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溶葡萄球菌酶对万古霉素低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抗菌活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和溶葡萄球菌酶对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棋盘法检测 2药联合抑菌作用。结果 :万古霉素对其敏感或低敏MR SA的MIC90 分别为 2mg·L- 1,8mg·L- 1;溶葡萄球菌酶对万古霉素敏感或低敏MRSA的MIC90 分别为 0 .2 5mg·L- 1,0 .5mg·L- 1;2药联合对其敏感株和低敏株的FIC90 (FIC为联合抑菌分数 )较万古霉素单独应用时MIC90 分别减少 4倍和 8倍 ,较溶葡萄球菌酶单独应用时均减少 4倍。FIC指数均小于0 .5。结论 :溶葡萄球菌酶对万古霉素敏感或低敏的MRSA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2.
肺部嗜血流感杆菌56株的耐药监测及所致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英春  朱家馨  张扣兴  张天托  饶宪 《新医学》1998,29(11):579-580
目的:研究嗜血流感杆菌耐药性,方法:对1994年7月至1996年8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嗜血流感杆菌感染56例,测其β-内酰胺酶,及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耐药监测,结果:β-内酰胺酶阳性株占45%,英膜血清型非b型占96%,结果表明其中15株产酶菌对青霉素(PCG),氨苄西林(ABPC)哌拉西林(PIPC)较非产酶株呈现耐药,56例患者病原菌确定为嗜血流感杆菌后采用敏感(ABPC),派拉西林(PI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鲍氏不动杆菌blaOXA-23的基因背景,探讨不动杆菌属耐药性产生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关系。方法连续筛选法获得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PCR检测碳青酶烯酶基因;ERIC-PCR研究菌株遗传相关性;质粒接合实验及blaOXA-23杂交等研究OXA-23基因定位。结果24株中筛选出10株耐药菌,其中有6株检测到blaOXA-23基因;且菌株呈多克隆特点;DNA杂交发现blaOXA-23与整合子无关。结论blaOXA-23可存在于对亚胺培南敏感的不动杆菌属中;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强化了blaOXA-23阳性菌的种群优势,导致耐药性产生;提示应合理应用此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及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产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通过改良酶提取物头孢西丁和头孢曲松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和ESBLs,E试验MBL试条检测MBLs。结果18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82.3%,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依次为75.3%,74.2%,72.6%,71.0%,70.4%,对替卡西林、头孢哌酮、氨曲南的敏感率均〈60%,对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61.8%和55.9%。单产AmpC酶、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单产ESBLs和单产MBLs检出率分别为8、6%(16/186),2.7%(5/186),14.5%(27/186),4.8%(9/186)。结论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象不容忽视,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是导致其耐药的机制之一,亚胺培南仍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45.
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的分离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 调查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亚群发生频率以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利用菌群分析法筛选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亚群,Microscan Microbiology System对葡萄球菌分型和鉴定并分析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15株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9株对万古霉素耐药亚群的MIC8-12mg/L,其发生频率为10^-4-10^-7,其中3株金葡球菌,6株溶血性葡萄球菌。传至7代后万古霉素MIC64mg/L。对19种抗生素药敏显示,万古霉素敏感2株、中介7株,敏感率22.2%;利福平敏感7株(MIC≤1mg/L)、中介1株(MIC=2mg/L)及耐药1株(MIC>2mg/L)、敏感率77.8%;SMZ/TMP敏感6株(MIC≤2/38mg/L)、耐药3株(MIC>2/38mg/L),敏感率66.7%;克林霉素敏感3株(MIC=0.5或≤0.25)、耐药6株(MIC>2mg/L),敏感率33.3%;四环素敏感3株(MIC≤2mg/L)、耐药6株(MIC>8mg/L),敏感率33.3%;左氧氟沙星敏感1株(MIC≤2mg/L)、耐药8株(MIC>4mg/L),敏感率11.1%。其余13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分离的葡萄球菌存在一定频率的对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株,可能是万古霉素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利福平、SMZ/TMP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次之,除了某些新型抗生素外,这些现有的药物可供临床治疗万古霉素异质性耐药葡萄球菌时参考。  相似文献   
46.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对临床分离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对产酶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进行比较。结果 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8:1)复方制剂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的抗菌活性相似。结论 三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三唑巴坦(8: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7.
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配比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1:1、2:1、4:1、8:1)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头孢哌酮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1:1、2:1、4:1、8:1的4种配比,体外抗菌谱较头孢哌酮扩大,对产酶菌株,二合用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头孢哌酮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1:1、2:1和4:1配比的增效作用优于8:1的配比。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4:1配比合用对所测产酶菌的MBC90的值是MIC90值的2~4倍。结论:三唑巴坦增强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头孢哌酮和三唑巴坦的抗菌和杀菌活性得到增强。头孢哌酮与三唑巴坦以4:1配比合用对产酶菌有较强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48.
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将DBA/2小鼠90只按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2种状态分别制成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模型。随机分组给予IFNγ或IFNγ单克隆抗体治疗,检测肺组织菌落计数,观察治疗后生存率。结果 免疫正常组小鼠无死亡,第2周、第4周菌落数分别为(51.5±17.5)×103cfu/mL、(106.3±41.0)×103cfu/mL。免疫低下组8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163.7±61.7)×103cfu/mL、(768.3±206.5)×103cfu/mL,免疫低下+IFNγ组3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54.2±21.3)×103cfu/mL、(212.7±80.7)×103cfu/mL,免疫低下组与免疫低下+IFN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正常小鼠给予IFNγ抗体后肺组织菌落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γ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小鼠产生保护效应,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9.
医院内MRSA肺炎多重病原体感染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医院内 MRSA肺炎严重混合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选择本实验室近 4年来确诊医院内 MRSA肺炎病人痰标本分离的致病菌 ,采用 K- B纸片及 E- test方法分别检测混合感染细菌和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6 4例次院内混合感染病原体中细菌 46例次占 71.88% ,真菌 18例占 2 8.13%。细菌对 13种常见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严重耐药。其中除曲霉耐氟康唑外 ,部分白念珠菌也出现耐药 ,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 B效果较好。提示医院内 MRSA肺炎常合并多重高度耐药菌感染 ,治疗困难 ,必须进行严格的细菌学分析和耐药监测 ,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50.
抗生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藻酸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酸盐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为了探讨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藻酸盐的影响,对在含不同浓度红霉素和不同浓度头孢唑肟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所产生的藻酸盐,结果红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藻酸盐物质有抑制作用,而头孢唑肟则不能抑制藻酸盐的产生。说明红霉素对防治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症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