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们对 1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变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改变患者进行了影像学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 0例 ,女 6 0例 ;年龄 18~ 79岁 ,平均4 9岁。临床表现为间歇跛行 30例 ,脊柱侧弯、僵直 ,棘突间压痛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18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5 0例 ,腰椎生理曲度前凸、承重线前移、水平骶椎 5 0例 ;明显外伤史 30例。病程 6天至 2 2年。均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及 CT平扫。 CT平扫示 L1 / L2 ~ L s/ S1 诸椎间隙层厚 5 mm ,邻近上、下椎体边缘各一层 ,椎间隙中间一层 ,分别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成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患病情况、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对北京市西城、海淀、石景山及昌平区各3个社区≥18岁的2973名女性进行排尿情况问卷调查.符合2002年国际尿控协会(ICS)OAB最新定义的调查对象进一步填写King健康问卷,通过King健康问卷分数评估OAB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结果 共获得完整有效问卷2379份(80.0%),被调查对象年龄18~90(43±12)岁.OAB总患病率为4.7%(112/2379),18岁~、30岁~、40岁~、50岁~、60岁~及≥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2%、2.1%、4.7%、7.9%、9.8%及9.1%,城区患病率为2.0%,郊区为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OR=1.033,95%CI=1.016~1.051)、居住地区(OR=3.479,95%CI=2.184~5.541)、BMI(OR=1.155,95%CI=1.031~1.294)、焦虑程度(OR=3.635,95%CI=1.947~6.785)是成年女性OAB患病的危险因素.King健康问卷得分较高的项目为:一般健康状况(33.7±19.8)、睡眠/精力(31.3±27.6)及尿失禁程度(26.8±28.2). 结论 北京地区≥18岁女性OAB患病率为4.7%,低于西方国家,郊区高于城区,并随着年龄、BMI及焦虑程度的增加而呈明显上升趋势.OAB严重影响了成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靶向治疗过程中CT征象变化及其预测预后的能力.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8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35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的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靶向治疗前和治疗后2~6个月进行CT检查,CT轴位图像测量肿瘤最长径线及最大层面平均强化CT值,计算治疗前后长径及强化CT值变化率.以2年内肿瘤是否进展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比较进展与未进展组患者CT分类指标(病灶数目、部位、肝转移、出血、囊变)及定量指标(病灶长径、强化CT值及其变化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其中肿瘤进展组13例,肿瘤未进展组22例.靶向治疗前,病灶数目大于或等于5个、累及多个部位者2年内进展比例高于病灶数少于5个、累及单个部位者(P<0.05).未进展组肿瘤长径变化率及强化CT值变化率分别为-14.29%(-67%,11%)和-12.25%(-55%,39%),与进展组长径变化率15.09%(-45%,191%)及强化CT值变化率9.91%(-27%,1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长径变化率和强化CT值变化率为评价指标预测2年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和0.797.结论 GIST靶向治疗前,病变数目和累及部位数与预后有关;靶向治疗后,CT病灶长径退缩率和强化CT值具有中等预测效能,可作为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4.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长,CT和MRI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正逐步突破单一的"检出加诊断"模式,形成涵盖精确分期、术前评估、疗效评价、预后预测和术后并发症检测及随访为一体的影像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5.
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是一大组复杂的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总称,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两大类。淋巴瘤是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正确判断疗效和残余病灶情况是成功治疗的关键,但对淋巴瘤疗后残余病灶的评价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MRI在评价NSCLC放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22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DCE—MRI成像,DCE~MRI成像采用3DLAVA技术,50秒一个时相,共11个时相。图像分析时将EOI放置在肿瘤强化最明显处,按照Schaefer的标准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划分为A-D4种类型。比较治疗前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差别及不同疗效组间最大增强比(MER)及首过斜率(slope)变化的差异。结果疗效较好组12灶,疗效不良组10灶。疗前与疗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明显不周,疗前以A、B型曲线为主,疗后以B、C型曲线为主。疗效较好组s10Pe变化较疗效不良组明显,分别为(-179±104)SI%/s,(-0,54±1.23)SI%/s。疗效较好组slope变化率明显大于疗效不良组,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为(-61.06%±31.50)%,疗效不良组斜坡变化的中位值为-14.94%。疗效较好组MER变化值大于疗效不良组(P=0.045),疗效较好组平均变化-0.60±0.55,疗效不良组为-0.13±0.45。结论NSCLC治疗后可引起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的变化;不同疗效组间治疗前后首过斜率及最大增强比的变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DCE—MRI能够反映NXCLC治疗相关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精葚果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致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加腹腔注射STZ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精葚果颗粒低(L,1.0g·kg-1),高剂量组(H,3.0g·kg-1),盐酸二甲双胍组(0.3 g·kg-1).各组均ig给药14d.观察精葚果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血清胰岛素(Ins)的影响.结果:精葚果颗粒低、高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FBG,给药14 d后较模型对照组FBG明显下降(P <0.05);TC及TG均显著降低(P<0.05) HDL-C及Ins的含量升高(P<0.05).精葚果高剂量组的降糖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精葚果颗粒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8.
杞元膏加味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杞元膏加味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7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其余以高糖高脂饲料诱导加链脲佐菌素( STZ) 35 mg· kg -1 ip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7d后选取成模大鼠50只,按血糖高低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药物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0.5 g·kg-1)、杞元膏加味组(低、中、高剂量组以生药计分别为2.5,5,10 g·kg-1),每组10只.连续ig给药3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等变化.结果:空腹血糖杞元膏加味低、中、高剂量组由模型组(22.00±1.30) mmol· L-1降为(16.00+1.22),(14.63±1.30),(13.25±1.28)mmol·L-1(P <0.05);血清胰岛素杞元膏加味低、中、高剂量组由模型组(11.86±0.79)μg·L-1升为(16.17±0.99),(18.11±0.75),(19.07±0.77) μg· L-1 (P <0.05);杞元膏加味低、中、高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 (P <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P <0.05).结论:杞元膏加味对糖尿病大鼠有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升高血清胰岛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从肿瘤患者住院医疗行为看临床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患者的长期、反复的诊疗特点造成了患者“住院难、看病贵”现象,笔者从肿瘤患者住院医疗行为角度深入分析了造成目前临床医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利用的原因,提出由于医保政策的导向,使患者就医行为改变。建议政府部门完善医保政策,鼓励患者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100.
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出现虽然大大延长了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但由于过量应用所引发的副作用也日渐为人们所重视.如何客观评价患者的免疫水平,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成了临床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总结了目前免疫状态监测的各种指标,同时重点介绍了本研究组在此领域的一些研究工作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