研究的临床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共有37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到本系统评价,3个为高质量,3个为中等质量,大多数研究质量较低。在3个高质量的研究中,其中1个研究表明淫羊藿(植物雌激素总黄酮)与安慰剂组相比可以显著增加骨密度,延缓骨量丢失;但对骨生化指标、雌二醇和子宫内膜均无影响;另外一个高质量研究表明健骨颗粒可显著增加腰椎骨密度,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缺乏远期疗效报告;还有一个较高质量研究表明抗骨松胶囊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与安慰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3个中等质量研究中一个是与钙剂对照,在提高骨密度、改善症状及骨生化指标调节方面优于对照组;另2个研究均与雌激素或雌激素替代物对照,结果显示补肾中药与对照组在骨密度、钙磷代谢和骨生化指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其他低质量研究显示补肾中药在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调节骨代谢、安全性等方面更具优势。结论补肾填精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可提高骨密度、缓解骨痛、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一定的短期疗效,证据强度为中等,且缺乏长期随访资料,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以增强证据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