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1 毫秒
41.
颅内病变行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60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病变行C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60例临床报告张晓鹏朱诚张光霁丁学华一、资料与方法我科自1991年4月至1994年3月,采用日本驹井式CT立体定向仪进行了颅内病变立体定向手术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6岁。病变位于幕下9例,幕上51例,...  相似文献   
42.
女,60岁。胃区不适伴返酸、嗳气半年,空腹时明显。腹无压痛,未及包块,无呕血、黑便史。胃双对比造影所见:胃底穹隆部偏前壁见一直径约1.5cm 的隆起病变,表面光滑,无分叶。仰卧位时  相似文献   
43.
我院自1991年4月至1992年5月,共进行了26例 CT 导向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4.
急性溶血性尿毒症是在先天性缺陷的前提下,因感染、免疫,毒素损害,前列环素(PGL2)缺乏,血管损伤和红细胞膜改变等原因所致的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他是以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近年来我院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5.
肿瘤导向诊断的基本概念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索致痫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影像学特征和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行手术切除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FCD患者29例,其中在全麻唤醒麻醉下手术12例,导航指引下手术5例,8例合并海马硬化者行前颞叶切除术。随访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手术疗效。结果:术中病理检查显示FCD患者Ⅰa型2例,Ⅰb型3例,Ⅱa型11例,Ⅱb型13例。术后平均随访52个月,结果显示癫痫控制情况:Eagel分级Ⅰ级72.4%(21/29),EagelⅡ级20.7%(6/29),EagelⅢ级6.9%(2/29)。术后偏瘫3例,在3~6个月完全恢复2例,明显改善1例;轻度运动性失语1例,6周逐渐恢复。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磁共振检查是FCD术前诊断的有效手段。脑电监测下致痫性FCD的完全切除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47.
目的: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病理科2014-06~2015-01存档的OSCC患者病理组织石蜡标本89例(实验组)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1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D-L1主要表达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上.实验组癌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癌组织中PD-L1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无关(P>0.05).结论:OSCC患者癌组织中PD-L1表达量升高,且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究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中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LSS患者102例,51例采用常规PETD治疗(对照组),其余51例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研究组)。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应激因子[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肌酸激酶(CK)]水平、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 d血清PGE2、SP、CK水平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血清TGF-β1和RAGE水平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3个月NRS评分、JOA评分及ODI较术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2例(3.92%)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5例(9.80%)。结论 采用骨钻与可视环锯行PETD治疗LSS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能进一步改善TGF-β1、RAGE表达水平,从而更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分析2010年4月至2016年9月共26例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随访到的患者中,4例采用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retropubic tension free mid-urethral sling, TVT), 22例采用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ransurethral middle obturator sling,TOT)。术后中远期电话随访尿失禁严重程度评分(urinary incontinence severity score,UISS)、逼尿肌不稳定评分(detrusor instability score,DIS)、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评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 evaluation,I-QOL)、泌尿生殖障碍量表简版(Urogenital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UDI 6),与术前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6例患者年龄42~80岁,平均62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1.48~31.14 kg/m2,平均26.82 kg/m2。随访时间8~69个月,平均26个月,14例患者手术前曾服用M受体阻滞剂,但未超过2周。术中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拔除尿管时,患者均无局部疼痛或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治愈25例,达96.15%,急迫性尿失禁治愈20例,达76.92%。26例随访患者生活质量较手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混合性尿失禁总体有效率高,即使未长期服用M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手术本身对急迫性尿失禁的治愈率达76.92%。手术的远期疗效稳定,患者生活质量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介绍男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的尿动学分型并探究其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OAB并且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男性患者共126例,根据患者的主诉(是否可感知尿急)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是否有逼尿肌过度活动和终止不自主收缩的能力)将膀胱过度活动症分为四型,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伴随疾病情况、治疗前后的OAB症状评分表(OAB symptom score,OABSS)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根据分型方法,Ⅰ型32例(25.40%),Ⅱ型27例(21.43%),Ⅲ型59例(46.83%),Ⅳ型8例(6.35%),四型患者的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伴随疾病数目显著大于其余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型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伴随疾病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患者治疗前后OABSS和IPSS量表差值显著小于其余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型患者治疗前后OABSS和IPSS量表差值显著大于其余三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和Ⅱ型患者治疗前后OABSS和IPSS量表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四型男性OAB患者中,Ⅲ型治疗效果最好,Ⅳ型治疗效果最差,此分型方法对男性OAB的个体化诊疗以及指导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