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头孢硫咪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硫脒对近期从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用对倍稀释法测定头孢硫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他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头孢硫脒对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MSSA、MSSE和卡他布汉氏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硫脒对G^+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对肠球菌亦显示有很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2.
20例院内感染SARS患者中西医结合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总结院内医务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年2-5月收治的20例患SARS医护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人员均有与SARS患者接触史,潜伏期2~7d,首发症状为发热,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部分出现呼吸加速,外周血白细胞不高;X线胸片改变以斑片状肺部浸润影多见;综合治疗措施疗效较好,严格的隔离措施能有效防止SARS的继续传播。结论:医护人员感染SARS诊断相对容易;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改善症状有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A介导的耐药性及其协同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引物特异性PCR结合测序检测qnrA阳性株及gyraseA和parC基因变异情况,Phe-Aag-β-Naphthylamine(PAβN)抑制试验识别外排机制介导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MIC值。结果QnrA阳性株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水平存在明显差异,gyraseA、parC基因变异或AcrAB-TolC外排泵等协同耐药机制存在与否与其关系密切。结论qnrA基因介导的耐药性存在协同机制,并加剧了qnrA阳性株的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状况与产酶菌株的药敏谱特征。方法: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Ls的表型筛选与确证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临床分离的107株无重复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为43.0%(46/107)。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表型,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0%,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非产酶菌株(P<0.05)。结论:ESBLs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广为流行,临床上宜严格限制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减少ESBLs的产生与流行;产ESBLs细菌轻症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重症感染则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基因定位及其介导喹诺酮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5株,采用PCR法结合测序的技术筛查qnrA基因,大质粒提取技术、Southern杂交和接合传递试验进行质粒定位,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45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PCR法及测序证实为qnrA基因。7株菌中6株菌所携质粒被成功提取并进行Southern杂交,qnrA基因定位于80~200kb大小的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4株菌成功进行接合传递试验,使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值提高了32~64倍。结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在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可能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sICAM - 1)、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 8(IL - 8)表达的变化 ,以了解三者在COPD发病中的网络调节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15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的sICAM - 1,TNF -α和IL - 8水平。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sICAM- 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 (P <0 .0 5 )。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血清TNF -α ,IL - 8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治疗前后各分子水平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sICAM - 1水平的增高 ,反映了疾病过程中sICAM - 1所介导的白细胞黏附活动增加 ,可作为一个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27.
加替沙星治疗呼吸道及尿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静脉及口服片剂序贯给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试验组先以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加替沙星片剂口服;对照组先以左氧氟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继以左氧氟沙星片剂口服。对2种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急性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及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 加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与85.7%:痊愈率分别为75.0%与64.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3%与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3.4%;实验室检查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7%和4.2%,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加替沙星注射剂静脉给药用于全身症状明显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感染的初期治疗可使病情早期缓解,继以口服完成疗程,可获良好疗效;疗效与安全性均与左氧氟沙星相仿。  相似文献   
28.
用Nested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种。Nested PCR法所用的两对寡核苷酸引物按编码24kDa嗜肺军团菌表面抗原的基团片段序列设计的。用此两对引物对实验的军团菌种和非军团菌种细菌DNA进行扩增,只有嗜肺军团菌种DNA披扩增,而其他军团菌种和非军团菌属细菌没有被扩增。第1步和第2步PCR分别检测到最小量为10pg和10fg的靶DNA。对不同量的嗜肺军团菌配制成的痰标本进行检测,能检测到0.1cfu/ml的嗜肺军团菌,只需12h。这些结果显示Nested PCR法检测嗜肺军团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此方法为从临床标本和环境材料中早期、快速检测到嗜肺军团菌提供了有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9.
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结果严重基础疾病、入住ICU、反复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和亚胺培南、接受激素或化疗药物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是下呼吸道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危险因素。药敏结果显示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最高91.3%,其次是加替沙星87.0%,再次是复方磺胺甲基异□唑71.7%;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均超过60,0%;新型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从50.0%-95,7%。结论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应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存在危险因素时高度警惕该菌感染的发生,及时作细菌培养与药敏检查,感染后可选用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复方磺胺甲基异□唑治疗,或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其他敏感抗生素。  相似文献   
30.
医院内肺部肠球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内肺部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68例医院肺部肠球菌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68例院内肺部肠球菌感染均 基础疾病,其中以肿瘤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型肝炎和慢性肾脏病多见。感染以粪肠球菌为多(79%),屎肠菌为18%。肠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的耐药率高,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4%-82%,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在22%-29.4%,对亚氨培南的耐药率17.6%。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9%,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68例肠球菌肺感染,48例(71%)为混合感染,48例混合感染的病原体,依次是真菌、MRSA、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MRSCON、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 伯氏菌等。68例肺部肠球菌患者,病死率44%(30/68)。有肿瘤性疾病、重型肝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和COPD的患者病死率高。感染的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的患者病死率最高。48例混合感染,病死率52%(25/48)明显高于单纯肠球菌感染25%(5/20)的病死率(x^2=4.200,P<0.05)。结论:医院内肠球菌肺感染发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致死因素较多,与基础疾病、肠球菌的多重耐药,特别是万古霉素耐肠球菌和混合感染等有关,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