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人体肺癌组织内pRb2/p13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人体肺癌组织内 p Rb2 / p13 0的表达 ,探讨肺癌组织中 p Rb2 / p13 0的表达与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0 1例手术切除的人体肺癌石蜡包埋标本中 p Rb2 / p13 0蛋白表达。结果在 10 1例肺癌标本中 p Rb2 / p13 0表达阳性率为 48% ,p Rb2 / p13 0的表达状态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级 (癌细胞分化程度 )、TNM分期有关。随着肺癌分化程度的由高到低p Rb2 / p13 0阳性率也逐级减低 (P<0 .0 5 )。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 ,p Rb2 / p13 0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鳞癌 3 6.6%、腺癌 13 .9%、小细胞未分化癌 0 (P<0 .0 5 ) ,在小细胞未分化癌中见不到 p RB2 / P13 0表达。 期肺癌 p Rb2 / p13 0表达的阳性率为 82 .6% ,而 、 、 期肺癌的阳性表达率为 3 8.7% (P<0 .0 5 )。结论在人体肺癌标本中 p Rb2 / p13 0的阴性表达是一个频发事件 ,恶性度愈高阳性率愈低。提示 p Rb2 / p13 0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在肺癌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p Rb2 / p13 0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2.
目的分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不同时间脑损伤区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强度与表观扩散系数的变化。方法取6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假手术组(血管分离后即刻缝合)和实验组[通过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模型];根据实验组CIR时间的不同分为CIR-1 h组、CIR-3 h组、CIR-6 h组、CIR-12 h组、CIR-24 h组、CIR-3 d组、CIR-7 d组,每组各8只。采用Zea Longa评分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评估。采用3. 0 T磁共振扫描仪对各组大鼠行冠状位DWI扫描,对基底核层面梗死灶DWI的表观扩散系数和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并计算相对DWI信号强度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采用TTC染色法对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进行评估,并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麻醉苏醒后,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损伤; CIR-1 h组、CIR-3 h组、CIR-6 h组、CIR-12 h组、CIR-24 h组大鼠随着时间进展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逐渐加重,而CIR-3d组、CIR-7 d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假手术组大鼠DWI和表观扩散系数图均无异常信号,CIR-1 h组DWI图像上存在高信号,其相应部位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值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增加,CIR-1 h组、CIR-3 h组、CIR-6 h组、CIR-12 h组、CIR-24 h组相对信号强度逐渐增高,在CIR-24 h时取得峰值; CIR-3 d组、CIR-7 d组DWI相对信号强度下降,但较假手术组仍明显升高。CIR-1 h组、CIR-3 h组、CIR-6 h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逐渐下降,在CIR-6h时取得最低值,CIR-12 h组CIR-24 h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有所下降,CIR-3 d组、CIR-7 d组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升高。TTC染色结果提示假手术组大鼠无梗死区域; CIR-1 h组出现右侧纹状体和周围小范围皮质梗死; CIR-3 h组、CIR-6 h组、CIR-12 h组、CIR-24 h组脑梗死区明显增多,CIR-7 d组脑梗死区明显缩小。HE染色结果可见CIR大鼠12 h皮质区和海马区发生缺血性损害,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结论大鼠CIRI后24 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损伤区DWI表观扩散系数逐渐下降,信号强度逐渐增强,而CIRI3 d后随着时间延长,脑损伤区DWI表观扩散系数逐渐升高,信号强度逐渐下降,提示通过DWI获取的表观扩散系数与信号强度对CIRI组织学特征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直观显示CIRI后缺血区动态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73.
1病例 患者,女,31岁。因心悸不适3天就诊。体检:体质较瘦,胸廓扁平,胸背部凹陷。心率85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三肋间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患者活动后出现心悸、气促、乏力,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检查正常。X线检查:正位片示心脏略向左移位,心右缘位于胸椎右缘线,心尖位于左锁骨中线外3cm,心脏轻度左旋,心腰段平直,心胸比例0.48。侧位片示胸椎上段正常后凸曲度消失,呈轻度前凸,胸骨形态正常,心脏紧贴胸骨后缘,胸骨后间隙及心后间隙消失,  相似文献   
74.
目的分析对比2011年-2013年不同来源标本的病原菌菌种分布特点,以期为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临床送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8083株为研究样本,统计不同感染部位的各病原菌菌种检出数和构成比。结果 2011年-2013年,各年度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相近。2011年从呼吸道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中检出数最多的菌种为念珠菌等酵母样真菌,占22.0%;2012年和2013年铜绿假单胞菌检出最多,分别占20.0%、22.1%。各年度从血样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中,构成比最大的菌种均为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0.3%、25.9%、22.9%;各年度从尿样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中,构成比最大的菌种均为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9.7%、33.4%、34.4%。结论医院内不同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所占比例相对稳定,不同种类的标本之间病原菌分布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CT值差值(ΔCT值)变化对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6月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CT、MRI图像。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CT疑似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A组MRI证实为少量渗血出血性脑梗死患者42例;B组MRI证实单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例。分别测量上述2组缺血性梗死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平均CT值,并计算出其ΔCT值。利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2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的最佳诊断界点。结果 A组疑似少量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1/.0~63.0 Hu、11.0~24.0 Hu和8.0~45.0 Hu;B组疑似渗血部位、同期梗死部位CT值及其ΔCT值分别为20.0~28.0 Hu、9.0~23.0 Hu和5.0~14.0 Hu。2组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区Δ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ΔCT值为12.5 Hu是最佳诊断界点。结论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脑梗死区有少量渗血可能性大;当疑似渗血部位与同期梗死部位ΔCT值<12.5 Hu时,提示缺血性梗死区内少量渗血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76.
目的对比分析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两种方法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优缺点对比,探讨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临床上使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42例,对患者同时作CTA、MRA两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按照AHA9段法评价冠状动脉显影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顺利完成MRA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节段共186个。冠状动脉近段、中段显影良好,与CTA比较无明显差(P>0.05),两组图像在狭窄段长度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A16例狭窄程度>50%,CTA显示14例。狭窄程度比较,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MRA对狭窄的评估可靠,可作为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77.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可直接引起心搏、呼吸骤停.文献报道AOPP心搏、呼吸骤停常发生于中毒初期,与年龄、毒物种类、中毒程度、服毒量、就诊时间、入院后治疗措施等有关[1].分析本院住院的31例AOPP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8.
已知目前脓毒症仍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尽管早期积极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相关器官功能支持,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中有一少部分脓毒症患者可发展成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  相似文献   
79.
为了有效控制普外科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 ,采用前瞻性方法 ,对 1 996-0 1 -0 1~ 1 996-1 2-31普外科病人院内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普外科病人院内感染率为 1 0 .2 % ,且均为术后并发症。易感染的疾病依次为脾、门脉高压症、胰腺、直肠疾患 ;易感染部位依次为肺、腹盆腔、刀口和尿路。手术的种类、部位、污染、持续时间、麻醉方法均与感染发生率有关。结果提示 ,恰当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普外科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80.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乏力、泡沫尿2个月余入院。近2个月来外院反复检查示低血钾和蛋白尿,多次补钾治疗,但疗效不佳。体格检查:轻度贫血貌,精神软,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27×10~(12)/L,血红蛋白105g/L,血小板计数94×10~(12)/L。尿常规:蛋白( )、潜血( )、尿糖(-)。血清电解质:钾2.45 mmol/L,钠145mmol/L,氯107 mmol/L,钙2.1mmol/L,磷0.5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8mmol/L。尿蛋白分析:α-微球蛋白171mg/L,微量白蛋白141mg/L,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