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范围的合理选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的160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functional node dissection,FND)患者,按VI区阳性淋巴结数由少到多分为4组:组1(对照组),54例患者,淋巴结数0个;组2,52例患者,淋巴结数1~2个;组3,28例患者,淋巴结数3~4个;组4,26例患者,淋巴结数≥5个。应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比较各组淋巴结转移规律。结果性别、年龄、体重指数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原发灶侵及范围和VI区阳性淋巴结数均与II~IV区淋巴结转移有关(χ2=8.025,P〈0.05;χ2=17.234,P〈0.05)。诸因素与V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无关(P均〉0.05)。另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肿物范围侵出腺叶时患者II~IV区淋巴结转移是腺内II~IV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2.48倍。结论 PTC原发灶侵及范围及VI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对II~IV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并随VI区阳性淋巴结数增加,II~IV区淋巴结转移相对危险度依次增加。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可为临床合理选择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选择更适宜的术式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构建CXCL12-KDEL 融合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并鉴定其在人舌癌细胞株Tb3.1(以下简称Tb3.1)中的表达。方法:设计特定引物,以人基因组DNA为模板,PCR 扩增目的基因CXCL12-KDEL,经纯化的目的基因连接19T 载体,插入pIRES 2-EGFP 表达载体中,使用Bgl Ⅱ/Sal I 进行双酶切,酶切初步鉴定后,测序鉴定。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TM2000)介导体外转染Tb3.1,转染48h 及72h 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利用Western-blot检测重组质粒CXCL12-KDEL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目的基因(CXCL 12-KDEL)已成功扩增并插入重组质粒;重组质粒转染Tb3.1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转染可见E-tag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CXCL12-KDEL融合基因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完成CXCL12-CXCR4 生物学轴的阻断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贝伐珠单抗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的时间窗及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对小鼠肺腺癌移植瘤的抑瘤效果。方法 选取成功构建的人肺腺癌A54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54只,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荷瘤小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贝伐珠单抗组各12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贝伐珠单抗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1、3、5、8天共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各3只,测量瘤体体积及裸鼠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瘤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第二部分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紫杉醇单药组和贝伐珠单抗单药组各5只及联合组15只。联合组于贝伐珠单抗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3、5天各选取5只腹腔注射紫杉醇,紫杉醇和贝伐珠单抗的剂量分别为3 mg/kg和5 mg/kg,于给药后选取第3、7、10、14、17、20天共6个时间点测量瘤体体积,21天后处死裸鼠称取瘤体质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瘤体VEGF水平和MVD。结果 在第一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组给药后肿瘤的生长得到抑制,以第三天抑制效应最显著,此时瘤体的体积最小,瘤体内VEGF含量表达减少,瘤体MVD也相应减少。在第二部分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贝伐珠单抗不同时间点联合紫杉醇给药均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以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第三天给药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且瘤体的体积、质量、VEGF含量及MVD均较其他联合给药组少。结论 贝伐珠单抗诱导的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可能在给药后第1~3天,在该时间窗内联合紫杉醇可达到最大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89例初诊O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利用SPSS 20.0及STATA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CC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OSR)和3年无病生存率(DFSR)分别为74.3%、73.5%,5年OSR和5年DFSR分别为52.7%、44.5%。单因素分析表明,cN分期、pN分期、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结外侵犯(ENE)与OSCC预后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结外侵犯是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χ2检验表明,临床分期、pN分期、淋巴结结外侵犯与复发密切相关。结论:OSCC 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中晚期患者淋巴结结外侵犯明显,严重影响预后。早期发现和诊治可降低OSCC复发率,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及其服用阿司匹林前后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前后的全血中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p/PAC-1)的表达率,采用自身对照分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治疗前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PAC-1、CD62p的表达率分别为(10.4±6.2)%和(10.7±7.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以阿司匹林为基础的抗血小板治疗后CD62p、PAC-1的表达率下降至(4.3±2.1)%和(4.9±2.4)%(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CD62p和PAC-1是血小板活化的敏感和特异指标,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表面糖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淋巴靶向平阳霉素纳米活性炭系统(PYM—NP-CH)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化疗作用。方法:用人高转移舌鳞癌细胞系11)接种于裸小鼠形成口腔原发瘤及颈部转移癌,用纳米活性炭(NP—CH)结合平阳霉素(PYM)形成纳米药物微粒进行淋巴化疗,对比化疗前后的肿瘤凋亡率、肿瘤坏死率,药物浓度变化,病理学变化,评价化疗效果。结果:PYM—NP—CH、PYM、NP—CH组淋巴化疗后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8.2±1.38、7.6±1.37、2.6±0.61;PYM-NP-CH、PYM组口腔种植肿瘤未坏死率分别为39%、60%;不同时间段3组原发肿瘤体积及重量无明显变化,颈部转移瘤抑制率分别为74.8%,54.3%(NP—CH组为参照);PYM—NP—CH、PYM及NP-CH组核分裂数分别为58±17、112±12、122±11:PYM—NP-CH、PYM及NP-CH组颈淋巴结平均重量分别为33±7、107±9、124±16;PYM—NP-CH组淋巴结重量小于PYM及NP-CH组,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后二者,血药浓度低于后二者。结论:应用纳米活性炭-平阳霉素系统行淋巴化疗.药物能靶向进入颈部转移灶,并取得病理学上的疗效,且对术中淋巴结的定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临床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 疑似AMI患者178例,按发病后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后0~3 h、3~ 6 h内检测H-FABP,同时对比临床检测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AMI的灵敏度为67.4%,高于cTnT及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为91.4%;准确度为78.2%.在发病3~6 h内诊断AMI的灵敏度为100.0%,高于cTn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88.9%,准确度为97.0%.结论 H-FABP是诊断早期(发病6 h以内)AMI最敏感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血清中的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F-L)的浓度与DAI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DAI患者95例(DAI组)和健康体检者6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2组血清中NF-L的浓度。结果:损伤后7 d内,DAI组血清中NF-L的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NF-L浓度3.85 ng/m L对于辅助诊断DAI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高。DAI死亡患者血清NF-L浓度明显高于存活患者。结论:血清NF-L浓度与DAI损伤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9.
<正>一、概述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2019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将达到7亿人,其中我国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1]。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3.5%。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  相似文献   
120.
1临床资料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取我院2008—05—2009—02康复科脑卒中后便秘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男35例,女23例;年龄52~83岁,平均59.5岁。对照组55例,男34例,女21例,年龄在51—82岁,平均59.4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病情轻重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排除胃肠系统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