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儿童鞘膜积液日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日间外科应用ERAS策略手术治疗的656例鞘膜积液患儿(ERAS组)的临床资料,并与泌尿外科应用常规临床路径治疗的98例鞘膜积液患儿(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均随访3~14个月,中位7.5个月.结果 ERAS组患儿术后出现不良反应33例(5.0%),其中呕吐5例,发热9例,伤口疼痛8例,伤口出血5例,伤口感染4例,复发2例;常规治疗组患儿术后出现不良反应10例(10.2%),其中呕吐1例,发热3例,伤口疼痛3例,伤口出血2例,伤口感染1例.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4,P=0.039).ERAS组患儿手术时间[(11.49±3.91)min],与常规治疗组[(11.90±3.9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9,P=0.318);ERAS组患儿麻醉时间[(16.62±5.06)min]、麻醉复苏时间[(37.64±14.03)min]、平均住院时间[(8.19±0.93)h]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21.26±5.62)、(46.61±20.65)min,(111.18±20.1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62、-3.984、-16.645,P=0.001).ERAS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96.95%)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9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P=0.027).结论 ERAS策略用于鞘膜积液患儿日间手术安全、可靠,有效加速了患儿术后康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儿的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右眼痛2个月,视物双影,随后出现右眼内斜视症状,无头昏头痛症状,到昆明市某医院就医诊断为"右侧外展神经痹",经治疗无效转我院进行MRI检查.体格检查体温36.4℃,脉搏78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14/85 mmHg,发育正常,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正常,右眼外展不能,指鼻试验准稳,无神经系统病变定位体征,血象化验无异常.  相似文献   
103.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肠梗阻病因的价值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83例临床疑似肠梗阻的患者,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行多平面重建成像,并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3例中66例手术,对照手术病理,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肠梗阻病因诊断正确率84.8%,包括:肠道肿瘤24例,粘连性肠梗阻17例,肠扭转6例,肠系膜血管栓塞2例,胆石性肠梗阻6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脐疝2例,腹股沟疝3例,阑尾炎2例,腹腔脓肿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变,提高了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膀胱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膀胱治疗仪治疗,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采用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方案实施前、后排尿日记的指标: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每次排尿量;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充盈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残余尿量;LUTS评分,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 h 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及尿流动力学观察指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分别较治疗方案实施前均减少,联合组减少更明显,排尿日记的观察指标每次排尿量及尿流动力学观察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较治疗方案实施前均增大,联合组增大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 LUTS 评分较前均有明显减少(P<0.05),且联合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膀胱经腧穴联合膀胱治疗仪治疗SCI后 NB临床疗效较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功能状态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联合康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重庆市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管理、设备与水质卫生等基本情况,为制定重庆市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规范(地方标准)采集数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的调查表由经统一培训后的卫生监督人员对辖区内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展开摸底调查,对314台设备开展现场督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6台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进行水质检测。结果 85.7%的设备为反渗透型设备,14.3%的设备为一般型设备(含超纳滤芯设备);78.3%的设备集中分布于居民小区;94.9%的设备持有效卫生许可证;73.2%的设备向当地卫生部门进行报备;85.7%设备使用年限不超过4年,98.4%的设备外观整洁无损坏。共采集92份现制现售饮用水进水和出水水样,合格61份,总合格率为66.3%。进水和出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76%、56.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结论 重庆市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执法人员开展卫生监督提供监管支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腕部正中神经不同区域所测剪切波速度间的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56例健康志愿者的112条腕管处的正中神经,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较近、远端腕骨处正中神经剪切波速度,比较二者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等的相关性.结果 受试者正中神经近端腕骨水平剪切波速度为(3.80±0.45)m/...  相似文献   
107.
汪宗  谢应海  董林  张润  宗强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1737-1738,I00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55例乳腺肿块中,术前有彩色血流显示49例,元彩色血流显示6例。彩色血流显示诊断率与病理符合率为89.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像特征:肿块呈不规则形,无包膜,后方回声衰减,有“毛刺征”、“蟹足状”等改变,肿块内多为不均匀性低回声,伴有微小簇状钙化或不规则光斑,后无声影,血流分布多表现为Alder Ⅱ~Ⅲ级,腋窝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淋巴门结构不清晰,收缩期峰值流速在12—80cm/s(平均35.1cm/s),阻力指数在0.62—0.92(平均为0.79±0.1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焦虑与胸腔穿刺术中胸膜反应的相关分析和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穿刺术(简称胸穿)是胸腔积液、气胸病人的重要诊断和治疗的手段,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由于各种原因,术中常常发生胸膜反应,导致穿刺失败或中断,影响诊断和治疗。因此,调查我科2007年3月~2008年7月收治的行胸穿的病人92例,分析病人术前的焦虑情况对胸腔穿刺术中胸膜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我们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2001~2006年苏州地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儿13 793例进行鼻咽分泌物的RSV抗原检测,探讨其感染特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CatWalk步态检测方法 在评价大鼠脑损伤四肢运动功能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改良的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装置制造中度大鼠颅脑损伤模型,损伤部位均为大鼠右侧大脑皮层.损伤前及损伤后的第3、7、14、28天,对模型鼠进行CatWalk步态变化检测及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并同步记录相应结果 .结果 损伤后第7天,大鼠左后肢的各参数与损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左右后肢间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14天,大鼠行走循环、平均强度、两步之间爪子离开平板的时间与损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左右前肢间的运动参数(最大接触面积、接触强度、爪印长度、行走循环)与损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及28天大鼠各项运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前、损伤后第3、7、14、28天大鼠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第3,7天评分明湿高于损伤前.结论 CatWalk检测能准确反映出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研究脑损伤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