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结合Flash CT对肺静脉畸形引流(APVC)的诊断价值。 方法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行心脏畸形矫治的各种不同类型的APVC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包括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患者44例,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PAPVC)患者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检查。记录所有病例的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对TAPVC/PAPVC分型、TAPVC/PAPVC合并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差异。 结果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对TAPVC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6.4%(38/44)和97.7%(4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与Flash CT对TAPVC合并畸形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62/62)和95.2%(59/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 CT对PAPVC分型的诊断准确率为96.3%(26/27),高于超声心动图对PAPVC分型的诊断准确率74.1%(20/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对PAPVC合并畸形的诊断准确率为97.7%(43/44),高于Flash CT对PAPVC合并畸形的诊断准确率72.3%(34/4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1例APVC患者的辐射剂量:平均DLP为(13.5±3.9) mGy ? cm,平均ED值为(0.324±0.065)mSv。 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PVC传统的可靠方法,尤其对瓣膜病变、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可以做出全面评价。Flash CT大螺距扫描技术对心脏周围血管畸形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不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射线的辐射剂量,尤其对于PAPVC患者,Flash CT诊断准确率要高于超声心动图,对超声心动图起到了很好的补充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螺旋CT各种征象(包括病灶厚度、大小、强化特点、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手术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对57例胃癌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螺旋CT表现病灶厚度、大小与手术病理的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相关(P<0.05);螺旋CT的强化特点与手术病理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浆膜侵犯及TNM分期不相关。螺旋CT对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82.46%、78.95%和100%,均与手术病理一致(P<0.05)。结论胃癌螺旋CT征象与手术病理之间具有相关性,可依据其影像表现特点推测出胃癌的病理学特性,从而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3.
患者女。 h岁。6年前因肠梗阻在某医院做过肠切除术。今因右侧腹部发现疼痛性包块1年,逐渐增大来院.检查后按升结肠肿瘤准备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前次手术切除回盲部,回肠与横结肠中段端侧吻合(升结肠保留)。包块在升结肠盲袋内。在距原吻合口近端3cm处切断横结肠,分离、切除原旷置肠管,逐步术终。切开切除的标本,明确包块为升结肠内堆积的粪石,约12×10×6cm大。分析本例粪石堆积的原因,无疑是因第一次手术留下横结肠肝曲和升结肠畅通的盲袋,术后肠内容物通过吻合口时,有些借助结肠的逆蠕动流到升结肠内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CT征象及动态变化对COVID-19疑似病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5日收治的54例COVID-19疑似病例的资料.最终COVID-19确诊病例25例,患者年龄3~94岁,≤50岁16例(64%).排除病例(非COVID-19)29例.54例均行CT平扫,首次检查...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原发性肺动脉内膜肉瘤(PAIS)与慢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PAIS的MRI和PET/CT表现,提高对PAIS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搜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PAIS患者及12例临床确诊为PTE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结果 PAIS患者明显比PET患者年轻(P=0.004)。呼吸困难是两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PAIS组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短于PTE组(P=0.001)。PAIS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58.3%的PTE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P=0.038)。PAIS组血清D2聚体和脑钠肽(BNP)水平明显低于PTE组(P<0.01,P=0.05),PTE组血清D2聚体和BNP升高的比例明显高于PAIS组(P=0.034,P=0.049)。PAIS组肿瘤的大小明显大于PTE组(P<0.01)。与PTE的75%相比,PAIS肿瘤无一例呈管状-息肉样改变,PTE无一例呈“菜花状”息肉样改变。PTE组没有不均匀密度、壁蚀征(WES)、膨出状轮廓、分叶状轮廓或表面结节、瘤内血管、单一部位、肺缺血和...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非线性融合技术(non-linear blending,NLB)在低对比剂总量及低注射流率个性化注射条件下提高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拟行双能量腹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使用70/Sn150kVp管电压结合CARE Dose 4D智能管电流调节技术,根据患者体质量乘以0.5计算造影剂总量,根据造影剂总量除以检查时间(扫描时间及达到触发阈值后的延迟时间之和)计算注射流速。重建NLB图像及融合系数为0.5的常规线性融合(linear blending,LB)图像。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图像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起始部CT值、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等。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通过Kappa检验对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做一致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4.80±0.77) mSv,平均碘摄入量为(12.30±1.71) g,平均对比剂用量为(35.30±4.91) mL,平均注射流速为(3.30±0.47) mL/s。NLB组各组血管CT值、SNR及CNR均较LB组大幅度提高(P<0.05),而NLB组血管层面背部肌肉平均CT值和SD值与L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资=0.618,P<0.05),NLB组图像主观评分高于LB组,主观评分提高0.55分(P<0.05)。结论:第3代双源CT的NLB技术在低对比剂总量及低注射流率的个体化扫描条件下可以大幅度提高腹主动脉CTA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能谱CT多参数成像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3例,女33例;中位年龄为53岁,年龄范围为22~87岁。所有病人采用能谱CT行腹部常规平扫和能谱动静脉期增强扫描检查,在后处理工作站对平扫图像、动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图像、动静脉期碘基图像进行分析。观察指标:(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特殊病例介绍。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胃癌淋巴结转移情况:86例病人中,64例伴淋巴结转移,22例无淋巴结转移。(2)胃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生长方式、肿瘤长径、瘤周脂肪浸润、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静脉期碘基值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2=6.753,Z=-3.180,χ2=7.649,Z=-2.051、-2.971、-2.5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12且≤16(100μg/cm3)、>16(100μg/cm3)]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154,3.761、7.583,95%可信区间为2.597~66.620,1.893~8.572、4.769~16.692,P<0.05)。(3)特殊病例介绍。病例1:男,46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窦占位性病变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胃壁明显增厚,轻中度强化,浆膜面及周围脂肪间隙清晰,伴胃体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幽门下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幽门下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窦部病灶分层强化,黏膜面明显强化,病灶黏膜面高碘基值。CT检查诊断为胃窦部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无浆膜面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窦部中分化腺癌,浸润至肌层,合并淋巴结转移。病例2:男,53岁。术前能谱CT增强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和碘基图像,原发灶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胃壁不均匀增厚,中度强化,瘤周脂肪间隙模糊,浆膜面模糊,伴胃体小弯侧多发淋巴结肿大。能谱CT增强检查静脉期70 keV单能量横断位图像显示胃体小弯侧病灶,胃体小弯侧肿大淋巴结分界不清晰,瘤周脂肪间隙模糊。能谱CT增强检查动脉期70 keV单能量腹腔干层面横断位图像显示脾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周边环形明显强化,中央坏死成分无强化。CT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合并浆膜面侵犯及瘤周脂肪浸润。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胃体小弯侧低分化腺癌,浸润至浆膜层,伴淋巴结转移。结论瘤周脂肪浸润、静脉期碘基值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目的:从共同富裕角度对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价,致力于探究政策现存问题和优化路径,为政策制定与优化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政策文本量化方法,运用PMC指数模型构建政策综合评价体系,对2016—2022年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论:长期护理保险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资金筹集对医保基金依赖程度较高,个人缴费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制度覆盖面仍不足,农村面临专业护理机构和人员不足等困境。建议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完善政策实施细则,发挥激励型政策工具作用,促进长期护理保险市场繁荣发展,实现基金多元化筹资,建立完善基金监管机制,以共同富裕为导向扩大参保对象覆盖范围。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随访1 a,根据左心室重构发生情况分为左心室重构组(26例)、无左心室重构组(94例),根据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24例)、未发生组(96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价值。结果 左心室重构组、无左心室重构组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高危斑块特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未发生组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病变长度、斑块负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结论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在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及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0.
<正>患者男,53岁,因"进食哽噎2月余"入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食管黏膜欠光整,上段平T4椎体水平局限性狭窄,其上段扩张,食管下段见一线样充盈缺损(图1A),诊断为食管憩室、双食管畸形。胸部CT:食管内可见一纤细管状结构影,强化程度类似于食管壁(图1B),上段平T2椎体水平处与食管共壁,下段近贲门处与食管共壁,CT诊断为双食管畸形(管状型)。胃镜检查:进镜距门齿约21cm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