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8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86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148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547篇
内科学   314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25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科学   370篇
综合类   1065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44篇
  6篇
中国医学   542篇
肿瘤学   20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14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7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解白细胞介素 - 8的体内行为 ,用 Bolton- Hunter法对 IL- 8进行 1 2 5I标记 ,并测定它在小鼠体内的分布 ;得到了 1 2 5I- IL- 8在小鼠血、心、肝、肺、肾、骨、脾等脏器中的分布以及它在血液中的快相半排期 T1 /2α为 0 .3 2 h和慢相半排期 T1 /2β为 8.0 1h。1 2 5I- IL- 8主要通过肾排除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制备抗人整合素β3亚基的单克隆抗体(mAb),研究其对肿瘤治疗的作用。方法用RT-PCR方法扩增人β3胞膜外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获得含β3胞膜外基因的高效表达载体pQE30-β3,将其转化大肠杆菌M15,通过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β3蛋白。将此蛋白免疫BALB/c小鼠,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β3亚基mAb,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通过小鼠体内抑制黑色素瘤生长实验筛选出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的mAb。进一步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术观察该mAb体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结果扩增获得了β3胞膜外基因,构建了β3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了β3蛋白,成功制备了8株mAb,Western blot证明了其特异性。经过体内抑瘤实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mAb4F12。该mAb可抑制HUVEC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结论成功表达了β3蛋白,并制备了有活性的mAb,抗体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诱发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
过继免疫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症的生物治疗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近年来已成为传统肿瘤治疗模式(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的第4种模式。我们采用脾、胸腺淋巴细胞作为前体细胞,体外用重组淋巴因子(rIL-2)诱导产生LAK细胞,并联合化疗治疗肺癌,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全省13个地市性病防治3级网络报告给省性病防治中心的性病疫情月报表累加统计,其中,大庆缺9月份报表. 2 报告发病率及构成 2000年全省共报告8种新发性病病例21 667例,较1999年29 486例减少7 819例,下降了26.52%,年报告发病率为59.02/10万,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8种性病中,淋病仍占首位;其它依次为NGU、CA、梅毒、GH、LGV、软下疳、HIV(+).淋病、CA的构成比略有降低,而NGU、梅毒、GH的构成比却有所上升. 3 人群分布 3.1 性别分布 患者中男性11806例,占54.49%,女性9 861例,占45.51%,男:女为1.20:1,比值较去年有所降低,说明女性病例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男性生殖器疱疹的病例数远远高于女性,为女性的3.53倍;女性Ⅱ期梅毒病例数高于男性,为男性的1.74倍.3.2 年龄分布(见表2)  相似文献   
55.
采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无血清培养,建立神经细胞老化实验研究模型。以流式细胞光度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对老化过程中实验性神经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细胞总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AVP可产生延缓细胞老化的细胞周期和细胞总蛋白的变化。提示AVP通过使细胞周期、DNA和细胞总蛋白等发生变化来发挥其延缓实验性神经细胞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缺血再灌注兔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15只兔随机均分至 :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硫酸镁处理组。阻断兔脑血管 6分钟 ,诱导全脑缺血。缺血再灌注 3天后 ,分别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 ,检测海马CA1 区神经元密度和凋亡神经元密度。结果 :缺血 +硫酸镁处理组海马CA1 区正常神经元密度为 140 .5 2±16 .2 3个 mm ,显著高于缺血组 (P <0 .0 1) ;缺血神经元密度为 2 4.18± 3 .16个 mm ,显著低于缺血组 (P <0 .0 1) ;凋亡神经元密度为 18.40± 8.0 8个 mm ,显著低于缺血组 (P <0 .0 1)。结论 :硫酸镁具有减轻兔缺血再灌注性全脑损伤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同抑制缺血后神经元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7.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49例老年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全部采用Bard公司生产的Mcsh Plug定型产品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其中腹股沟斜疝41例,直疝8例;采用局麻15例,硬膜外麻醉34例;不切开疝10例,横断疝囊39例。结果:本组49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并发尿潴留4例,阴囊积液1例。随访1-24个月无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及复发低的理想疝修补术式。尤其适合老年或伴有其他疾病者。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建立重组人IL - 8(rhIL - 8)大肠杆菌表达后的高效分离纯化工艺 ,以便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HB10 1,经IPTG诱导进行高效表达。将离心收集到的菌体用超声破壁分离 ,收集包涵体和胞浆 ,其中包涵体部分经变性和复性处理后 ,与胞浆部分合并 ,进行肝素亲和层析柱分离 ,再经离子交换柱和凝胶层析柱过滤 ,得到最终纯品。蛋白纯度用SDS -PAGE鉴定 ,ELISA法检测重组IL - 8含量。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热源质。结果 用大肠杆菌HB10 1表达重组人IL - 8,具有较高的表达量 (2 5mg/ml) ,其分泌的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和胞浆的形式存在。经多步柱层析纯化后 ,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IL- 8蛋白 (纯度 >95 % )。该蛋白在体外具有趋化中性粒细胞游走的作用 ,兔温法检测热源质含量符合要求。结论 大肠杆菌可高效表达rhIL - 8,该工艺流程可从大肠杆菌载体中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高纯度rhIL - 8。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可特异性识别IL - 8抗原并具有拮抗IL - 8生物学活性的单抗 ,观察抗体对炎症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免疫和细胞融合 ,经间接ELISA检测和有限稀释亚克隆、筛选 ,建立稳定分泌抗人IL - 8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趋化阻断实验 ,观察抗体在体外拮抗IL - 8生物学活性的作用 ;以家兔为模型 ,通过皮肤注射LPS诱导局部产生炎症反应 ,同时静脉注射IL - 8抗体 ,观察抗体对炎症性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经筛选获得 3株稳定分泌IL - 8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 ,一株为IgG1(SI98) ,另两株为IgM (SI96、SI97)。这 3株单抗在体外具有阻断IL - 8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 ;在体内 ,皮肤局部注射LPS产生的炎症反应 ,导致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体内预先注射IL - 8抗体后 ,可明显阻断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的浸润。结论  3株单抗均可作为拮抗IL - 8生物学功能的拮抗剂 ,阻断炎症反应过程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60.
鲁豫静  张毅 《中原医刊》2000,27(2):34-35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病因变化。方法:对1989年至1998年收治的264例输卵管妊娠病例的病因变化分析。结果:多胎次妊娠及人工流产致输卵管妊娠发病比率明显增高(P〈0.05),初次妊娠为输卵管妊娠发病比率明显降低(P〈0.05),输卵管结扎术、宫内节育器、下腹部手术史以及与输卵相关疾病引起的输卵管妊娠的发经无明显改变。结论 应加强计生宣传,提高人工流产技术及输卵管疾病的防治,以预防输卵管妊娠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