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乏力、纳差15d,发现肝脏占位10d于2010-07就诊于北京302医院。查体:无慢性肝病面容,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触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均阴性,肝脏自身抗体阴性,血清肝功能、铜蓝蛋白、甲胎蛋白均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2.
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及其不同亚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5 例脑梗死患者,参照TOAST标准分为大梗死(56例)和小梗死(49例)2个亚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5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空腹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24. 85±24. 56)μmol/L,高于对照组(16 .18±6. 97)μmol/L(P<0. 05);大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0 .46±31. 16)μmol/L,高于小梗死组(18 .43±10. 73)μmol/L和对照组(均P<0. 05);小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 396±0. 174 vs 1. 045±0. 330,t=12. 187,P 0. 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 498±1. 672 vs 1. 922±1. 297,t=7. 746,P 0. 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752、-0. 833、-0. 992、-0. 848,P值均0. 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49、0. 536、0. 843、0. 640,P值均0. 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 821,P 0. 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对比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生化学应答和肝脏硬度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的PBC患者66例,均行FibroTouch检测,以肝脏硬度值表示肝纤维化程度,对比分析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与单用UDCA治疗PBC患者4、12、24和48周的肝生化学应答和治疗24、48周后肝脏硬度值变化情况。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治疗前后生化学指标及肝脏硬度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组与单用UDCA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AST水平在治疗后4周[(38. 4±15. 4) U/L vs (61. 6±28. 8) U/L,t=2. 684,P=0. 012]、12周[(36. 4±12. 6) U/L vs (58. 1±24. 8) U/L,t=2. 953,P=0. 006)]、24周[(37. 0±8. 5) U/L vs (52. 9±17. 2) U/L,t=3. 134,P=0. 004]、48周[(34. 9±7. 9) U/L vs (48. 6±12. 7) U/L,t=3. 242,P=0. 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ALP水平在治疗24周[(91. 6±15. 1) U/L vs (137. 3±55. 6) U/L,t=2. 970,P=0. 006]、48周[(71. 3±14. 7) U/L vs (128. 7±45. 5) U/L,t=4. 503,P 0. 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肝脏硬度值治疗后24周[(12. 9±6. 8) kPa vs (13. 9±7. 6) kPa,t=4. 814,P 0. 001;(13. 4±7. 0)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31,P=0. 010)]、48周[(12. 6±6. 4) kPa vs (13. 9±7. 6) kPa,t=3. 928,P=0. 010;(12. 0±5. 7) k Pa vs (15. 8±9. 7) k Pa,t=3. 044,P=0. 010)]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两组之间肝脏硬度值在治疗24周、48周无显著差异(P值均 0. 05)。结论 UDCA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PBC可改善患者的血清生化学应答反应,优于单用UDCA治疗,两组治疗24周、48周肝脏硬度值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有利于病情稳定。FibroTouch在PBC患者定期随访监测时对判断肝纤维化有无进展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
正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由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Gilbert综合征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性遗传两种方式,发病率大约为5%左右,男性多见,男女发病比例1.5:1到7:1。以青年期(15~20岁)发病最多见,可因紧张、劳累、饮酒、感染、受凉、腹 相似文献
27.
熊去氧胆酸治疗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肝脏的超声、CT和MRI对肝脏脂肪变性的诊断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诊断率很高,尽管多数患者无症状和阳性体征,肝脏酶类的血清学水平(主要为丙氨酸转移酶 相似文献
28.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于明确疾病、判断疾病的病变程度、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肝穿刺活检术正逐渐被广泛接受,其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由于慢性乙型肝炎起病隐匿,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有时存在差异,因此只有将临床与病理相结合,并综合分析多种检查参数,才可能做出较全面的诊断。现将本科收集的89例肝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