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61.
62.
<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为糖尿病初期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本病将成为我国主要的防盲疾病之一。多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DR从西医、中医方面进行了大量实验性和应用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强调为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DR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西医治疗研究进展1.1全身病情的控制1.1.1血糖控制情况:血糖的良好控制是预防和治疗DR的手段之  相似文献   
63.
目的体会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6例该院于2018年1—12月内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护理模式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设观察组行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糖水平、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较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7.1%,对照组28.5%(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建议采纳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4.
65.
四川省近4年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发现及处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早期发现与处理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方法:开展高危AFP病例早期流行病学调查与评估,针对性实施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结果:发现高危AFP16例,发病年龄0~3岁,1岁占56.25%;2例有聚集性;13例检出脊灰疫苗病毒,其中4例为Ⅱ型疫苗重组株,密切接触者检出3株与病例同源脊灰Ⅱ型疫苗重组株病毒;13例残留麻痹;14例为超生儿童其基础免疫为“0”剂次,15县病例当地乡镇脊灰疫苗接种率平均值72.18%,低于85%者9个县,且流动和超生儿童明显低于常住和计生儿童,病例所在县均实施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评估接种率均达95%以上。结论:四川省曾有脊灰Ⅱ型疫苗变异病毒在自然界的局部循环,脊灰疫苗应急强化免疫能有效阻断该变异病毒。增强AFP监测敏感性,尽早发现和及时调查处理高危AFP病例,有利于提高敏锐发现、有力阻断输入性脊灰野病毒传播循环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发病与报告情况。方法 对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0年全省报告 15岁以下非脊髓灰质炎AFP病例 3 18例 ,报告发病率 1 73 / 10万 ,AFP病例 48h调查率 97 80 % ,14d内合格标本采集率 91 5 1% ,98 3 7%的标本在 7d内送达省脊灰实验室 ,87 74%的AFP病例随访表在麻痹后 75d送达四川省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所 ,97 0 7%的标本在 3 0d内完成了病毒分离鉴定 ,病毒分离阳性率为 11 10 %。结论 四川省 2 0 0 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及特异性均达到卫生部及WHO的有关要求  相似文献   
67.
今年 1~ 3月 ,我们接诊两例 6 0岁以上老年带状疱疹患者 ,在全病程中及病后皆无神经痛症状出现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例 1,男 ,6 4岁 ,本院职工家属。因左侧腰腹部出现无痒、痛感疱疹 ,自行消炎 ,抗过敏等治疗未见好转并渐增多4天 ,于 2 0 0 2年 1月 4日到我科就诊。检查 :沿左侧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分布区见 7群红斑片上成簇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疱疹、水疱 ,损害稍超越前后正中线 0 . 5cm ,局部皮肤痛、压、痛感觉存在 ,病中日常生活无影响。诊断 :带状疱疹。给聚肌胞针隔日肌注 1次 ,口服病毒灵、甲氰咪胍、扑尔敏片 ,炉甘石洗剂每日多次外…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研究表明,解脲脲原体(UV)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也是造成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之一,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和生育,为了解经治疗无效的不孕不育男女支原体感染情况,我们从临床实用出发,对本地区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感染病原确诊及耐药情况研究,组成课题组,对126例不孕不育患者进行了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56.35%,其中解脲脲原体占43.7%,人型支原体占2.4%,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混合感染占10.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支原体感染也是本地区不孕不育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9.
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及血流变学指标的特点。方法将30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患者设为观察组,进行血脂、血糖及血流变学指标检测,与对照组250例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男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观察组男性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观察组女性血糖(G Iu)、血浆粘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脂、血糖及血流变学指标监测,对临床降压、调脂,改善血液流变性,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全血粘度增高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方法:对75例正常人和150例原发性高血压(HPT)病人进行血粘度和甲襞微循环检测,并对75例血粘度正常HPT患者和75例血粘度增高的HPT患者与75例健康对照组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PT两组的各指标积分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O.05),其中血粘度增高HPT组流态积分和总积分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血粘度正常HPT组。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血粘度增高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