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1篇
内科学   8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9篇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眼眶的完整性对维持眼球正常位置、双眼单视及防止眼内炎症的发生等有重要意义,同时眼眶内侧壁完整性的破坏可导致鼻腔通气功能改变及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引流,因此对各种原因所致眶内侧壁完整性破坏的修复一直是眼科及耳鼻喉科医生所关注的问题.我院1998~2005年采用自体钩突修复内窥镜鼻窦手术致眼眶内侧壁的损伤39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揭示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初步探讨细胞增殖/凋亡在肛门直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3~9周人胚标本,通过HE染色后连续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形态变化过程并结合TUNEL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细胞增殖/凋亡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第6周,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肛门直肠、尿直肠隔及尿生殖窦的上皮;尤其是在肛门开口区周围分布着大量凋亡细胞;第7周,凋亡细胞大量分布于直肠末端和直肠背侧间质区;第8周,直肠及肛管上皮中可以见到凋亡细胞,而在尿直肠隔背侧与泄殖腔膜内仅观察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第6周,肛门直肠、尿生殖窦及尿直肠隔上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增殖细胞;散在的增殖细胞位于背侧泄殖腔膜;第7周,尿直肠隔间质中可见增殖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大部分位于肛门直肠和尿直肠隔腹侧的间质内;第8周,增殖细胞主要分布于尿道和肛门直肠的上皮中,同时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和融合区域内有大量增殖细胞聚集。结论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与背侧泄殖腔膜并未发生融合,背侧泄殖腔膜和背侧泄殖腔在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肛门开口后,尿直肠隔继续向头腹侧移位,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腹侧泄殖腔膜在泌尿生殖道和会阴的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促进了肛膜的崩解,使得肛门直肠与羊膜腔相通,在人类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胎龄第6~8周尿直肠隔,腹侧泄殖腔膜发生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促进了尿生殖膈的头腹侧移位,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中NF-κB活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方法:选择Wistar大鼠共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NF-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预处理+SAP模型组(PDTC组),各组分别在造模后2、6、8、12 h取6只大鼠,收集肺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两组大鼠造模后均出现明显的肺损伤,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加重,但PDTC组在各时间点肺损伤程度低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肺组织有极少量的NF-κB表达与凋亡细胞,而其余两组造模后肺组织均有明显的NF-κB表达与细胞凋亡,且均在造模后6 h达高峰,但PDTC组NF-κB表达量及凋亡细胞数均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AP大鼠肺组织NF-κB活性与细胞凋亡率呈明显正相关(3 h时,r=0.93,P=0.02;6 h时,r=0.95,P=0.021;8 h时,r=0.82,P=0.038;12 h时,r=0.98,P=0.02)。 结论:大鼠SAP肺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NF-κB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赤峰市医院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53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8例,女35例,年龄75~93岁,平均年龄为80.2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ⅡB型36例,Ⅲ型17例.骨质疏松按Singh指数分级:Ⅲ级32例,Ⅱ级21例.损伤至手术时间2~11d,平均3.8d.全部患者均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股骨假体.根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5例患者在此期间死于内科系统疾病,实际随访人数42例.随访时间12 ~ 60个月,平均33个月.其中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血管外科抗凝、溶栓治疗后痊愈;5例患者于术后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经抗感染、化痰、机械通气等治疗后痊愈;2例患者大转子向近端移位出现跛行步态;2例患者于术后再次受外伤致假体周围骨折,给予更换生物型加长柄假体,捆扎带固定后骨折愈合;4例患者小粗隆部骨折不愈合,但并不影响行走功能;其余27例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假体脱位、感染及下沉松动迹象.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0.21 ±5.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21 ±6.12)分;其中优14例,良21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3.3% (35/42).结论 采用骨水泥型加长柄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是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皖贝母试管鳞茎诱导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单块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为指标,考察蔗糖浓度、水杨酸、活性炭和5 ℃低温预培养对皖贝母试管鳞茎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50 g·L-1的蔗糖处理形成的鳞茎个数和鲜重都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杨酸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以 5 g·L-1的活性炭处理形成鳞茎个数和鲜重优于其他处理,5 ℃低温预培养30~40 d对试管鳞茎的形成和膨大效果最好。结论:低温预培养30~40 d的皖贝母愈伤组织,接种于MS+KT 2 mg·L-1+NAA 2 mg·L-1+50 g·L-1蔗糖+5 g·L-1活性炭的培养基中,鳞茎形成和生长发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7.
水杨酸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茎入药,是一味常用中药。半夏生长适宜温度在15~25 ℃,当气温高于26 ℃或低于13 ℃时半夏倒苗[1]。半夏倒苗既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2],也是一种有效的无性繁殖方式[3],但实际生产中高温引起半夏倒苗却导致其产量降低,因而在半夏生产中,防倒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增产技术[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的酚类化合物,在诱导植物获得性抗性中起信号传导作用[4]。研究表明,外源SA可显著提高黄瓜、豌豆及高羊茅幼苗的耐热性[5-7],但SA对大田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对半夏喷施不同浓度外源SA,来探讨SA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植株保护酶以及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 的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揭示外源SA对提高半夏植株抗热性的作用机制,为延缓半夏倒苗和增产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8.
遮荫对半夏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以盆栽半夏为材料,研究遮荫条件下半夏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方法:待半夏苗高15 cm左右时,进行遮荫70%,90%和全光照(CK)处理,30 d后以三叶半夏中间叶片为材料测定半夏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全光照相比,遮荫后半夏块茎鲜重、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比叶面积(SLA)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叶绿素a/b减小;与全光照相比,遮荫后叶片Pn、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下降,而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升;光系统Ⅱ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增加,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结论:与对照相比,70%,90%遮荫条件下半夏株高、SLA,Chl,Pn,叶绿素荧光特征表现差异显著,其中,遮荫70%半夏块茎鲜重增加显著,为半夏生长发育提供较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植物生长物质种类和浓度、蔗糖含量对怀山药茎段形成不定芽和诱导小块茎的影响。方法:选用怀山药的茎段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蔗糖、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对丛生芽和小块茎诱导的影响,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结果与结论:茎段诱导丛生芽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1 mg·L-1+蔗糖3%,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6-BA>NAA;诱导小块茎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5 mg·L-1+NAA 1.5 mg·L-1+蔗糖5%,各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6-BA>NAA。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化脓性关节炎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3月至2006年4月,41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应用中医整体观念,(简称:七联证。)内服五味消毒饮加减,静点或肌肉注射中药制剂,一期手术采用严格清创非正常组织,术后中药浸渍纱布换药,二期关闭创口。结果本组41患者平均随访19个月,(9~36个月),39例愈合,2例因糖尿病未得到控制而再次复发。再次住院治愈。结论辩证内服中药、静点或肌肉注射中药制剂,手术清创,中药纱布浸渍换药,化脓性关节炎可获得较高的感染控制率并使之愈合,缩短了疗程,减少复发,降低费用。厌服中药者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