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6 - 0 1~ 2 0 0 2 - 12我院急诊收治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 12例 ,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1例 ,年龄 2 0~ 4 9岁 ,平均32 .5岁。均以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 ,其中 4例以周期性麻痹在神经内科就诊 ,8例曾在各医院内科诊疗 ,10例延误诊断甲亢时间在 1周~ 2 a,2例首次麻痹发作即予以确诊 ;周期性麻痹反复发作 2次以上 8例 ,有 2例确诊后未能坚持抗甲状腺治疗而再次周期性麻痹发作。发病诱因 :高糖饮食 5例 ,过度活动 2例 ,受凉刺激 2例 ,余 3例诱因不明。1.2 临床表现 周期性麻痹发作…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老年严重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48例,分成CBP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都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行集束治疗,CBP组进行集束化治疗的同时使用CBP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4、72 h检测患者血气分析、乳酸、血生化和血常规,应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的病死率.结果 CB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5.56±3.46) d,ICU住院时间(9.14±3.12)d,28 d病死率32%;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8.04±5.26)d,ICU住院时间(11.62±4.83)d,28 d病死率52%;CBP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28 d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血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间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早期容量复苏和控制高血糖反应对MODS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MO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入住ICU早期(6h)内即进行容量复苏和控制高血糖反应的治疗;对照组(36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24h和48hAPACHEⅡ在评分、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容量复苏和控制高血糖反应可明显改善MODS的预后。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us-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联合小剂量激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2例及病例组20例,选择同期26例在本院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联合组给予CVVH,加用氢化可的松每日200~30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连用5 d。病例组仅给予CVVH。分别留取CVVH治疗和(或)联合小剂量激素前、入ICU第3、7天的血清,检测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E-选择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浓度。进行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对照组采血测定上述项目,做基线对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联合组、病例组血清sTM、sICAM-1、血清E-选择素[(8.87±1.07)、(8.94±1.09)(853.64±69.82)、(858.55±63.13)、(1.36±0.23)、(1.34±0.24)ng/ml]与对照组[(3.30±0.53)、(217.58±40.05)、(0.61±0.08)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4、23.00、39.45、42.00、15.670、25.552,均P0.05);治疗第3天联合组血清sTM、sICAM-1、血清E-选择素与病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0.69、-0.425,均P0.05),治疗第7天联合组血清sTM、sICAM-1、血清E-选择素[(8.06±0.94)、(806.80±80.15)、(1.14±0.13)ng/ml]与病例组[(8.96±3.02)、(876.50±67.14)、(1.46±0.2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3.04、-5.099,P0.05)。治疗前联合组APACHEⅡ评分与病例组(16.43±2.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3,P0.05);治疗第4、7天,联合组APACHEⅡ评分[(12.42±1.62)、(11.69±1.59)分]与病例组[(15.60±2.01)、(14.60±1.89)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69、-5.416,均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存在明显的激活和损伤,CVVH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能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不同预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胸部CT及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纳入新冠肺炎生存组45例及死亡组13例,对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胸部CT肺部炎症指数(PI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蛋白、氧合指数、乳酸、PII(首次及7-14天复查)上均有统计学差异。二元逻辑回归结果 显示:淋巴细胞(OR6.392)、NLR(OR0.933)、氧合指数(OR1.011)、乳酸(OR0.076)、首次PII(OR0.065)在新冠肺炎预后上有统计学差异。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乳酸是新冠肺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5)。ROC结果 显示:乳酸、PII(首次)+乳酸+NLR三者联合预测新冠肺炎预后的AUC分别为0.875(95%CI 0.755~0.995)、0.895(95%CI0.755~0.999)。结论 乳酸是新冠肺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II(首次)+乳酸+NLR三者联合可能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对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疑似危重症VAP患者82例,检测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PCT水平。根据确诊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确诊组42例与非确诊组40例,其中确诊组患者常规治疗5 d后再检测PCT,并进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根据CPIS分为良好组22例与恶化组20例。对比确诊组与非确诊组、良好组与恶化组间PCT、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计数等相关指标。结果确诊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确诊组(P〈0.05)。良好组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与CPIS分值均明显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 PCT对危重症VAP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动态监测PCT对于VAP预后判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乳酸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重症监护病房(ICU)41例乳酸酸中毒患者,按完全随机化原则分成CBP组21例、对照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12、24、72 h时检测患者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应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CBP组治疗12、24、72 h后血乳酸值(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2 h:8.23-3.94比12.47±4.62,24 h:4.46±1.57比10.54±3.48,72 h:2.69±1.03比5.74±1.56,均P<0.01);治疗12、24、72 h APACHEⅡ评分(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h:18.23±5.85比21.64±5.38,24 h:16.49±4.62比20.61±5.71,72 h:11.54±3.67比16.02±4.34,均P<0.05);CBP组住ICU时间(d)明显短于对照组(6.58±3.45比11.65±4.94,P<0.05),28 d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8%比45.0%,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乳酸酸中毒患者能够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0.
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 )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 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临床诊断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A、B和C组 3组 :即A组 ( 4 1例 ,对照组 ,常规治疗 ) ;B组 ( 4 9例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80mg ,每天 1次 ) ;C组 ( 4 5例 ,常规治疗加缬沙坦 80mg ,每天 1次和卡维地洛 12 5mg ,每天 2次 ) ,疗程 6个月 ,观察各组病人治疗疗效 ,治疗前后各组心率、血压、心功能参数即左室射血分数 (LVEF)、二尖瓣血流峰速E/A比值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组及C组同常规治疗组比较 ,心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LVEF增加 (P<0 0 5 ) ,E/A比值增加 (P <0 0 5 ) ,临床心功能改善 1~ 2级。药物副作用少 ,患者耐受性好 ,C组比B组疗效更为显著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治疗RHF的疗效显著 ,比常规治疗及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独加用缬沙坦治疗RHF的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