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58篇
内科学   175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406篇
预防医学   104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131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目的 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给予观察组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4%,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够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92.
目的 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K)、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正五聚素蛋白3(PTX3)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的相关性以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1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健康儿童118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中MK、S100A9、PTX3的表达量,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K、S100A9、PTX3检测在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诊断意义。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中MK、S100A9、PTX3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的相关性。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MK、S100A9、PTX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P<0.05)。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的MK、S100A9、PTX3的灵敏度分别为89.35%、94.26%、90.18%,特异度分别为86.32%、94.21%、91.42 %。血清中MK、S100A9、PTX3联合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的灵敏度为97.46%,特异度为87.28%,准确度为92.37%。血清中MK、S100A9、PTX3水平均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MK、S100A9、PTX3的表达水平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脏受累存在正相关,其表达量检测可作为诊断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93.
目的研究“消茧灵”对体操运动员手胼胝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消茧灵复方制剂涂抹手胼胝每日一两次。结果“消茧灵”在软化、脱落手胼胝和减痛方面均有较好效果,其软化手胼胝的总有效率达91.30%,减痛作用总有效率达95.65%。结论“消茧灵”抑制胼胝生长,使Ⅱ型、Ⅲ型手胼胝向Ⅰ型转化;保持涂抹法可使手胼胝维持在适合训练的Ⅰ型最佳阶段。  相似文献   
794.
张海涛 《卫生软科学》2024,(4):15-18+23
基本药物制度作为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药品供应领域存在药品供应短缺与结构失衡的问题,在药品使用领域存在用药安全与用药失范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基本药物制度法制不健全、有关监测与激励机制不完善、质量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以及医患主体的滞后性等。建议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法制建设,切实完善、落实企业及医疗机构有关监测、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基本药物一致性评价,构建药物合理使用的长效机制,以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95.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自术后第1周起用吡柔比星30 mg膀胱灌注,隔日1次,共6次;之后改为2周1次,共4次;4周1次,共4次;8周1次,持续至1 a。随访6个月~2 a,观察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 a内无肿瘤复发,1 a后肿瘤复发3例(8%)。21例(55%)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膀胱区疼痛;无须治疗,5 d后症状消失;6例(11%)出现严重的膀胱痉挛,给予托特罗定和/或灌注时加利多卡因症状消失;2例(5%)膀胱挛缩而中断灌注,给予托特罗定、膀胱训练治愈;2例(5%)出现尿道狭窄,给予定期尿道扩张排尿通畅。结论THP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疗效显著,但要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9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下,黄连及其复方黄连解毒汤的抗炎效果及抑菌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黄连的剂量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及鲍氏志贺氏菌模型,观察体内抗炎及体外抑菌作用。黄连(单)1~4组及黄连解毒汤(复)1~4组分别给予含黄连生药3.0,1.5,0.75,0.3 g·kg-1水煎药液;阳性药组给予阿司匹林0.2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均灌胃给药,连续5 d,每日1次。分别于末次给药后30,40 min用二甲苯涂抹小鼠左耳两面、醋酸腹腔注射造模,称量两耳片质量、检测腹腔涮洗液吸光度值。将不同浓度的黄连及黄连解毒汤水煎液(1~5组)制成药敏纸片,贴于涂布鲍氏志贺氏菌的mH琼脂平板上,24 h后观察抑菌环大小。结果 模型组小鼠耳肿胀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单1~4组、复1~3组,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P<0.01,P<0.05);除单1与单4外,单味药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复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小鼠腹腔涮洗液吸光度值(A)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单1~3组、复1~3组,可明显降低腹腔涮洗液A值,抑制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P<0.05);单1~3组组间、复1~3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单味及复方各剂量组对鲍氏志贺氏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环随剂量增大而增大;单3~5、复3~5抑菌强度无差别。结论 黄连及其复方黄连解毒汤均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在临床常用剂量范围内,其作用效果与剂量无明显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9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血尿酸(UA)水平变化及U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淄川区医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UA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同时根据UA水平分为高血尿酸组和正常血尿酸组,检测并对比两组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U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尿酸组患者TC、TG、Scr、FPG、HbA1c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正常血尿酸组,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UA水平升高的风险更大,而UA高水平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引发慢性并发症,因此针对2糖尿病患者应重视UA水平的控制,实现积极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8.
目前对乳腺肿块的确定 ,已取得很大进展 ,然而在实际临床中对那些属乳癌发病易感因素者 ,既缺乏乳癌临床典型的体征 ,同又以没有经多项的医技检查 (包括X线乳腺摄片、近红外线扫描、超声图象检查、液晶热图检查、至少两次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被排除乳癌诊断的乳腺肿块 ,如何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仍然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 ,本文就 1994年 4月~ 1998年 7月我院治疗 84例性质不明乳腺肿块进行临床分析 ,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4例 ,均为女性 ,年龄 2 3~ 77岁 ,平均 45岁 ,左侧 47例 ,右侧 37例 ,无双侧肿块。…  相似文献   
79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实施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包括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保留肋间臂神经组及未保留肋间臂神经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腋窝和上臂内侧区域的皮肤感觉功能,并对两组中实施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及乳腔镜手术的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留ICBN组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30.8%)明显低于未保留ICBN组(78.2%).结论 乳腺癌手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最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臂内侧感觉障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