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目的探讨Alberta婴儿运动量表(AIMS)与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PDMS-2)在1-9个月脑损伤高危儿的平行效度。方法 1-9个月脑损伤高危儿60例,均接受AIMS和PDMS-2评估。AIMS总分与PDMS-2粗大运动原始总分(GMS)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MS百分位与粗大运动商(GMQ)根据Kappa值进行定性分析。并对两个量表检查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AIMS总分与PDMS-2 GMS的相关系数为0.91(P<0.001),AIMS百分位与PDMS-2 GMQ的相关系数为0.6。AIMS评估时间平均(10.47±3.63)min,PDMS-2评估时间平均(26.5±7.77)min(t=28.895,P<0.001)。结论 AIMS与PDMS-2在1-9个月脑损伤高危儿的运动发育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2.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小儿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内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1].偏瘫型CP患儿患侧上肢肌力、肌张力、感觉、协调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患儿使用患侧上肢减少、甚至不使用,形成"习得性废用",从而影响患儿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育.故本研究旨在观察采用传统的针刺患侧肢体和强制性诱导患侧肢体运动治疗疗法对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目的调查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情况,探讨其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危因素,为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846例住院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病历资料,了解听神经通路的损伤情况,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有197例有听神经通路损伤,发生率为23.3%,以周围性听神经通路损伤为主,病理性黄疸(OR=1.721)和宫内感染(OR=2.166)是听神经通路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结论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听神经通路损伤较高,要注意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的预防和治疗及避免母孕期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94.
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指的是从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其他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障碍。1998年我国“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患病率为1.86‰),并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另有资料报道,目前我国约有77万-175万脑瘫患儿。随着新生儿医学的进步,新生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脑瘫的患病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95.
目的 评估中药蒸气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痉挛型脑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运用中药蒸气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43例以功能训练为主,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大运动评估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中大运动发育商.结果 治疗后组间肌张力和大运动发育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中药蒸气浴配合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肌张力,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估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痉挛型脑瘫分为2组,治疗组59例运用中药蒸汽浴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46例以功能训练为主,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1%,对照组有效率为60.9%,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组间肌张力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蒸汽浴治疗能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学龄前生长痛患儿与非生长痛儿童下肢痛阈是否存在差异,为明确生长痛的发生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痛觉传感器,测量135名生长痛患儿和133名非生长痛儿童下肢相关部位的压痛阈,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与χ2检验比较两组儿童痛阈值和压痛点人数。结果生长痛儿童股骨外上髁、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与髌骨中间处痛阈值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水平<3kg/cm2时,生长痛组胫骨内侧髁、胫骨外侧髁与髌骨中间处压痛点数目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痛患儿更容易产生膝关节周围疼痛并出现相应体征。  相似文献   
98.
【目的】通过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骨盆平片股骨头外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的测定来分析脑瘫患儿髋脱位的发生风险。【方法】对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本中心确诊的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常规行双髋关节的X线正位摄片,由放射科专业医师作出诊断报告并测量股骨头外移距离;同时对他们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评估。【结果】96%偏瘫患儿其MP值25%,属正常发育范围之内,且未发生髋关节脱位;双瘫患儿中存在髋关节半脱位和全脱位,主要为半脱位;四肢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10%)和全脱位(12.9%)的比例明显较偏瘫和双瘫大,且全脱位的比例明显增多。相关性分析发现GMFCS与MP值具有相关性(r=0.25,P0.001)。【结论】痉挛型脑瘫患儿存在发生髋关节脱位的内在因素,对其应重视髋关节发育情况的动态评测。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尖足畸形及粗大运动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BTX-A注射,再配合功能训练;对照组46例仅进行功能训练。两组分别于注射治疗前及注射后1周、3个月采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PROM)测量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进行评估。结果 BTX-A起效时间为注射后24~72h,到达高峰时间为1~2周,疗效维持3个月,不良反应极少。治疗组1周后、3个月后下肢CSS评分及3个月后踝关节PROM、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尖足消失。结论 BTX-A注射配合功能训练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肌肉痉挛,纠正尖足畸形,扩大踝关节活动范围,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发育,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索A型肉毒毒素(BTX-A)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愿意接受BTX-A治疗的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治疗组,3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TX-A局部注射。治疗前后行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儿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BTX-A对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