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5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正交试验法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 K-CoxB-JN)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乙醇提取物中皂苷、黄酮、木质素类成分含量;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的提取工艺.结果:乙醇提取最佳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2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安全,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2.
环黄芪醇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究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延缓衰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黄芪醇低、中、高3个剂量组(2.5,5.0,10.0mg·kg-1)和维生素E(VE)组(2.5mg·kg-1),除正常组ip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在给药同时均ipD-半乳糖(125mg·kg-1),连续给药6周。测定心、肝及皮肤等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心和皮肤的T-SOD,T-AOC活性以及HYP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环黄芪醇能显著提高小鼠肝、心和皮肤的T-AOC,T-SOD活性(P<0.01),对肝、心和皮肤的MDA含量呈显著的降低作用(P<0.01,P<0.05),并可提高皮肤、心和肝等组织中HYP含量(P<0.01,P<0.05)。但环黄芪醇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未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环黄芪醇具有显著的抗小鼠衰老作用,主要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T-SOD,T-AOC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HY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采用GC和HPLC法测定并评价注射用黄芪多糖(APS-P)组成及单糖组成比。方法:以APS-P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甲基硅烷(Tri-Sil)衍生化-GC和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APS-P组成、单糖组成比的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及对15批样品的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两种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较好,但PMP柱前衍生化-HPLC的操作和计算与Tri-Sil衍生化-GC相比更为简便。APS-P的组成较为固定,但单糖组成比在批与批之间呈现一定波动性。结论:PMP柱前衍生化-HPLC用于APS-P组成、单糖组成比分析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进行局部治疗,每4天接受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0.16%,显效率78.69%。按年龄分儿童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老年人(60岁以上)。病程越短有效率及显效率越高。按病期分稳定期与进展期有效率及显效率无统计学差异。按部位区分,有效率及显效率为,头面部>颈部>躯干部>四肢>手足>黏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4%。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患者的年龄、病程、部位对疗效有影响,病期对疗效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芪甲苷及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 方法: 固定BSA浓度,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或环黄芪醇,扫描其荧光猝灭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 结果: 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均能对BSA的荧光发生淬灭,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在293 K下,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35×104,8.51×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726 4,0.731 2,在310 K温度下,二者与BSA的结合常数均略有下降。二者与BSA的结合过程均属于焓变小于零、熵变大于零、吉布斯自由能小于零的自发过程,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作用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二者均对色氨酸残基构象产生影响,对酪氨酸残基构象影响较小。 结论: 本实验阐明了黄芪甲苷和环黄芪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考察羟基芫花素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其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性相互作用提供理论借鉴。该实验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在大鼠、小鼠和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羟基芫花素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对UGT1A1,在小鼠肝微粒体(M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几乎无抑制作用(IC50=190μmol·L-1);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和重组酶(r UGT1A1)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IC50=10.93,20.07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竞争性抑制和线性混合型抑制;在HLM孵育体系中,羟基芫花素表现为弱抑制作用(IC50=76.31μmol·L-1),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强弱顺序为RLMr UGT1A1HLMMLM。综上,羟基芫花素对不同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提示羟基芫花素可能存在基于UGT1A1酶的药物相互作用。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发利用羟基芫花素提供实验依据,并为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联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7.
为探讨黄连与其他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机制,对6种黄连生物碱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大小鼠肝微粒体,以及生物碱小鼠体内诱导后的肝微粒体,构建微粒体体外孵育模型,以4-硝基酚(4-NP)为底物检测UGTs活性,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在大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及药根碱均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其中表小檗碱抑制作用最强;对UGT1A1,药根碱表现为弱的抑制作用(IC50≈227μmol·L-1),而黄连碱和巴马汀则呈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外实验中,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和巴马汀对UGTs均呈显著的抑制作用;而6种生物碱对UGT1A1均表现为显著的激活作用。小鼠体内诱导实验中,只有小檗碱对UGTs,药根碱对UGT1A1活性呈现显著升高作用,其他生物碱的作用不明显。综上,黄连生物碱在对UGT的作用上显示出明显的种属和体内外的差异,同时生物碱结构的变化对UGT活性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黄连与其他药物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mA—DRB1、DQB1位点基因与关节病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一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41例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上述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组DRB1*07、DQB1*0201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多关节炎型银屑病患者组DRB1*07、DQB1*0201以及DRB1*04基因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HLA—DRB1*07、DQB1*0201可能是山东地区汉族关节病型银屑病的遗传标志;具有银屑病易感基因的个体,携带HLA—DRB1*04基因时,患多关节炎型银屑病的危险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89.
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 浅部真菌病患者 2 0 0例随机分为A组10 9例 ,B组 91例。A组外用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 ,B组外用联苯苄唑霜治疗。结果 A组有效率为 94.5 % ,B组有效率为 74.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复方硝酸益康唑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优于联苯苄唑霜  相似文献   
90.
银屑病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近年来逐渐认识到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相关。脂肪组织可以通过分泌脂肪因子介导胰岛素抵抗、炎症调控、内皮功能障碍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异常。脂肪因子如瘦素、抵抗素、chemerin、脂联素及内脂素等在银屑病中表达异常,可能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免疫应答及表皮异常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