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63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14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65篇 |
妇产科学 | 28篇 |
基础医学 | 246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1222篇 |
内科学 | 432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9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29篇 |
综合类 | 1778篇 |
预防医学 | 699篇 |
眼科学 | 62篇 |
药学 | 780篇 |
20篇 | |
中国医学 | 665篇 |
肿瘤学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149篇 |
2022年 | 159篇 |
2021年 | 249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89篇 |
2018年 | 196篇 |
2017年 | 102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313篇 |
2013年 | 343篇 |
2012年 | 401篇 |
2011年 | 490篇 |
2010年 | 452篇 |
2009年 | 433篇 |
2008年 | 384篇 |
2007年 | 356篇 |
2006年 | 278篇 |
2005年 | 280篇 |
2004年 | 217篇 |
2003年 | 201篇 |
2002年 | 171篇 |
2001年 | 157篇 |
2000年 | 110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4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目的 了解江苏南通市主要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为促进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国内发展中城市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南通市9家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6.47%的专职临床药师和20.00%的兼职临床药师经过正规培训取得相应资质;临床药师所进修专业方向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抗感染药物、心血管内科、抗肿瘤药物和呼吸内科方向;参与医师查房、医嘱和处方点评、专项点评、抗菌药物专项点评、书写药历、抗菌药物事后干预、药学信息服务、门诊药物咨询、出院带药教育、病区医务人员用药交流以及ADR监测的比例最高,均为100.00%,而参与院外会诊比例最低(为0);基地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比例、工作量以及科研成果普遍优于非基地医院。结论 南通市受访医院仍需壮大临床药师队伍,多途径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加强临床药师工作深度,提升科研创新实力,并进一步促进非基地医院临床药学发展。 相似文献
943.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孕三烯酮治疗组及米非司酮治疗组,各50例。孕三烯酮治疗组术后采取孕三烯酮治疗,米非司酮治疗组术后采取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干预效果;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卵泡生成激素(FSH)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盆腔肿块消失时间、盆腔疼痛消失时间、激素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复发率。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高于孕三烯酮治疗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性激素LH、E2、FSH水平及QOL-BREF评分、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米非司酮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孕三烯酮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组的盆腔肿块消失时间、盆腔疼痛消失时间、激素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孕三烯酮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治疗组复发率0(0/50)低于孕三烯酮治疗组的14.00%(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27,P<0.05)。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有效性高,其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加速相关症状消失,并促使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激素等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44.
陈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0):121-122
目的 分析他汀类药物与常见心血管药物的相互作用,为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冠心病(CHD)的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发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DL-C(1.98±0.52)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5±0.47)mmol/L, TC(5.17±0.34)mmol/L、LDL-C(2.56±0.13)mmol/L以及TG(1.31±0.23)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26±0.62)、(3.02±0.38)、(1.65±0.4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1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与常见心血管药物具有协同作用,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同时还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5.
946.
目的:分析综合干预措施在提升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药物合理使用中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抗血栓药物说明书,制定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使用规范及评价标准,采取医嘱审核、全程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系统路径管理等技术措施和绩效考核手段,对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从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8年1月到6月(干预前)的病例926份为未干预组, 2019年1月到6月(干预后)的病例1024份为干预组,对照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时机、疗程、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评估此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根据Caprini模型评估所评2分、3~4分、≥5分的患者,采取药物预防的比例由干预前的41.7%、51.0%、59.6%上升到干预后的76.2%、92.2%、95.5%;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抗血栓药物使用不合理原因包括:给药品种选择不合理、给药时机不合理、疗程不合理、给药剂量不合理、用药禁忌症,其不合理比例由干预前的39.0%、32.1%、46.0%、32.1%、23.8%下降至干预后的4.3%、4.8%、6.1%、2.2%、1.8%;总体预防抗凝药物不合理使用比例由干预前的55.4%减少到干预后的12.0%,以上指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骨科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骨科预防抗血栓药物不合理应用的情况,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47.
目的 探究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行以早期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5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后,对2组患者使用Fugl-Meyer评分(躯体运动能力评分)及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身体功能均有所好转,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护理后ADL评分为(46.57±10.4)分,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为(67.29±1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5)。结论 对脑外伤功能障碍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其躯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48.
949.
950.
目的: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一直是在手术与非手术之间循环,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多,从而增加了病死率。本研究探讨了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的非手术治疗即内科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及优越性。方法: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均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加以中药辅助。结果:在本研究中的5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6例发生了ARDS、左心衰2例、死亡2例。痊愈49例。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选择内科综合治疗,可避免手术造成的继发感染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减少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